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把时光之轮倒拨回2006年,SAP成都研究院刚刚成立的时候,有一位年轻的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 名雷米兰(这名字一看就是AC米兰铁杆粉丝),加入了SAP成都研究院并被派遣到SAP德国总部进行实习。雷米兰将自己的实习和成长经历写成了一个系列的博客,这个系列的名称就叫做《一个SAP全球研发服务中心(成都)新进工程师日记》,在当时全国各大本科生和研究生求职 站和论坛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也给当时刚刚成立不久的SAP成都研究院在 络上吸引了很多人气。
-
SAP成都研究院数字创新空间沟通S/4HANA和C/4HANA的智能服务演示视频和Coresystems分享预告
-
SAP成都研究院许聚龙:Hello, Coresystems!
虽然Haytham今年7月份大学毕业后才会结束实习期,以正式员工的身份加入SAP成都研究院,但在Jerry心中,早已把他当作团队的正式成员了:Haytham在Jerry目前参与的开发项目中,早已成为一位合格的前端开发人员。他用Vue开发的前端界面,会和Jerry用nodejs开发的微服务进行对接。
值得一提的是,Haytham在进入这个项目之前,没有接触过Vue,进入项目后,也没有其他同事和他共同用Vue开发,所有前端Vue开发的技术问题都由他自己想办法解决。这种如此年轻就能独立工作的能力,远远超过当时的Jerry——我2007年加入SAP成都研究院开始实习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独立工作,遇到解决不了的难题都只好求助身边的资深同事。
下面是Haytham的正文。
从2018年6月正式加入SAP成都研究院开始实习至今,已经过去了10个月有余,这10个月对我来说是异常独特且难忘的。从一开始的“最不合格”的应聘者,到后来的最早拿到offer,再到现在的SAP德国总部实习,以及中间各种独特小插曲,共同构成了这让我难忘的10个月,也因此让我十分想将这一切付诸文字,记录和分享我参与的VT项目(Vocational Training)、我所在的团队、以及我眼中的SAP。
截至动笔前已在德国生活了近2个月,所见所闻甚多,如果时间允许的话,我想把这些经历都陆续分享给大家。在正式开始前,我想说明一点:SAP是一家伟大的公司,我仅仅只是管中窥豹;如同电影《两杆大烟枪》中的角色一样,我只能做到个体视角下的复述。
再一次听到SAP是2017年的7月份,当时正在IBM实习,于北京驻场开发,项目的产品经理正是一个和SAP有很深交集的人,期间他偶尔会向我讲起他在SAP的经历。4个月后实习结束,我也返校继续学业,并且次年春季开始投递简历,确定最后的入职公司。在这期间,之前这位产品经理把SAP实习生招聘的信息发给了我,我和SAP的交集,也从此开始。
文章标题我用“最不合格”一词来形容我自己,主要因为当时的我是非常不符合SAP的招聘标准的,因为招聘主要面向研究生,岗位是软件工程师。首先我是一个本科生,其次虽然我的专业是计算机,但是在校期间除了课程内的编码作业外,几乎没有任何其他的代码经验。虽然在上学期间加入了以web技术为主的技术工作室,但做过的事情基本和技术不相关,主要集中在沟通协调、绘制原型、测试等方面,因此除了大量的和技术相关的名词,我的脑子里并没有留下其他和技术相关的东西,也因此常常的被其他成员“鄙视”,给我留下了深深的“阴影”,以至于到了现在我会很谨慎的用“程序员”称呼自己。总结一下就是,我有很大的信心应聘项目助理,但是SAP的软件工程师,我觉得自己是不合格的。
离开时我的心态是非常放松的,因为我认为自己交了一份本末倒置的答卷,唯一能和其他面试者横向对比的只有难以定性的“潜力”,我觉得自己获得实习offer的机会微乎其微。但是通过这次面试,SAP VT项目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在当时互联 公司的招聘氛围下,”面试造火箭,实习拧螺丝“是普遍现象,没有刷过面经和题库的面试者都很难在笔试环节存活下来。而在这种氛围下,SAP VT的面试内容却聚焦在学科基础知识,而且着重考察面试者的综合素质,是完全出乎我这个大学生的意料的。正因如此,当我再通过第三轮电话面试,接到实习offer时,内心的激动是真的难以言表。
就这样,我这个“最不合格”的应聘者神奇的拿到了SAP成都研究院的实习offer,时至今日我都没有特别明白当初面试官是认可了我哪一点,以至于给我发了offer,又或者我只是运气好,在那个入围名单的最后一位。就像开头说的,我就像《两杆大烟枪》中的戏中一角,没有全知的上帝视角,具体原因我也无从而知。但是很高兴自己获得这个在实习中证明自己对得起这个实习offer的机会。在后来多次和工作室的学弟们提到SAP,讲到VT项目时,我都会提到我的面试经过,让他们知道在当下的应届生招聘环境下,还是有像SAP这样的公司会注重一个人的“潜力”,并愿意投入资源助其成长的。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