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产品化,或许是中国软件的出路

 

上一篇文章讲了软件产品化[ http://blog.csdn.net/harrymeng/archive/2010/01/25/5254415.aspx ],实际上软件产品卖的不是价格,而是功能与服务,功能要有创新之处,服务要有独到之处。

 

很感谢很多同行朋友发表了很多的评论,似乎也有不少过于激动的,互联 是个好东西,让每一个人都可畅所欲言,也能让我们从中去领悟一下别人的感受与体会,不过很出乎意料的是很多朋友对印度的测试故事感兴趣,并由此有感而发,而对后面真正的软年产品化内容反而兴趣不高,这说明什么问题先中国的程序员相当地聪明,但有时候聪明反被聪明误,这需要反思;其次中国的程序员大多有一股不服输的劲,这是好事情,至少可以证明我们还没有麻木不仁,我们是有前途与希望的;然后,中国的程序员如果是一对一PK的话,那么在国际上应该是名列前茅的,但如果是团队对团队,我想我们会输得很惨,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中国到现在还没有出现一家真正意义上的有国际核心竞争力的软件企业你不服也好,抓狂也好,破口大骂也好,实际上毫无意义,还不如冷静冷静,多思考多执行,尽力为我们的行业多出主意多贡献才华,这才是上策,呵呵。

 

近期,IBM惠普、戴尔等跨国企业将“服务产品化”炒得很热,每一家都在阐述自已的理论与承诺,各有各的道理,国内的一些企业也开始学习了,比如华为、神州数码等,对于这个概念与理论阿蒙只能学习一下,以下的部分都是 上的收集与整理,后面才是我本人的一些点评。

 

那什么叫服务产品化呢服务产品化是把一种产品/业务/项目的服务内容、服务方法、服务行为、服务规则细分为若干具有特定功能的、相对独立的程序,使其各项内容标准化,最终形成服务产品。服务产品的标准化和制造业产品的标准化不一样,制造业的标准化,尤其是工艺,能很容易地反映在产品中,跟随者模仿时找得着目标。但服务业不一样,客户接受服务产品的最终结果并不一定是拥有了服务产品,而是接受了通过服务产品所带来的服务。这种服务有更快的效率、更高的价值利益。” 我看了很多定义,觉得这个比较好,简单易懂,FasterSoft前面三年多主要是项目定制化的开发模式,我一开始就强调服务的重要性,并通过各种方法与手段进行强化,因为说白了,我们没有什么核心技术(注意这里所说的是技术,不是业务或其他),我们能做的,别人也都能做,就好象CSDN一样,我认为也没什么技术好炫耀的,它更多是服务模式、商业模式与运营模式,可能蒋涛不服,但事实就是这样。如今,我经常与不同的客户阶层聊天,问问他们对FasterSoft的印象是什么,基本上90%的回答都是服务好,我感到很欣慰,但同时也清醒地知道,服务好并不代表服务质量高,可能更多的是态度好,有耐心,随叫随到,我们需要在服务的意识与质量方面不断地提高。

 

那服务如何产品化服务产品化的挑战是在内部,主要是四个方面:模式、流程、人员和文化。服务产品化颠覆过去的服务生产模式,你必须要建立新的模式,包括组织架构方面的调整,这需要不断的摸索、调整;其次在流程上要学习制造业的经验,在关键点进行有效的控制,改变过去的流程;最后一个是文化,服务行业的文化是其关键因素。服务产品化要实现三个目标,一是降低成本,二是建立标准,三是增强能力。”这个答案有点牵强,可能是我学习不够,我没有发现哪家公司给出一个相对比较好的回答,好象都在炒作概念,当然不同的企业不同的流程不同的文化,答案不可能都一样,如果都能拿来主义的话,中国早就出现N个微软、GOOGLEIBM了,实际上相当悲哀,我们很多的IT企业非常无奈地习惯来料加工,我们没有什么核心技术,我们喜欢搞窝里斗,但到国际上,屁都不敢放一个,为什么为肚子里没气。有人建议,中国人这么多,一个人出100元,将MicrosoftGoogle之类的收购了不就是有核心技术了吗然我不知这个钱够不够,但这样又不是技术问题了,而是商业模式与运营模式的问题。


撕心裂肺地说,我们的技术比不过,质量比不过,规范比不过,如果服务还不好,那么我们有什么能有关系,可能有黑幕,这真是一个不健康的市场吗果有一天沦落到中国足球的地步,那就好玩了,明明技不如人,还牛皮轰轰,真丢人现脸。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0年1月27日
下一篇 2010年2月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