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男的不跳槽,受一辈子穷;女的不跳槽,受一辈子穷。 跳槽是一项系统性的行为艺术,它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几个环节:简历、面试、谈钱。其中最关键的环节,无疑是面试。有关面试理论、方法和技巧的箴言与流言浩如烟海,我大概看了看,发现它们都犯了一个共同的错误——对付面试,最重要的能力,不是表现自我,而是 “把点开活”。
把点开活,原来是相声表演的技巧:以前撂地的相声场子,可没有节目单,演员上台后用几个小包袱“问问”观众,看看大家喜欢腐萌贱坏哪种类型,之后捧逗二人心领神会,再入到正活里。面试,其实也是一场演出,只不过观众少罢了。 如果也能在交流中搞清楚面试官的风格、偏好、真实需求,再决定说什么,怎么说,这就好比打听到了标底再投标,无往而不利。
为了给那些肚子里货不多,又想混过面试的小伙伴们一点信心,我先来讲个小故事:从上世纪末全球开始大捉千年虫,阿三大举向硅谷 IT 移民,而其中最重要的玄机,就是部分印度公司强大的面试产业。比方说吧,某公司要从印度招个码农,第一步先是来几轮电话面试,通过了以后,第二步再邀请应聘者飞过来一趟,当面聊聊,合适的话就发 offer。要是没预算的话,第二步没准也就省了。
如果你遇到这样一位面试官:他穿着打扮酷似保险销售员,手里一杯咖啡要喝不喝老端着,在交谈中经常故作思维短路状,然后嘴里无奈地蹦出个英文词儿——恭喜你,你遇到了职业经理型的面试官。
这种面试官,相对来说好对付得多,因为他们是以政审的角度来挑选人才的,基本不会跟你纠缠专业上的事儿。他希望你表现出来的“行”,是你能事无巨细地帮他解决具体问题;希望看到你的“不行”,是你在精神世界上完全屈从于他的组织能力和领导地位。
了解这个本质后,“行”是很容易表现出来的:他并不精通专业知识,所以你就放开了吹就没错了。吹的时候要注意点技巧,先扔出几个专业术语探探路,发现他并不接话茬,那就再提高一个调门吹。凡是你参与过的项目,或者公司挣了多少钱,都可以套上几个术语后归到自己的功劳簿上。千万注意,要多谈宏观成绩,少谈微观细节,否则会让面试官感到尴尬。
想表现出“不行”,也并不太难,只要不时流露出自己对于人事管理的无奈,和系统性思维的欠缺,就想找个政委带着自己干,对方也就心领神会了。
三、天降伟人型
还有这么一类面试官,在热情地跟你握手以后,突然作沉思状,透过天花板仰视星空,开始给你滔滔不绝地讲起他准备拳打腾讯、脚踢阿里的年度工作计划,这也是面试官里的一种常见类型——天降伟人型。
既然对方是伟人,你就要跟上他的思路,在形而上的层次上跟他交流。他最希望看到你的“行”,是身居格子间,放眼全球的情怀,以及愿意与他一起拿着螺丝刀与全世界流氓同归于尽的决心。举个例子,如果他管理的是个大数据部门(这往往是好大喜功者成灾的地方),你可以来一句:“我的梦想,就是要在这个云的时代,用 AI 释放全世界的数据价值!”如果你发现,听了这话,他的目光从星空移回到你身上,那就有门了!
要特别注意一个细节,对付职业经理型面试官,要吹嘘地讲成绩;对付天降伟人型面试官,要谦恭地谈梦想。 别忘了,还要表现出“不行”呢!谈完了梦想,你可以目光迷离地哀叹自己找不到通往梦想的道路,然后把话茬交给对方,让他继续讲他的蓝图。而你只需要在一边,饱含热泪(可以自备胡椒面)地听下去就好了。
四、没事找抽型
除了上面几类正常的风格,有时候,你还会碰到一类奇葩的面试官:他们看起来根本就没想跟你正常交流,就是在用各种奇怪的问题折磨你。这后面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昨天公司突然发文冻结了 Head Count,或者面试官这次升职没通过准备走人,也可能是他跟女朋友刚分手。总之,他根本没打算让你过,就是碍于流程来敷衍你一下。
我就遇上过这么一位,那是我刚毕业找工作的时候,有一家日企,通知我去面试。我早到了半个小时,面试官让我等到正点儿,进来以后脖子冲南,脸冲北地劈头便问:
“你为什么早到那么多
“怕路上堵车,出来早了”“做事得有计划性,#¥%%—(#%)—!”
“好吧,我下次注意”“那你先填个表吧!”
我一听,这是到了多层饭店了过表一看,嚯!密密麻麻两大张,比监狱关犯人要的信息都全。好不容易填完了,他接过来一眼没瞧,心不在焉地说:
“我们最近 Head Count 不多,从你的信息来看呢,竞争力有限,这样吧,我给你一份笔试题,你答完了我们再看!”
这回我接过来一看,又是五大张,去你的吧,回家找你二大爷做去吧!我把这份题往桌上一扣,一言不发转身走了。
既然对方找抽,那抽不抽随你,你想扒了袜子给他一嘴巴,还是用家乡话问候他全家,那就丰俭随心了。不过,把出对方是没事找抽型的面试官,那么你就应该知道 offer 是不可能拿到了,不必苛责自己,这才是重点。
了解了这些,能够在实践中有意识地判断面试官的风格,从而调整自己使活的路数,会让你通关的机率大增。对于大多数大规模招聘的公司来说,把点开活的方法都是极有效的。
话说回来,为了甄选人才,怎样面试才是有效的呢让我想起当年在 MSRA 参加的面试:
-
第一步,候选人做一个 告,讲你自己最得意的工作,大约七八个面试官在下面一起听,这是面试官先给候选人把把点儿;
-
第二步,每个面试官跟候选人聊一个钟头,有针对性地讨论问题;
-
第三步,所有的面试官匿名投票,一票否决。
靠着这样的面试机制,MSRA 当年在中国掐尖招到了很多牛人。只不过,这个方法的成本有点儿太高了。
@北冥乘海生 2018.9
——————
推荐阅读:
《The Coder》9 月刊聚焦程序员的职场江湖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