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代码发展现状
-
- 国外趋势
- 国内风云
- 低代码产品形态
- 低代码研发痛点
-
- 多人协作不便
- 孱弱的表达能力
- 混乱的变量和参数
- 动态计算/事件顺序/黑盒子
一直想写篇文章,聊一聊“低代码”这个话题。一方面,“低代码”这个概念确实非常火,其热度丝毫不亚于曾经的“中台”。有人说,2021年是属于“云原生”的时代,看起来我们每一年都在被技术的“娱乐圈”抛弃,明明连 都还没有入门呢们已然在欢呼雀跃般地声称要抛弃 。这个世界有时就是如此地魔幻,明明我们生活在一个拥有大量基础设施的时代,我们不必再像前辈们“刀耕火种”一般地去开发软件,可我们的生存空间为什么就越来越狭窄了呢多多事件过去没有多久,腾讯的阳光普照奖再次让“打工魂”觉醒,也许果真像大鱼海棠里设定的一样,人的记忆只有7秒。而另一方面,我想结合我最近开发“工作流”的感受,来吐槽下这个看起来美好的“低代码”。也许,对企业而言,引入“低代码”的确能减少研发成本,可博主并不认为,它会降低业务本身的复杂性,如果所有声称“低代码”或者“无代码”的项目,最终依然需要研发人员来作为收场。对此,我想说,对不起,这不是我想要的“低代码”。
低代码发展现状
或许,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就是,在面对一个未知的事物的时候,决不会不由分说地一通吐槽,就像一个人在职场上,你不能永远都只是学会抱怨,相对于抱怨,人们更希望听到的是解决方案。所以,一个人的成长,本质上就是不断学会为自己、为别人找解决方案的过程,前者是为了认识自我,而后者是为了交换资源。所以,在听我吐槽“低代码”前,不妨先一起来看看低代码的发展现状。
低代码研发痛点

多人协作不便
孱弱的表达能力
混乱的变量和参数
接下来,我最想吐槽的是,关于全局变量和参数的问题,在流程图中你经常需要各个分支的标志位(Flag)或者是临时变量,然后你就看到了那种“变量满天飞”的混乱局面,简直像极了你刚开始写的代码,你需要顺着每个线条,逐个点开每个组件的属性面板,查看它都使用了哪些参数或者变量,至此,你终于明白了它的数据是如何流动的。从前,乡愁是成千上万行的代码;现在,乡愁是剪不断理还乱的“蜘蛛 ”。多年前,我对虚幻引擎(Unreal)的蓝图功能有多么憧憬;多年后,我对这种基于流程引擎的低代码就有多排斥。尤其是,当我需要复用某一段逻辑的时候,我只能小心翼翼地选中节点和线条,然后再拷贝过去。
动态计算/事件顺序/黑盒子
最后,我参考了一位被 Power Apps 所折磨的朋友的意见,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问题, 属性面板或者公式无法使用动态计算的值,类似 里面的计算属性,从实际使用的体验来看,这类以流程引擎和表单引擎为主要卖点的低代码工具,其实都会存在这样的问题,而面对这种问题,一般只能通过的手段来解决。同样地,Power Apps 事件顺序的不确定问题,因为低代码实际上是框架提供了某种机制,可以帮你完成某个事情,所以,低代码内部对于使用者来说,完全就是一个黑盒子,譬如 Power Apps 在无 络的环境下使用会卡顿,调试起来非常不便等等。
坦白来讲,这篇博客实在没什么“技术含量”,无非是按照一个月前的计划在整理内容。我对“低代码”持一种中立的态度,作为程序员,我是希望有这样的技术来简化流程,可以让研发人员从枯燥的“增删改查”中解放出来,留出时间去做更多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当我了解了低代码和零代码的差异以后,我突然明白,我需要的其实是零代码,因为我希望那帮业务人员能自己搞定,这样就不用再来烦我,可经历这段时间的“低代码”,我清醒地认识到,这个想法根本不现实。一来业务人员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样,除了不会写代码以外无所不能;二来业务的复杂性满足守恒定律,它永远不会消失,只会从一种形式变成另一种形式。也许,低代码真的能帮企业省不少钱;也许,企业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花点小钱招人外包做这种事情。但我依然想告诫开发者们,不要去追逐这些看起来美好的东西,对企业来说,它今天使用 A 技术,明天使用 B 技术,完全无关紧要。可对于个人而言,这个选择显得非常重要。看一看曾经的 SAP 咨询顾问就知道了,如果有一天 SAP 都倒闭了,你掌握着这些只有在 SAP 上能发挥作用的技术有什么用呢技术人员来说,学习通用型的知识和技能,永远比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要更保险。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