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用例方法选择的综合策略
一、最重要的测试方法
1、场景法
为了测试程序的主要业务流程、主要功能和错误处理能力(也使用了等价类划分方法)
——基本流、备选流
2、等价类划分法
只要有数据输入的地方(包括选择数据的地方),把无限的数据进行等价类划分,可以减少用例的数量
——有效等价类、无效等价类
二、重要测试方法
1、边界值
找到有效数据、无效数据的分界点,对分界点(最大值、最小值)及其两边的点进行测试。
一般有数据范围(如:编 1-5000整数)、数据长度(如:姓名1-20字符)要求的控件
说明:由于需求的不明确,有时可能数据的范围未能确定,这种情况下,边界值只能不测。
2、判定表(因果图)
考虑多个控件的组合,会产生不同的输出组合(组合数量较少,而且要求考虑全面)
——9个图形符
三、次重要测试方法
1、正交排列法
多个控件,每个控件有多个取值,考虑不同控件取值的组合(参数配置类软件)(组合数量大,而且没有必要全部参数),使用最少的组合达到最大的覆盖程度。
2、测试大纲法
涉及到多个窗口,每个窗口包含多个动作,找到每个窗口的动作之间的联系。
软件测试基本理论
一、软件开发阶段划分
软件开发阶段分为四阶段: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
需求分析
根据客户的要求,清楚了解客户需求中的产品功能、性能、界面和具体规格等,然后进行分析明确的软件产品所要达到 的目标。
概要设计
系统分析员审查软件计划、软件需求分析提供的文档,提出候选的最佳推荐方案,确定模块结构,划分功能模块,将软件功能需求分配给划分的最小单元模块。确定模块间的联系,确定数据结构、文件结构、数据库模式等。
概要设计说明书
详细设计
为每一个模块确定使用的算法,并用适当的工具(如流程图)表达算法的过程,写出模块的详细过程性描述;确定每个模块使用的数据结构;确定模块接口的细节,包括用户界面、数据输入输出等。
详细设计说明书
软件测试阶段划分
单元测试
(1)拿到一个新的集成版本的时候,一般先做冒烟测试——利用较少时间(0.5天-2天)、较少的人(1-3名,经验更丰富)对软件的主要功能进行测试,主要判断该版本是否值得一测,如果值得一测,整个测试组再全部投入;如果不值得一测,打回开发组,令其完善后再给出新版本。
(2)一个新的版本测试思路:
A、冒烟测试;
B、返测:对发现的缺陷是否进行修复的测试;
C、回归测试:对前面版本中所有的用例再执行一遍(保证软件旧的功能正确);
D、对新添加的功能进行测试
系统测试
验收测试(用户接收度测试、用户体验测试、UAT、user acceptance test)
(1)alpha测试:由最终的用户在开发的环境中,对软件进行测试(在实际中也经常由开发方自主完成)
(2)beta测试:由最终的用户在实际的环境中进行测试使用。(对于一些没有固定用户群体的公共类软件(办公软件、游戏、输入法),一般会发行公测版(beta版),让用户免费使用,发行bug后进行信息反馈。
软件测试模型
1、概念:测试模型体现的是开发和测试的对于关系
2、V模型
灰盒测试
介于白盒测试与黑盒测试之间的测试;
关注输出对于输入的正确性;同时也关注内部表现,是通过一些表征性的现象、事件、标识来判断内部的运行状态。
在白盒测试时,白盒应用较多;
在集成测试时,灰盒应用较多;
在系统测试、验收测试时一般不会使用白盒测试和灰盒测试。
二、按是否需要运行代码划分
静态测试:对界面、文档、代码(代码的规范性,检查变量的命名,注释的频率,编程的规范性)。
不需写测试用例,只需要有代码审查单
一般经常把白盒测试和静态测试的要素结合在一起,形成“静态白盒测试”
三、按软件特性分类
功能测试(手工或者自动化工具)
根据产品特征、操作描述和用户方案,测试一个产品的特性和可操作行为以确定它们是否满足设计需求
性能测试(分布式软件:B/S C/S)
评价一个产品和组件与性能需求是否符合的测试。包括负载测试、压力测试、数据库容量测试等。
必须工具:loadrunner
随机测试
称为猴子测试,是指测试中所有的输入数据都是随机产生的,其目的是模拟用户的真实操作,随意向系统输入操作。
文章知识点与官方知识档案匹配,可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MySQL入门技能树数据库组成表31292 人正在系统学习中 相关资源:按软件服务对象的范围划分-软件工程课件-专业指导文档类资源-CSDN…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