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用户界面应具备的特性
 用户界面设计的任务分析
 用户界面任务和工作设计
 用户界面设计的基本类型
 数据输入界面设计
 数据显示界面设计
 【内容】
 1.用户界面应具备的特性
 可使用性、灵活性、复杂性和可靠性
 2.用户界面设计的任务分析
 这一部分工作应与软件系统的需求分析同步进行。它主要包括:
 用户特性分析
 用户界面是适应人的需要而建立的,目的是要详细了解所有用户的技能和经验,以便能够预测用户对不同界面设计会做出什么反应,这样在更改界面时,就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1)用户类型
 外行型、初学型、熟练型、专家型
 (2)用户特性度量
 用户特性的度量与用户使用模式及观测到的用户群体能力有关。
 用户使用频度
 用户是否能够自由选用界面
 用户对计算机的熟悉程度
 用户知识
 用户思维能力
 用户的生理能力和技能
 用户工作分析
 用户工作分析,也称为任务分析。它是系统内部活动的分解。
 用户工作分析与需求分析中结构化分析的方法类似,采用自顶向下,逐步进行功能分解。与常规的功能分解不同的是,所有的系统任务,包括与人相关的活动,都要考虑在内。系统的功能分解,可以用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描述。
 任务可以由一组动作构成,它们规定了为实现这个任务所必须的一系列活动。
 任务的细节可以使用结构化语言来表达。它描述了动作完成的序列及在完成动作时的所有例外情况。
 用户模型和观点
 建立用户的思维模型,是为了帮助建立设计者界面模型。
 (1)理论认知模型
 由心里学家建立的模型,目的是要了解人的思维过程。
 (2)用户知识模型
 这种模型描述了一定范畴内的知识以及类型之间的联系。
 模型借助各个用户的知识来建立,用遍历知识 络的方法来评价用户如何学习。
 (3)用户特性模型
 这些模型主要依据在用户特性分析所描述的技能和能力对用户进行分类,它们也被称为用户外观。
 (4)用户任务模型
 这种模型根据用户要求中提出的任务的功能和操作次序,构想该任务的概念。
 通过它,可以了解用户知道多少有关系统操作的知识,用户期望系统应当如何工作等。
 (5)用户观点
 指系统结构的用户类型。是用户描述和设想现行系统结构的方法。
 它可以用图形化的方式表示,也可以用语言方式表示。
 任务模型
 任务模型包括静态的和动态的两种。
 系统的静态模型就是对象-关系模型,用于展现界面的结构设计;
 系统的动态模型是对系统操作或会话设计有关的对象的动态行为的描述。)
 3.用户界面设计操作流程
 DFD图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