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开发模型(瀑布模型,螺旋模型,增量,迭代,敏捷)和测试模型(V模型,W 模型),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与软件测试生命周期的对比

目录:

  1. 软件测试生命周期与软件开发生命周期

  2. 开发模型
    2.1 瀑布模型
    2.2 螺旋模型
    2.3 增量 和 迭代
    2.4 敏捷

  3. 测试模型
    3.1 V模型
    3.2 W模型

1. 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与软件测试生命周期

  • 软件的生命周期是指从软件产品的设想开始,到软件不再使用结束的时间。
阶段 软件开发生命周期 软件测试生命周期
(1) 需求阶段 需求阶段
(2) 计划阶段 测试计划
(3) 设计阶段 测试设计
(4) 编码阶段 测试执行
(5) 测试阶段 测试评估
(6) 运行维护

注:开发阶段 与 测试阶段 的前三个阶段完全一致。

2. 开发模型

2.1 瀑布模型

  • 明确的标注了测试过程中存在的不同类型的测试,并且清楚的描述了各测试过程与开发过程期间各阶段的对应关系。
  • V模型中测试人员参与二点阶段 与 该阶段测试人员所完成的任务
开发阶段 测试阶段
用户需求/需求分析与系统 了解需求,学习项目的范围,目的
概要设计 进行测试计划的编写
编码设计 进行测试用例的编写
系统测试 环境搭建,准备数据,测试执行,缺陷管理,编写测试 告
验收测试 协助用户进行验收

注:单元测试,集成测试,普通测试人员不参与,研发人员与白盒测试工程师完成。

  • V模型指出
    单元和集成测试应检测程序的执行是否满足软件设计的要求;
    系统测试应检测系统功能、性能的质量特性是否达到系统要求的指标;
    验收测试确定软件的实现是否满足用户需要或合同的要求。
  • V模型的优点
    强调测试。
  • V模型的缺点
    和瀑布模型一样,测试时间晚。

3.2 测试中的W模型(双V模型)

  • 为了解决V模型的缺陷,引入W模型(双V模型)

    测试——开发模型(瀑布模型,螺旋模型,增量,迭代,敏捷)和测试模型(V模型,W 模型),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与软件测试生命周期的对比
  • W模型中增加了开发过程中各阶段对应的验证与确认活动。
    一个V是研发线,一个V是测试线。
    (两条线并行)

  • W模型的特点:
    测试与开发是同步进行的。

  • W模型的优点:
    有利于尽早,全面的发现问题

  • W模型的缺点
    不支持敏捷模式。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9年3月6日
下一篇 2019年3月6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