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OM科技:作为一名创业人士,很高兴你能接受TOM科技《创业故事》栏目的采访,钟总能不能先简单介绍一下自己/b]

[quote]钟明博:我1967年出生,199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器工程系,获工学学士学位。1990年起先后任职于日轻情 系统株式会 、北京松和电脑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株)CIJ入 、2000年创立北京日研聚星计算机有限公司、历任北京 新喜思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浙江浙大 新软件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目前担任浙大 新高级副总裁和北京新思软件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思软件”)总裁。[/quote]

精彩观点:

[list]
[*]我在做系统工程师期间,结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这是我创业的基础。
[/list]

[list]
[*]看准公司的市场发展前景很重要。事实上,日本软件开发市场的规模在500-600亿美元左右,而真正拿到中国来的还不到1%,这就是我们公司的发展空间。
[/list]

[list]
[*]在软件行业,企业要上规模,在转型时就一定要考虑走细分的专业化道路。
[/list]

[list]
[*]要做一个有规模的软件企业,就必须提高自身企业素质,还要直接走出去,我们开始寻求和上游企业直接对话。
[/list]

[list]
[*]和日本企业打交道时,感触最深的是:日本企业文化非常注重信誉问题,打新客户需要一年,但维护老客户新业务只需要2个月。
[/list]

[b]职业生涯面临第一次抉择[/b]

[b]TOM科技:由于你所在的公司是一家专业的软件公司,可能很多TOM 友都不是十分了解,这里也请你介绍一下你所在的公司情况/b]

[quote]钟明博:1998年,我们和日本软件开发商SYSTEX株式会 共同出资成立了北京中科喜思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2001年公司通过资本重组,依托浙江大学所属上市公司浙大 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00797)成立了北京 新喜思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目前为止公司已拥有515人,业务从系统的设计,制造,测试,到运营维护服务,产品范围涉及金融,证券,流通,制造,医疗,政府机关,邮政等多项领域的综合软件开发。[/quote]

[b]TOM科技:你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什么/b]

[quote]钟明博:1990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就直接去了东北大学下属的一家软件企业,当时公司大约有110人左右,从程序员开始做起。[/quote]

[b]TOM科技:听说你去日本工作过一段时间/b]

[quote]钟明博:1992年,被派到日本去工作,主要做某大型企业物流系统。
当时在日本时,我可以了解系统集成的最新技术动态。项目管理,技术能力,金融系统等最新发展态势也了解很多。加之在日本核心的工程师下边,懂日语的中国工程师、系统架构设计师特别少,所以我个人成长特别快。

1994年夏天,我从日本回来。回国之后,又做了一年多,期间就换过一次工作。[/quote]

[b]TOM科技:你从日本回国后,当时在国内面临的行业环境如何/b]

[quote]钟明博:回国后不久,我所在行业的同事职业生涯都面临一个问题。1995年年底,我所在行业的国内的情况是:对日软件外包,只能派人到日本,不能接单;而如果呆在国内,又无所事事,接触不到核心的技术,对个人发展非常不利。[/quote]

[b]一次项目经历积累了创业筹码[/b]

[b]TOM科技:是什么原因让你们萌发创业的念头/b]

[quote]钟明博:这是一个做事业的基础,是一个很大的转折点。1996年1月份-2000年11月,我在做系统工程师期间,结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当年,世界上最先unix服务器建设金融银行的邮政储蓄全国联 系统,通兑通知。国家邮政局等17个主要城市,订单额:2000万行代码5-6千万美元级别。)

项目收尾后,面临2个选择,一个是去日本,继续拿高薪;一个是留在国内,自己创业。[/quote]

[b]TOM科技:你们的创业团队实力如何/b]

[quote]钟明博:最有实力的中国人基本都留了下来。觉得自己单独做,有经历有经验,7个人从咨询开始做。(其中4个是股东)。[/quote]

[b]TOM科技:你们团队的第一个客户是谁/b]

[quote]钟明博:北京市邮政局是第一个订单客户,200万的项目订单。做了2-3个月。当时我们是挂靠在一家企业下边做订单的。[/quote]

[b]TOM科技:什么时候开始创业的,创业时有没有选准一个方向/b]

[quote]钟明博:2000年10月份开始创业,10万人民币注册资金。从一开始就定了一个方向:不搞市场,不做国内的项目。[/quote]

[b]TOM科技:他们怎么会选择和一家刚刚起步的公司合作/b]

[quote]钟明博:做日本金融企业的市场。愿意选择我的原因:1,关系;2,成本;3,人才确保(保证一定数量)。[/quote]

[b]TOM科技:发展到现在,你们公司的重点客户有哪些/b]

[quote]钟明博:重点客户有四家:日立制作所和集团下属的软件公司,野村综合研究所,NEC以及NEC下属的软件公司,富士电机,这四家客户占到我们公司整个营业额的99%,其中前2家占到90%。[/quote]

[b]TOM科技:在这个领域,你们在国内哪些城市会有竞争对手/b]

[quote]钟明博:大连(以编码和单体测试见长),北京(从上游设计和系统的运用维护),上海(不过上规模的企业不多)。举个例子吧,现在和我们在同一个大厦办公的北京中讯,就有5-6名以前的同事在里边工作。他们那个公司的风格和业务内容和我们差不多,竞争还是十分激烈的。[/quote]

[b]TOM科技:你们公司还有多大的发展空间/b]

[quote]钟明博:目前来看,我们公司的业务主要集中在5-6家日本公司当中。

看准公司的市场发展前景很重要。事实上,日本软件开发市场的规模在500-600亿美元左右,而真正拿到中国来的还不到1%,这就是我们公司的发展空间。[/quote]

[b]投靠浙大 新转战日本市场[/b]

[b]TOM科技:你们是什么时候和浙大 新开始接触的/b]

[quote]钟明博:确切的时间应该是在2001年春天。[/quote]

[b]TOM科技:当时你们是基于什么考虑和浙大 新合作的/b]

[quote]钟明博:我们的公司开始转型,打算不再做国内的市场。软件企业要上规模,考虑转型,主要做对日的软件开发外包。

恰好这时候, 新控股的总裁赵建,正在策划做软件航母企业,需要找一批有潜力的软件企业来合作。这个想法和我不谋而合。[/quote]

[b]TOM科技:当时和你们一起投靠浙大 新的软件公司还有哪些/b]

[quote]钟明博:有日研聚星、中科喜思、科大恒星北京分公司等,通过整合成立了。[/quote]

[b]TOM科技:当时整合时,人员有没有大的变动/b]

[quote]钟明博:没有。我们当时比较幸运。当时公司的副总,日立项目的技术精英都留了下来。其中我的一个前任领导,现在还在我们公司担任常务副总。[/quote]

[b]TOM科技:整合之初,新公司遇到哪些困难/b]

[quote]钟明博:整合后的新公司第一年比较辛苦,有一家小股东,也是成立之初唯一的日本客户,产生了一些矛盾。[/quote]

[b]TOM科技:如何解决这些矛盾/b]

[quote]钟明博:要做一个有规模的软件企业,就必须提高自身企业素质,还要直接走出去,我们开始寻求和日本上游企业直接对话。最后不得已,就只有和他们“分手”。

整合完成后,我们就开始考虑要全面做日本软件外包市场。当然,我们公司的前身北京中科先锋科技有限公司早在1995年就曾开展了对日软件的开发业务。[/quote]

[b]“傍上”大客户日立公司[/b]

[b]TOM科技:从你们公司的内部资料上,我看到日立是你们的大客户,能不能介绍下,你们是如何与日立建立业务往来的/b]

[quote]钟明博:当初我们和闹矛盾的小股东分手后,就开始寻求和日本上游企业直接对话。经常努力,我们从日立手中得到了东京证券交易所的一个交易系统的订单。[/quote]

[b]TOM科技:做这个订单容易吗,日立为什么会轻易把这个订单交给一个国内的小企业/b]

[quote]钟明博:其实这里边是有背景的,以前我在日立工作时,就曾经和原日立的项目主管(现浙大快威科技总裁)打过交道。尽管如此,此次日立把最难的一个订单交给我们做,其实也是在考验我们。说白了,做好了这个订单,以后就可以接更多订单;做不好,以后就再也没有合作的机会了。[/quote]

[b]TOM科技:还记得你们当时是如何完成这个订单任务的吗/b]

[quote]钟明博:当然,至今我还清晰的记得,那是一个10多万美元的订单,我们为了打攻坚战,就派了一个同事去日本做前期沟通工作。最后,我们只用了4个月左右的时间就顺利完工,客户非常满意。

当然,从这以后,我们也从此打开了和日立合作的过程。[/quote] 相关资源:Umi-OCR 批量图片转文字工具离线批量文字识别(图片转文字)软件.rar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08年1月23日
下一篇 2008年1月23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