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之“工场技术”(下)

软件之“工场技术”(下)

继上篇探讨软件是一个“工厂技术” 之后,也有同事留言探讨,就继续补充完善一下。细心的人可能看到本次标题改了一个字“工场”的场,也略微代表了希望更准确表达软件规律的意思。

软件之“工厂技术”(上)
https://editor.csdn.net/md/rticleId=112578061

上次说到工厂技术,举例说明了Tesla工厂,为了进一步阐述,本次再补充一个例子。
说到科学技术的时候,我们脑子里往往会联想到实验室、穿白大褂的科研人员、各种实验设备等等。技术由科研人员在实验室中研发出来,然后拿到工厂中去大规模投产,我们可以把这种技术称为实验室技术。日本人在液晶领域积累的专利,大部分都属于这种实验室技术。与实验室技术不同,液晶产业的发展显示出另一种同样重要——或许更重要——的技术,就是工厂技术。韩国、中国台湾以及中国大陆的液晶企业,后来大量积累的都是工厂技术。韩国企业疯狂的进攻性投资战略,让他们在工厂技术上一举领先,赶超了日本企业。

什么是工厂技术呢如,在液晶生产中,避免灰尘是个很大的问题。而且,液晶生产对无尘的要求,比同为半导体的CPU还要高。生产CPU,是在一个大硅晶圆片上切割出很多小硅片,分别制成CPU。如果有尘埃进入,只是相应的那几片CPU受影响,其他大部分硅片不受影响。但是液晶不行,液晶屏是一整块大玻璃。同样是混入10粒尘埃,CPU生产只要剔除那10片CPU即可,其他的还是合格品;液晶屏则是出现了10个不发光的坏点,整块屏因此就算不合格,彻底 废了。因此,液晶生产对无尘车间的要求非常高。无尘技术本身并不复杂,在实验室中很容易小规模做到。但在实验室中做到没什么意义,重要又困难的是在大型厂房中做到。几十米高、各种设备轰轰运转、人来人往的巨大厂房,建成无尘车间,这完全是另一套技术。重点在于,这种技术只能在当时当地逐渐摸索、改进,不可能事先在实验室中完成,然后简单转移到工厂中。这种只能在当时当地、结合实际生产而积累的技术,就是工厂技术。和实验室技术相比,单个的工厂技术或许不那么高深,甚至很不起眼,但大量的细小改进、点滴窍门积累起来,就成为一套竞争对手更难复制和超越的大技术。这种技术甚至都不能用一本说明书来教给你,很多技术细节是存在于各个层次员工的脑子里。实际的例子是:京东方刚投产某条液晶生产线时,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良品率低,只有60%左右。低良品率当然会让产品成本居高不下,工人们每天都要挥舞大锤砸碎不合格的液晶面板——简直心疼死了。怎么提高良品率呢知道,大家只能在想得到的地方一点点改进。今天弄弄这里,明天弄弄那里,把尘埃的数量逐渐降低。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出乎大家预期,良品率居然达到了95%!在整个过程中,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黑科技,有的只是在生产现场无数点滴的改进和调整。除了液晶生产以外,这种工厂技术在其他一些领域也有表现,比如常见的物流业。无论是仓储、传送带、公路运输这些环节,还是快递员蹬着小三轮车在街道上奔忙,看上去都不是什么高级技术,甚至就是简单劳动而已,大家使用的设备也都差不多。但把这些环节紧密结合在一起,不断修补软件硬件,完善各个细小步骤,确保物流系统的高效便捷,这一整套经验和技巧可就是工厂技术了。都是电商企业,有的上午下单,下午就能送到,有的则需要好几天。同样,这其中没有了不起的黑科技,有的只是无数细小的解决方案和点滴改进。

幸好作家菲茨吉拉德说 “能同时拥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念还能正常做事的人,才是有第一流智慧的人”。真正的成熟,不是你懂得了多少的大道理,而是理解了更多的小矛盾;如果说每个人的成长都注定会有代价,那么同样软件工程和软件技术的成熟和提高也是需要付出巨大代价的,我最希望的是,经历了所有的代价之后,我们能换来一份真正意义上的成熟。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1年1月10日
下一篇 2021年1月10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