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软件领域的一些哲学相关问题

完成于2014年3月


文章大纲

  • 1. 人工智能的哲学问题
  • 2. 信息技术正深入渗透着我们的生活
  • 3. 因特 给人类 会带来的哲学问题
  • 4. 开源软件的协作

我在很早的时候,也许是从小学3年级开始,就开始跟大人们,哥哥们玩电脑游戏了,那时候很流行的是Country Strike,Red Alert. 小时候对电脑的好奇,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我晚些时候的专业选择,我高考完了之后,在所有学校的志愿单上,都果断的填写了信息技术方面的专业,于是乎,在之后的日子里,我在计算机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也终于明白,之前充满神秘魔幻的游戏世界,就是代码堆砌起来的数学逻辑。整个计算机体系的大厦,建立在前人们,缜密的数学逻辑之中,建立在无数完美的设计之中。先今我们所使用的各种软件,从桌面端的QQ,你能想象它后台的服务器支持几亿人同时在线收发讯息不出问题。到银行的ATM机上安装的嵌入式系统或者支持百万人同时在线购买的淘宝,它们提供7*24小时无间断的安全服务,这时候,你我有没有被它们的设计者——程序员,计算机科学家们所感动,从软件工程的角度来讲,这些系统就是杰出的艺术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在上大学期间,我听了学校老师讲述的一门选修课——黄帝内经彰显的和谐文化与智慧,当时听老师讲,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受到中国太极的启发,发明了二进制的数学学说。我突然明白,原来学科之间也是有着普遍联系的。后来上了高年级,学了人工智能,觉的很有趣,智能化的终端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对于人工智能我先来谈谈:

1. 人工智能的哲学问题

故事梗概:电影原名为Matrix,意思是母体或子宫,在影片中是指一个由电脑所制造的虚拟世界。在2199年左右,电脑人战胜了人类,统治了整个地球。它们把所有的人都浸泡在营养液中,在人身上接通许多电线,输入由电脑控制的电流刺激,模拟出人的全部感觉、经验、思维和想象。每一个人从生到死,都生活在由电脑所制造的活生生的虚拟世界中,谁也不知道自己全部的生活竟是一个幻觉,谁也无法从这场大梦中觉醒。这就是无所不在又不为人知的Matrix。但是以默菲斯为首的反抗者,仍然在地心坚持战斗,他们要破坏Matrix,戳穿这个总体性的幻觉,使全人类获得觉悟。他们进入虚拟世界,以黑客的手段来进行破坏。在多次失败之后,他们发现了黑客尼奥是他们唯一的希望,(相当于系统中的bug,只有他能瘫痪Matrix)是全人类的救世主。默菲斯等反抗战士最终说服了 尼奥 ,并帮助他回到了真实世界。 尼奥 抛弃了他在虚拟世界中被规定的角色,以尼奥为名开始了恢复真实世界的工作。经过艰苦的学习过程,尼奥首先恢复了其真实的感觉和运动的机能,在模拟Matrix的其它虚拟世界中,他学会了中国功夫,领悟了虚拟世界的虚幻性。然后他们进入虚拟世界与电脑人特工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搏斗,最终解放了人类,恢复了真实的生活,使人类与机器世界和平相处。

《黑客帝国》系列把“现实的荒漠”这一命题做到了极致——机器设备的扩张不可阻挡,人类没有第三条出路:要么在数字化的系统里被数字化,要么被系统抛离到边缘。博德里拉1995年的著作《完美的罪行》中有这样的警句:“影像不再让人想象现实,因为它就是现实。影像也不再能让人幻想实在的东西,因为它就是虚拟的实在。”“在实时尽情放纵地生活吧——直接在屏幕上生活和受苦吧。在实时思索吧——你们的思维直接被电子计算机译成电码。在实时干你的革命吧——不是在大街上,而是在录音室里。”这些句子也许可以当作《黑客帝国》的注脚。

时光流逝,大概是在大学二年级左右,大家不约而同的使用上了,智能手机,从刚开始的诺基亚的塞班系统,到现在红遍全球的IOS或者android系统,智能移动终端正摸摸的渗透着我们的生活,每天起床,我们的第一件事情不是起床,刷牙。而是查看一下手机,有没有什么新的回复,或者讯息。每当吃饭,当菜品上桌的时候,我们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拍照片,跟朋友们分享。于是我又有了如下的思考:

2. 信息技术正深入渗透着我们的生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革命是历史进步的源动力。历史表明,任何—种革命性的科学技术的诞生,都将极大地推动 会生产力的发展,因特 的出现为我们 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例如,随着信息技术、 络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在生产中的应用, —种新型的“知识经济”正在形成,科学技术也得以及时而有力地向全世界的偏远地区辐射,那些生活在“世外桃源”的人们也能受惠于现代科技; 会生产率得以极大提高, 会管理方式也正发生着引人注目的变化,等等。

然而,历史也已经证明“科学技术是一把锐利的双刃剑”。当今的这一信息化浪潮同样会给我们带来负面、消极的影响,甚至是极严重的 会问题。 络世界中不乏,消极信息,这些都对缺乏自制力的未成年人造成了不良的影像。每天都有不真实,甚至是心怀不轨的人散步谣言, 络攻击渗透随处可见。世界在发展也出现了 络发展的不均衡现象。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互联 的中心指导思想就是使全世界的每—个人都能平等地使用信息资源,即“全民原则”。

3. 因特 给人类 会带来的哲学问题

因特 本来是为便利人们之间的沟通,但它同时带来人际关系淡化,道德、法制观念淡漠的现象。

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源是人与人之间的依赖关系逐渐为人对 络的依赖关系所取代。在高度信息化、自动化的 络中,随着“家庭办公室”、“ 上学校”、“电子商场”等机构的出现,人们面对面交往的机会将大为减少,甚至有的人必须终日面对终端。这很容易造成人际关系的疏远,导致个人产生紧张、孤独的情绪,对来自现实世界的刺激反应迟钝,甚至无所适从,因此也会造成个人身心的健康问题。由于目前 络技术的原因,在“ 络世界”里,人们是以“符 ”身份进行异步交流的,缺乏“视、听、嗅、味,触”等感觉的传播媒介,他人的热情、友善、温和、紧张、愠怒与不满,我们甚至很难比较准确地感知。也就是在 上,我们难于感受另一个活生生的人的反应,因此会以为自己面对的仅仅是机器。一个人长期如此,其本性中的弱点也很容易暴露出来而难以自制,这难免使他(她) 不妨害他人和现实 会。研究表明,有些人利用 络进行犯罪,就有这方面的原因,他们常过分相信 络的“屏蔽”作用,便以为自己无论怎样都是安全的,从而走上犯罪道路。

之后的日子里,我工作了一年,参与了公司的一些大型项目,学到了软件工程的标准开发流程,明白了流程中需要协作的智慧,完美的软件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而不是某个人单枪匹马的横冲直撞。

4. 开源软件的协作

几乎在同时,已经开发UNIX操作系统的AT&T,决定对它的操作系统取消自由使用。该决定激怒了计算机科学领域。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根据斯托尔曼的自由软件联盟计划,芬兰学生Linus Torvalds开发了操作系统的第一代Linux或GNU的linux版本。该系统迅速在因特 上传播开来,使世界范围内的 络使用者可以自由使用,最初大家认为这只不过是一个学生的玩笑,发展到今天,Linux已经在操作系统市场中占据了重要的份额,和系统管理者。软件开发者,因特 使用者甚至是计算机公司共同分享着巨大的成功乐趣。大量的开放源代码产品被开发出来,充实了市场,像IBM和Sun这样大型的计算机公司,赌注于将会产生软件自由发布的服务器市场,开始开发与之兼容的产品。这些就是协作智慧的最好体现。

开放源码运动——可以说,开放源代码的成功,核心不在于具体技术的成功,也不是Linux等具体产品的成功,而在于其独特的Copyleft许可模式成功。以GPL为代表的一系列许可协议决定了开放源代码 区统一的规则,激活了 区的活跃和繁荣,并且因此成就了Linux,Apache等非常优秀的软件产品,从而在软件业成功地地掀起了一场势不可挡的创新运动,动摇了任何公司都无法动摇的微软垄断地位,激活了包括软件,硬件, 络和服务等整个软件业的发展活力。

人类从诞生之日起到今天,经历了无数个协作的旅程,从埃及金字塔到我国的万里长城。软件产业的协作旅程才刚刚开始,谁能想到早起的QQ团队只有七个人,谁能想到早期的阿里巴巴团队,只有13个人,正是这些早起的协作团队创造了今天中国的软件神话。开源软件在中国才刚刚兴起,我们欣喜的看到OpenCV 区,matlab 区,csdn,中国linux 区等等论坛上,各地程序员们不懈的努力,我相信之后的中国软件产业,在上述这些大公司与人才的齐心努力下,定会蒸蒸日上,为我国经济产业奉献一份力。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9年1月1日
下一篇 2019年1月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