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模型
1.瀑布模型(适用于需求稳定的的产品开发)
-需求分析
研发分析需求说明书,判断需求的可实现性
-设计
用到具体的设计点,大致模块划分
-详细设计
为编码做支持,类和类的关系,类的设计,函数设计,各个接口细节,数据库表的关系,字段关系
-编码
代码实现
-实现
-软件测试
-完成
-维护
优点:阶段清晰,只需关注后续阶段。
缺点:依赖于需求,不能适应需求的变化,风险后期显露,失去纠正机会
2.开发快速原型模型:实现一个基本原型,让用户对原型进行评价,逐步调整,不适合开发大系统
测试V模型
软件测试分类
1.按阶段分类: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
2.是否覆盖源代码:白盒测试,黑盒测试
3.是否运行:静态测试,动态测试
4.其他:回归测试,冒烟测试,随机测试,验收测试(α,β,γ)
5.是否自动化:人工测试,自动化测试
单元测试:模块测试,针对单一程序模块进行测试
集成测试:在单元基础上,对所有模块进行测试
系统测试:将软件看成一个整体进行测试,包括功能,性能,兼容性
验收测试:
α:内侧版,bug比较多
β:公测,面向用户,通过反馈调整细节
γ:候选版,与正式软件相差无几
优缺点:包含底层和高层,阶段分工明确,便于整体把握。
白盒测试:研究程序和源代码。
随机测试:针对重要功能,新增加功能,特殊情况,以前发现过重大bug的模块进行二次测试,结合回归测试使用。
软件质量模型
功能性:功能要适合,准确,互操作,保密安全性
可靠性:软件要有容错性,出现错误后可以很快恢复
易用性:易理解,易学,易操作
效率:时间特性,资源利用性
维护性:易分析,易改变,稳定,易测试
可移植性:适应不同系统
测试用例:是为特定的目的而设计的一组测试输入、执行条件和预期结果的文档,以便测试是否满足某个特定需求。通过大量的测试用例来检验软件的运行效果,它是指导测试工作进行的依据。
八大基本要素:用例编 ,用例标题,所属项目,用例级别,预置条件,测试输入,执行步骤,预期结果
例: |用例编 | 用例标题 |所属项目|用例级别|预置条件|测试输入|执行步骤|预期结果| >| cal001|测试加法| 计算器| p01|/|6和9 |1.按数字6 , 2.按加 3.按数字9 4.按等 |显示结果为15
等价类划分法
属于黑盒测试,将不能穷举的测试过程进行分类,从而保证完整性和代表性。
思考步骤:
1.确定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
2.有效等价类划分,题目条件,注意边界值,中间再找一个随意值
3.无效等价类划分:其他特殊情况,如中文,英文,特殊符 ,空格,空
!:根据需求进行判断预期
自然数是指全体非负整数组成的集合
细节:输入长度,输入类型,组成规则,是否为空,是否区分大小写,是否重复,是否去除空格。
边界值法:黑盒测试的一种方法,找到边界值和他两边的值
[20,30] 20,30为上点,25内点,19,31为离点,离点无效
(20,30) 20,30为上点,25内点,21,29为离点,离点有效
口诀:闭两边,开中间
边界值和等价类区别:
边界值分析不是从某等价类中随便挑一个作为代表,而是这个等价类的每个边界都要作为测试条件
边界值方法练习:
修改手机银行登录密码:密码须由字母和数字组合,长度在8~24(包含8,24)
如下:
测试用例(最后所用)
特点:
–
考虑输入条件的相互制约及组合关系
–
考虑输出条件对输入条件的依赖关系
利用因果图导出测试用例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
①
找出所有的原因,原因即输入条件或输入条件的等价类。
–
②
找出所有的结果,结果即输出条件。
–
③
明确所有输入条件之间的制约关系以及组合关系。哪些条件不能合到一起,哪些条件可以组合到一起
–
④
明确所有输出条件之间的制约关系以及组合关系。些输出结果不能同时输出,哪些输出结果可以同时输出
–
⑤
找出什么样的输入条件组合会产生哪种输出结果
–
⑥
把因果图转换成判定表/决策表。
–
⑦
为判定表/决策表中的每一列表示的情况设计测试用例。
例:公交充值
正交法
适用于输入数据或者输入数据的组合数量很大,不可能为每个输入组合都创建测试用例,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特点:均匀分散,齐整可比
正交表:一种特制表,$L_n(m^k)$
n为行数,k为列数,m为列的取值个数
$L_9(3^4)$代表9行4列,每列有三种取值个数,4因素(列)3水平(取值个数)
正交表的一行为一个测试用例
流程分析法:是黑盒测试方法,主用来测试业务流程,安装流程。每个流程就是一个测试样例。测试整体是否正确。
ATM机判断流程
![]()
错误推断法:凭着直觉和经验来设计测试样例。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