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瀑布模型
瀑布模型(Waterfall Model)是一个项目开发架构,开发过程是通过设计一系列阶段顺序展开的,从系统需求分析开始直到产品发布和维护,每个阶段都会产生循环反馈,因此,如果有信息未被覆盖或者发现了问题,那么最好“返回”上一个阶段并进行适当的修改,项目开发进程从一个阶段“流动”到下一个阶段,这也是瀑布模型名称的由来。包括软件工程开发、企业项目开发、产品生产以及市场销售等构造瀑布模型。
瀑布模型也称软件生存周期模型。它在软件工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提供了软件开发的基本框架,这比依靠“个人技艺”开发软件好得多。它有利于大型软件开发过程中人员的组织、管理,有利于软件开发方法和工具的研究与使用,从而提高了大型软件项目开发的质量和效率。
首先,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刚接手一个新项目的时候都会不自觉的选择“瀑布模型”—-我们跟客户交谈后指定需求分析,之后进行简单的设计,之后编写代码,提交,完成。新手会不自觉的选择这种方案,因为它直白,想到哪一步做到哪一步,需要做什么就做什么。但是,这在有些时候是要付出惨重的代价的。比如A拥有一家跑车公司,可以给客户自定义生产跑车。有一天一土豪来到A的公司,跟A商谈了一个跑车项目,他们谈好了车型,材料,马力等等细节。之后,A带着团队做了6个月,做成了这架跑车,交给了土豪。可是土豪开了一天之后回来要求重做,原因是当讨论方案的时候,双方都忘记给跑车安尾灯了!但是给跑车安装尾灯,就要涉及到整个车尾的重新设计,就要把整辆车拆掉再重新组装!
这个模型显然只适合已经成熟了的项目,团队接手项目之后如庖丁解牛般行云流水。当团队接手了创新项目之后,显然已经不再适合用瀑布模型。
1、瀑布模型有以下优点:
1)为项目提供了按阶段划分的检查点。
2)当前一阶段完成后,您只需要去关注后续阶段。
3)可在迭代模型中应用瀑布模型。
1、喷泉模型的优点:
喷泉模型不像瀑布模型那样,需要分析活动结束后才开始设计活动,设计活动结束后才开始编码活动。该模型的各个阶段没有明显的界限,开发人员可以同步进行开发。其优点是可以提高软件项目开发效率,节省开发时间,适应于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过程。
2、喷泉模型的缺点:
3、喷泉模型适用场所:
适应于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过程。
详情可以参考:喷泉模型(Fountain Model)智库百科 中的实例
四、V模型
RAD(Rap Application Development,快速应用开发)模型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模型,由于其模型构图形似字母V,所以又称软件开发的V模型。
![]()
它通过开发和测试同时进行的方式来缩短开发周期,提高开发效率。V模型大体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不同的阶段步骤: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软件编码、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对概要设计中表述的各模块进行深入分析,对各模块组合进行分析等,这一阶段要求达到伪代码级别,已经把程序的具体实现的功能,现象等描述出来。1、需求分析
即首先要明确客户需要的是什么,需要软件作成什么样子,需要有那几项功能,这一点上比较关键的是分析师和客户沟通时的理解能力与交互性。要求分析师能准确的把客户所需要达到的功能,实现方式,等表述出来,给出分析结果,写出需求规格说明书。
2、概要设计
主要是架构的实现,指搭建架构、表述各模块功能、模块接口连接和数据传递的实现等项事务。
3、详细设计
对概要设计中表述的各模块进行深入分析,对各模块组合进行分析等,这一阶段要求达到伪代码级别,已经把程序的具体实现的功能,现象等描述出来。其中需要包含数据库设计说明。
4软件编码
按照详细设计好的模块功能表,编程人员编写出实际的代码。
5单元测试
按照设定好的最小测试单元进行按单元测试,主要是测试程序代码,为的是确保各单元模块被正确的编译,单元的具体划分按不同的单位与不同的软件有不同,比如有具体到模块的测试,也有具体到类,函数的测试等。
6集成测试
经过了单元测试后,将各单元组合成完整的体系,主要测试各模块间组合后的功能实现情况,以及模块接口连接的成功与否,数据传递的正确性等,其主要目的是检查软件单位之间的接口是否正确。根据集成测试计划,一边将模块或其他软件单位组合成系统,一边运行该系统,以分析所组成的系统是否正确,各组成部分是否合拍。
7系统测试
经过了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以后,我们要把软件系统搭建起来,按照软件规格说明书中所要求,测试软件其性能功能等是否和用户需求相符合,在系统中运行是否存在漏洞,等。
8验收测试
主要就是用户在拿到软件的时候,在使用现场,会根据前边所提到的需求,以及规格说明书来做相应测试,以确定软件达到符合效果的。
1、V模型的优点:
1)缩短开发周期
2)提高开发效率
2、V模型的缺点:
V模型仅仅把测试过程作为在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及编码之后的一个阶段,忽视了测试对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的验证,需求的满足情况一直到后期的验收测试才被验证。
解决的思路是,当一个软件开发的时候,研发人员和测试人员需要同时工作,测试在软件做需求分析的同时就会有测试用例的跟踪,这样,可以尽快找出程序错误和需求偏离,从而更高效的提高程序质量,最大可能的减少成本,同时满足用户的实际软件需求。
3、V模型适用场所:
模式是一种传统软件开发模型,一般适用于一些传统信息系统应用的开发,而一些高性能高风险的系统、互联 软件,或一个系统难以被具体模块化的时候,就比较难做成V模式所需的各种构件,需要更强调迭代的开发模型或者敏捷开发模型。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