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候,关注智慧农业这条“难且正确”的路上了。
在不断变化、机遇与危机并存的商业 会中,农业一直算不上“热点”。但伴随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农业的一 文件,及疫情黑天鹅引发的持续影响。农业的颠覆和重构正在形成一个产业新风口。
在科技的赋能下,中国农业发展正经历由传统农业向数字农业的转型新阶段,发展数字农业是18亿亩农田的精细化管理需求,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基础。各大互联 企业及产业龙头持续重仓农业,当智慧农业的技术手段开始走向规模化应用,是时候将视角聚焦到智慧农业这条“难且正确”的路上了。
政策加持,等风来!
世界农业在经历了以矮秆品种为代表的第一次绿色革命、以动植物转基因为核心的第二次绿色革命之后,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农业的第三次革命——”农业数字革命”正在到来。
2014年,我国提出“智慧农业”概念,2016年“智慧农业”首次被写入“中央一 文件“,此后每年中央都会出台新的政策规划鼓励智慧农业的发展。到今年1月,第18个关于农业的”中央一 文件“明确十四五的两个开好局,强调要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支撑,着力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渗透,如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技术、无线 络技术等现代技术纷纷融合进入了传统农业的各个环节中,推动传统农业向信息化、自动化与智能化发展,有效改善农业发展的综合性环境,提升农业生产经营效率。人工智能技术正在信息感知、定量决策、智能控制、精准投人、可视化远程诊断、远程控制、灾害预警等方面帮助农业更高效、更合理地利用农业资源、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生态环境,并帮助农业可持续发展。
AI+农业应用落地的技术难点
纵观农业生产前中后的链路,存在截然不同的应用需求场景及专业方向。比如:上游产前集中在生物技术层面,面向信息化培育、生物育种、农药化肥等;中游生产集中在数字农业层面,面向农业大数据、农田监测、农业无人机等;以及下游产后在消费层面的质量检测、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等。
在长期对AI+农业的跟踪 道及采访中,圈内人对技术难点无外乎以下两点:
-
农业数据采集比较困难;
-
每个农业客户场景不同,需要定制化训练。同时需要农业客户和研发共同界定出对应的行业标准。
当然,这只是笼统概述大部分智慧农业应用中遇到的难题。在实际业务推进中,可能还会衍生亟待解决的难题。此前京东方植物工厂在业务推进过程中,遇到了农业人才短缺、人工确认生产情况效率低下、无法大规模推广应用等问题。
百度利用视觉技术、飞桨EasyDL零门槛AI开发平台等对京东方植物工厂进行优化升级,并进行虫害监控模型、生长影响因素模型等产品研发,将农业专家的经验数字化、产品化,将专家频繁确认的动作变成机器识别,极大地提高了专家的工作效率;通过高效准确的机器识别,起到提高产品品质和产量的效果。降低了不良品的产出,产量提高15%,生产物资(种子、基质、营养液)成本降低15%。
聚焦案例:害虫识别&牛场无人监控解析
本次AI应用说带着AI+农业方向经典案例:害虫识别、牛场无人监控来咯。
以往农业生产中,虫情监测工作多是依靠专业技术人员完成的,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无法满足虫情及时提供的需求。同时,还需关注到农药使用的科学性和安全性,做到针对病虫害的种类对症下药,推进绿色防控。
祝大家中秋节快乐!!!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