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掉百米,无所不用其极
1.不管黑猫白猫逮到耗子就是好猫
在推广的初期,滴滴采用了许多非常规的手段。
司机没有智能设备,滴滴的地推会帮着司机刷机,在百米的专用设备上安装上滴滴打车;而同时安装了滴滴和摇摇(国内第一款打车软件)的手机,会弹出提示,引导用户卸载摇摇;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滴滴都会向司机端推送假订单,制造订单繁盛的假象,司机虽然抢不到活,但会觉得是自己手慢。很多同事对滴滴的做法都很不屑,但这些确实是很有效的方式。
在竞争对手眼里,滴滴的手段是流氓的,但成王败寇,商场如战场不讲对错只讲利弊。
2.打擦边球
为了杜绝黑车借助打车软件混入出租车阵营,交通委要求打车软件认真核实司机身份,司机需持有身份证,服务监督卡原件才能办理业务。而滴滴只需要司机输入真实姓名、出租车公司、服务监督卡 和车牌 码,就可以通过验证。
交通委曾三令五申要求打车软件不能采用加价功能,百米是言听计从,加价功能也一直没有列入开发日程,但滴滴却使用加价功能大大提升了乘客打车成功率,司机也因此得到了实惠。在各大应用市场上百米出租车的软件介绍中甚至还明确写到:与大型出租公司合作,杜绝黑车、加价,正规可靠。
产品遇到不确定的政策或其它风险时,创业公司真的没有必要去考虑太多的风险因素,这有可能会让你错失领先的机会。不确定不明朗的市场和政策环境中往往孕育着大的市场机会,而一旦形势明朗,在阳光大道上已经挤满了各色的竞争者。
杀到上海跑马圈地,干掉大黄蜂
与摇摇、百米的竞争,滴滴可谓三招出手,招招制胜。但是在2013年,滴滴面临的难题又接踵而至,必须走出北京,在全国范围快速跑马圈地。
滴滴的第二站选择了上海。不过那时上海已经有了竞争对手大黄蜂。大黄蜂的团队实力也是非常强的,他们是土豆和优酷合并以后,由土豆CFO率领的精锐部队出来做的项目,同时布局上海、广州、深圳市场。
在2013年4月,滴滴派出一个小分队打上海市场的时候,大黄蜂已经做到了1万个乘客、5000个司机的注册量。这对于后发者来说难度是很大的。但是滴滴还是决定在上海打一场攻坚战。
1.魔术布战略
滴滴的战略非常清楚:要把核心城市要地牢牢抓在手里;核心城市一个不能丢,但资源都是有限的,所有滴滴采取了一块魔术布的策略,即大黄蜂打哪里我就哪里抢,它不打的地方我也不打。
为了把大黄蜂剿灭,公司为上海市场单独做了预算,比如北京市场放五十万美金,上海市场可能加码到三百万美金。什么是战略就是战略,不平均用力,重点突出,单个矛盾,单个解决。重新把力量集结到上海后,逐渐追平了大黄蜂,这时候滴滴、快的、大黄蜂三家公司占有率相差不大。
最后只用了2周左右的时间,滴滴在上海就开始反超大黄蜂了。
2.广告轰炸
此前,因为资金不足,滴滴在与摇摇竞争的时候迫不得已放弃广告轰炸模式,但是这一次,滴滴已经获得金沙江的A轮投资和腾讯的B轮投资了。在资本的推动下,滴滴完全可以放开手脚大胆去干。所以滴滴毫不犹豫地采取了媒体轰炸形式,在上海几乎所有的媒体都打了广告,所有的新闻都上。当然最有效的仍是群发短信。
据团队的负责人介绍“当时我们通过渠道拿到上海10万多个iPhone帐 ,推送类似于短信的信息。里面有一些小动画和图片,形式很新奇,比一般的短信转发率高很多。在2周内,我们给10万多个iPhone帐 发了十遍短信。”
收购快的,烧钱死扛到底
在上海战胜大黄蜂之后,滴滴很快又跟杭州快的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补贴大战。补贴大战全面开打后。订单量迅速攀升,之后双方进入拉锯战,烧钱速度越来越快,从早期一天几百万到几千万,再到3、4月高峰期时,一天能烧掉的1个亿。
快的补贴十块,滴滴补十一;滴滴补贴十一,快的补十二。后来,每单补贴随机,十块到二十块不等。这样对方就完全无法跟进了。结果胜负还未分明,打车市场却迅速膨胀,从原先几十万单一跃至几百万单。同时双方市场份额不但没有减少,反而起到教育市场的作用。
这场战役打得相当精彩,一开始是基于支付功能展开的,但到最后却演变成一场营销大战。
1.傍上腾讯的大腿
在2014年补贴大战之前,微信支付是非常弱势的,因为腾讯所擅长的 交和游戏都不是很强的交易场景。而阿里的淘宝交易场景很强,支付是它的强项。滴滴是腾讯投资产品里面唯一一个大众高频刚性的交易场景,每天有几百万人使用。如果将微信支付在滴滴上使用,结果也许会是另一番天地。
滴滴开通微信支付功能后,一开始的预期并不高,如果能带来5%的订单增长率就很不错了。为了鼓励乘客用微信支付,滴滴给每个用户每单便宜5块钱。这些费用是由滴滴来补贴的。没想到,效果出奇的好,仅一周之内,订单就涨了10倍,到第二周订单涨了50倍,订单平台瞬间从10万级别变成500万级别!那段时间就连快的自己的员工都改用滴滴了。
这可把快的急坏了,于是也开始补贴。在接下来的两周内,滴滴和快的就像针尖对麦芒较上劲儿了。只要谁先撤补贴,谁就有可能彻底从这个战场上消失。这场补贴大战打完之后,除了快的和滴滴,其他30多家对手就都消失了。这场补贴大战打完之后,很多人知道了微信支付,并养成微信支付的习惯。
2.靠营销策略取胜
2014年5月,滴滴停止补贴后,开始思考下一个策略。
程维最先想到打车发红包这个产品创意,这个创意很了不起。滴滴红包是2014年最牛逼的产品,杀伤力极强,把补贴变成一个产品,用 交的方式放大传播。
发红包是一个很好的 交激励方式,人都有炫耀和联络朋友的需求,有时你与别人打交道不知道找合适理由,但发红包是与别人联络的最好道具。
滴滴在发红包上很有章法,快的根本没法抄袭:第一招是靠用户发红包,用户将红包分发到各自的朋友圈,能拉来新用户;第二招是通过企业冠名发红包。据了解,合作规模最大的是蒙牛,发了几千万的红包,这也成为滴滴的生财之道;第三招是在电视台发红包。滴滴是国内较早使用摇一摇发红包的。2014年1月1日,滴滴与江苏卫视合作新春晚会,共吸引1700万用户参与,送出3亿红包。
看到这里,也许你会觉得滴滴无耻,也许你会觉得它总是在“耍流氓”,但商业的本质即是如此,人们永远只会记得胜利的一方,况且,滴滴果真命就那么好,不如其它公司拼吗/strong>
去年9月底,程维和柳青在西雅图参加中美互联 论坛。出发前告诉助理,“按国内经济酒店标准订房间”。入住当天,柳青拎包进去吓了一跳,但还是咬着牙住下了,半小时后她打电话给程维,“这个有101年的酒店太古老、太吓人了,走廊就像恐怖片的场景一样。”这样的“省钱”,连程维自己都觉得“有点变态”了。
“我知道省不了多少钱,跟补贴没法比,但我希望团队能感受到我们对金钱的态度。”程维努力用“敬畏心”提醒团队,也提醒自己。这个1983年出生的年轻人,还没准备好如何驾驭手中的财富和地位,他选择从敬畏开始,不要把它糟蹋了。
其实创业的道路上有爬不完的坑,犯不完的错,关键是,你能否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且从来不放弃努力。
如今,在程维的分享中,你能听他不停地提起一句话,最后创哥想把这句话,送给大家:
“努力到无能为力,
上天就会给你开一扇窗…”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