二、应用层
应用层协议原理
络应用的原理:
络应用协议的概念和实现方面
- 传输层的服务模型
- 客户-服务器模式
- 对等模式(peer-to-peer)
- 内容分发 络
络应用的实例:
互联 流行的应用层协议
- HTTP
- FTP
- SMTP/POP3/IMAP
- DNS
编程:
络应用程序
- Socket API
创建一个新的 络应用
编程
- 在不同的端系统上运行
- 通过 络基础设施提供的服务,应用进程彼此通信
络核心中没有应用层软件
- 络核心没有应用层功能
- 络应用只在端系统上存在,快速 络应用开发和部署
络应用体系结构
- 客户-服务器模式(C/S:client/server)
- 对等模式(P2P:Peer To Peer)
- 混合体:客户-服务器和对等体系结构
客户-服务器(C/S)体系结构
服务器
- 一直运行
- 固定的IP地址和周知的端口 (约定)
- 扩展性:服务器场(数据中心进行扩展、扩展性差、可靠性差)
客户端
- 主动与服务器通信
- 与互联 有间歇性的连接
- 可能是动态IP地址
- 不直接与其它客户端通信
对等体(P2P)体系结构
- (几乎)没有一直运行的服务器
- 任意端系统之间可以进行通信
- 每一个节点既是客户端又是服务器(自扩展性-新peer节点带来新的服务能力,当然也带来新的服务请求)
- 参与的主机间歇性连接且可以改变IP地址(难以管理)
C/S和P2P体系结构的混合体
Napster
- 文件搜索:集中(主机在中心服务器上注册其资源、主机向中心服务器查询资源位置)
- 文件传输:P2P(任意peer节点之间)
即时通信
- 在线检测:集中(当用户上线时,向中心服务器注册其IP地址;用户与中心服务器联系,以找到其在线好友的位置)
- 两个用户之间聊天:P2P
进程通信
进程:在主机上运行的应用程序
客户端进程
发起通信的进程
服务器进程
等待连接的进程
- 在同一主机内,使用进程间通信机制通信(操作系统定义)
- 不同主机,通过交换** 文(Message)**来通信(使用OS提供的通信服务;按照应用协议交换 文,借助传输层提供的服务)
- 注意:P2P架构应用也有客户端进程和服务器进程之分
进程标示和寻址问题
进程为了接受 文,必须有一个标识,即:SAP(发送也需要)
- 主机:唯一的32位IP地址
- 所采用的传输层协议:TCP or UDP
- 端口 (Port Numbers)
一些知名的端口
HTTP:TCP 80
Mail:TCP 25
FTP:TCP 2
一个进程:用IP+port标识 端节点
本质上,一对主机进程之间的通信由两个端节点构成
传输层-应用层提供服务是如何
- 位置:层间界面的SAP(TCP/IP:socket)
- 形式:应用程序接口API(TCP/IP:socket API)
需要穿过层间的信息
套接字(Socket)
进程向套接字发送 文或从套接字接收 文
套接字等同于门户
HTTP概况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
- web应用层协议
- 客户端/服务模式(客户端请求、接收和显示Web对象;服务器对请求进行响应)
HTTP 1.0:RFC 1945
HTTP 1.1:RFC 2068
使用TCP
- 客户端发起一个与服务器的TCP连接(建立套接字),端口 为80
- 服务器接收客户端的TCP连接
- 在浏览器与Web服务器交换HTTP 文
- TCP连接关闭
HTTP是无状态的
- 服务器并不维护关于客户的任何信息
维护状态的协议很复杂!
- 必须维护历史信息(状态)
- 如果服务器/客户端死机,他们的状态信息可能不一致,二者信息必须是一致的
- 无状态的服务器能够支持更多的客户端
HTTP连接
非持久的HTTP
- 最多只有一个对象在TCP连接上发送
- 下载多个对象需要多个TCP连接
- HTTP/1.0使用非持久连接
持久HTTP
- 多个对象可以在一个TCP连接上传输
- HTTP/1.1默认使用持久连接
两种HTTP连接的特点
非持久HTTP连接的缺点
- 每个对象要2个RTT
- 操作系统必须为每个TCP连接分配资源
- 但浏览器通常打开并行TCP连接,以获取引用对象
持久HTTP优点
- 服务器在发送响应后,仍保持TCP连接
- 在相同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后续请求和响应 文通过相同的连接进行传送
- 客户端在遇到一个引用对象的时候,就可以尽快发送该对象的请求
非流水方式
- 客户端只能在收到前一个响应后才能发出新的请求
- 每个引用对象花费一个RTT
流水方式
- HTTP/1.1的默认模式
- 客户端遇到一个引用对象就立即产生一个请求
- 所有引用对象只花费一个RTT是可能的
HTTP 文
两种类型:请求、响应
HTTP请求 文(ASCII,人能阅读)
提交表单输入
POST方式
包含在实体主体(entity body)中的输入被提交到服务器
URL方式
- 方法:GET
- 输入通过请求行的URL字段上载
方法类型
HTTP响应状态码
Cookies能带来什么
- 用户验证
- 购物车
- 推荐
- 用户状态
如何维持状态
协议端节点:在多个事务上,发送端和接收端维持状态
cookies:http 文携带状态信息
Cookies与隐私
- Cookies允许站点知道许多关于用户的信息
- 可能将它知道的东西卖给第三方
- 使用重定向和cookie的搜索引擎还能知道用户更多的信息
- 广告公司从站点获得信息
Web缓存(代理服务器)
目标:不访问原始服务器,就满足客户的请求
- 用户设置浏览器:通过缓存访问Web
- 浏览器将所有的HTTP请求发给缓存(如果缓存在,缓存直接返回对象;如果不在,缓存请求原始服务器,然后再将对象返回给客户端)
FTP
文件传输协议
- 向远程主机上传输文件或者接收文件
- 客户/服务器模式(客户端:发起传输的一方;服务端:远程主机)
- ftp:RFC 959
- ftp:端口 为21
FTP命令、响应
邮件服务器
- 邮箱中管理和维护发送给用户的邮件
- 输出 文队列保持待发送邮件的 文
- 邮件服务武器之间的SMTP协议:发送Email 文(客户:发送方邮件服务器;服务器:接收端邮件服务)
SMTP【RFC 2821】
- 使用TCP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传送 文,端口 为25
- 直接传输:从发送方服务器到接收方服务器
- 传输的3个阶段(握手、传输 文、关闭)
- 命令/响应交互(命令:ASCII文本;响应状态码和状态信息)
- 文必须为7位ASCII码
邮件 文格式
SMTP:交换Email 文的协议
RFC 822:文本 文的标准
- 首部行(To、From、Subject)
- 主体( 文,只能是ASCII码字符)
邮件访问协议
DNS总体思路和目标
DNS主要思路
- 分层的、基于域的命名机制
- 若干分布式的数据库完成名字到IP地址的转换
- 运行在UDP之上端口 为53的应用服务
- 核心的Internet功能,但以应用层协议实现(在 络边缘处理复杂性)
DNS主要目的
- 实现主机名-IP地址的转换(name/IP translate)
- 其他目的(主机别名到规范名字的转换:Host aliasing;邮件服务器别名到邮件服务器的正规名字的转换:Mail server aliasing)
- 负载均衡:Load Distribution
DNS命名空间
DNS域名结构
域名
域与物理 络无关
名字服务器
一个名字服务器的问题
- 可靠性问题:单点故障
- 扩展性问题:通信容量
- 维护问题:远距离的集中式数据库
区域(zone)
- 区域的划分由区域管理者自己决定
- 将DNS名字空间划分为互不相交的区域,每个区域都是树的一部分
- 名字服务器(每个区域都有一个名字服务器,维护着它所管辖区域的权威信息;名字服务器允许被放置在区域之外,以保障可靠性)
RR格式
DNS大致工作过程
名字解析过程
目标名字在Local Name Server中(查询的名字在该区域内部;缓存(cashing))
当本地名字服务器不能解析名字时,联系根名字服务器,顺着根-TLD一直找到权威名字服务器
递归查询
名字解析负担都放在当前联络的名字服务器上
问题:根服务器的负担太重(可以使用迭代查询解决)
DNS协议、 文
DNS协议:查询和响应 文的 文格式相同
提高性能:缓存
攻击DNS
服务器传输
都是由服务器发送给peer,服务器必须顺序传输(上载)N个文件拷贝
- 发送一个copy:F/Us
- 发送N个copy:NF/Us
客户端
每个客户端必须下载一个文件拷贝
速率对比
问题:单点故障、性能瓶颈、版权侵犯
完全分布式:Gnutella
- 没有中心服务器
- 开放文件共享协议
- 泛洪查询
类似于广度优先搜索,向周边peer询问查询文件,周边peer再向其周边peer询问查询,所以需要限制查询范围(限制跳跃查询次数)
Gnutella:协议
混合体:KaZaA
- 每个对等方要么是一个组长、要么隶属于一个组长(对等方与其组长之间有TCP连接;组长对之间有TCP连接)
- 组长跟踪其所有的孩子的内容
- 组长与其他组长联系(转发查询到其他组长;获得其他组长的数据拷贝)
BitTorrent
每个peer在自己拥有的块数达到一个值时(不至于一个没有),它在后续请求块时将会采用稀缺优先策略,这样有利于整个结构
请求、发送块
在上载的每个大周期中会出现随机选择上载对象的小周期(利于发现更好的”合作伙伴“),其他的小周期则选择之前有过良好合作的伙伴
Tracking Server服务器维护某个文件的peer洪流
DHT(结构化)P2P
peer和peer节点之间构成环、树等结构性关系
- 哈希表
- DHT方案
- 环形DHT以及覆盖 络
- Peer波动
CDN
视频流化服务和CDN
多媒体:视频
这个方法简单,但是不可扩展
option2:通过CDN,全 部署缓存节点,储存服务内容,就近为用户提供服务,提高用户体验
套接字编程数据结构(前提)
sockaddr_in
1、服务器首先运行,等待连接建立
3、当与客户端连接请求到来
代码
Client
Server
UDP套接字编程
Socket编程
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没有连接
- 没有握手
- 发送端在每一个 文中明确指明目标的IP地址和端口
- 服务器必须从收到的分组中提取出发送端的IP地址和端口
传送的数据可能乱序、也可能丢失
UDP为客户端和服务器提供了不可靠的字节组的传送服务
C/S socket交互:UDP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