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以企业的“科技创新力量”与科技产品本身为智能生活所带来的“科技价值”为核心,挖掘中国最具权威性和先锋性科技企业与产品
21世纪以来,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云大物移智”,被公认为下一代通用目的技术,并且润物细无声般渗透到千行百业,前一次工业革命的尾声,总是会奠定下一次工业革命的基础,中国在互联 产业的优势基础也为人工智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在阿里云研究中心与埃森哲共同发布的《人工智能红利渗透与爆发》中提到,互联 创造了一个从数据积累、技术溢出、算法创新,到互联 与移动互联 搭建连接人工智能创新者和消费者的 络,公共云承载人工智能技术溢出和赋能,再到数据与智能双向反馈的完整闭环,从而让第三次人工智能浪潮真正落地。
回到我们最初的话题,为什么中国没有CES案并不复杂。
虽然我们也曾有过先进生产力的萌芽,但却没有让其生长成参天大树,中国的很多展览并不代表最前沿的产品、最性感的技术、最好玩的体验,自然也就无法代表所处的时代,无法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每一个时代都有代表当时先进生产力的盛大展览,该展览往往是当时 会背景下产品与技术的极致体现——170年前诞生的世博会,是率先完成工业革命、作为“世界工厂”的英国经济发展的体现;美国CES创办于1967年,与1960年代美国家用电器的普及,和家电行业的快速崛起有关;已经停办的德国CeBIT展,脱胎于汉诺威工业博览会,诞生于1970年代,与德国大型机械行业的崛起有关。
由此又带来另一个问题,中国能不能诞生新的“CES”案是肯定的。
过去几年,中国的人工智能应用服务快速崛起,金融、教育、客服、视频、电商、建筑、法律、招聘、传媒和资讯,几乎各个行业都有第一梯队的应用服务商的身影,构建起了庞大的人工智能应用服务生态圈,继而融入到消费者可感知的日常生活。
数据,技术和场景三者构成了中国人工智能应用爆发的优势三角,也是中国市场无与伦比的优势。例如老板电器,基于阿里云的工业大脑,打造了业内领先的工业互联 平台“九天中枢数字平台”,使其产品质量提升至99%,生产效率提升45%,产品研制周期缩短48%,生产成本降低21%,运营成本下降15%。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人工智能正在穿过工厂,透过机床,以智能产品的形态进入大众视野,只是我们还没有很好地发现他们,“云栖大会科技榜单”为此而来。
1851年,第一届世界万国工业博览会在伦敦海德公园举办,中国商人徐荣村精选了12包自己经营的“荣记湖丝”,最终独得金、银大奖。
1929年,为“争促物产之改良,谋实业之发达”,第一届西湖博览会正式开幕,前后历时137天,参观人数总计达2000余万,展品合计14.76万件。后人评价:西湖博览会是中国会展史上一次规模较大、影响深远的盛会,也给中国之后举办的博览会予以借鉴。
中国从参展到办展,接下来应该朝着更大的目标行进,打造一个能代表这个时代的展览。近百年后,同样是在杭州,云栖大会上即将举办“智物·智造”峰会,似乎也在昭示已有12年历史的云栖大会引来新的转折。
从2009年的地方 站峰会,2011年的阿里云开发者大会,到2015年正式更名为“云栖大会”,并且永久落户西湖区云栖小镇。2021年,云栖大会D馆首次亮相,作为第一次论坛和展馆一体的云栖大会,大量的消费电子展商成为云栖大会的重头戏。
在一幅半遮半掩的智能时代画卷中,中国是否会创造出属于这个时代的展览/p>
为什么不呢。
原文链接:https://developer.aliyun.com/article/794790/p>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