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总结 (一)
- 产品质量的标准
- 软件测试分类
- 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
- 主动测试和被动测试
- 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
- 软件测试级别
- 软件测试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 测试工作的实施
- 测试工作流程
产品质量的标准
功能:与一组功能及其指定性质有关的一组属性,这里的功能是满足明确或隐含的需求的那些功能。
可用性:安装简便,易使用,界面友好
可靠性:在规定的一段时间和条件下,与软件维持其性能水平的能力有关的一组属性。
性能:指定条件下,软件对操作的响应速度以及实现某种功能所需的计算机资源(包括内存大小,CPU占用时间)的有效程度。
容量:系统的接受力、容纳或吸收的能力,如Web系统能承受多少并发用户同时访问, 络会议系统可以承受的与会人数等。
可测量性:系统某些特性可以通过一些量化的数据指标描述其当前状态或设定状态
可维护性:软件投入运行后,需求发生变化、环境改变或软件发生错误时,进行相应修改所做努力的程度。
兼容性:软件从一个环境移植到另一个环境的容易程度,或与外部条件共同工作的容易程度。
可扩展性:将来增加新功能、扩充系统能力的难易程度。
软件测试分类
单元测试
针对程序系统中的最小单元—类、函数、模块或组件进行测试,一般和编码同步进行。主要采用白盒测试方法,从程序的内部结构出发设计测试用例,检查程序模块或组件的已实现的功能与定义的功能是否一致、以及编码中是否存在错误。 集成测试
也称组装测试、联合测试,在单元测试的基础上,将模块按照设计要求组装起来同时进行测试,主要目标是发现与接口有关的模块之间问题。
两种集成方式:一次性集成方式和渐增式集成方式。
系统非功能性测试
将软件放在整个计算机环境下,包括软硬件平台、某些支持软件、数据和人员等,在实际运行环境或模拟环境下进行一系列的测试,包括:负载测试、性能测试、灾难恢复性测试、强度测试
Alpha测试
指软件开发公司内部人员开始试用新产品,在实际运行环境和真实应用过程中发现测试阶段所没有发现的缺陷。
Beta测试
是指公司外部的典型用户试用,并要求用户 告异常情况、提出批评意见,然后再对Beta版本进行修正和完善,最终得到正式发布的版本。
软件测试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制定测试策略、测试计划,确认所采用的测试方法与规范,控制测试进度,管理测试资源。
测试工作的实施
编制符合标准的测试文档,搭建测试环境,开发测试脚本、与开发组织协作实现各阶段的测试活动
测试工作流程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