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变化中成长。假设你拒绝了变化,那么,你就拒尽了新的美丽和新的机遇。
初始软件测试
“这是一个杯子,主要用来喝水的,它的质量应该如何考量
总结了下,有几个方面问题:
1、既定清晰的需求都有按要求实现,只不过实现方式不合甲方胃口,如图表不够丰富,只有概要,没有详细。
2、系统界面没有统一的样式,甲方不客气的说像草稿。
3、流程没有体现甲方日常工作内容、步骤。
4、风控系统很肤浅,指标不实用。
在这个测试过程中,我比较正式地参加甲方组织的各种需求讨论会议,期间也认识到原始需求到需求基线其实还是有设计落实过程的,其把握的度就要看负责人或产品经理的灵性了。作为测试人员,在需求评审过程中就要对比原始需求(要详细了解具体日常工作内容,行业特殊性等)和需求基线的不同,给予自己的意见,在测试过程中不时提醒自己。而对需求的理解是否深刻,有时候不是参加正式需求评审就能达到的,还需要深入到用户实际的工作场景,了解实际业务和流程。而对于自己无法准确把握(风控系统),用户又无法准确提供的需求就要定好界限,实现到什么程度。最后,好用的软件不仅是功能的实现,一个界面样式都能让你从头再来。原计划短期内交付的项目,由于后续各种修改需求一直到了次年3月,才基本结束相关测试活动。
完成定点联系企业管理系统的测试之后,我进入了电子办税服务厅项目组,在这里个人的业务掌握程度得到认可。首先,对核心系统(电子办税服务厅接口调用提供方)的相关业务(文书、申 等)熟悉,并与对应系统的中软项目组人员都可以打成一片(也是吸取在陕西时沟通不顺的教训,详细后面性能测试提到)。其次,对电子办税厅的需求理解充分,得益于当时的需求人员耐心引导(为了税务事业,头发都花白了的同事),最后是自己对相关系统的后台数据表结构都比较熟悉。出现问题之后,能快速的理清思路,定位原因。问题出现之后,当你有理有据的跟相关负责人沟通时,他们也会心悦诚服。在经过一年多的团队配合之后项目组启动跟金三对接工作(要2个月完成,又是看星星赏月亮的好时光),项目经理将接口联调的任务交由我负责,也是看在我对原有两方系统及人员的了解。
性能测试实践
测试当然不仅有功能测试。第一次接触性能测试也是在国税门户项目组,只不过测试对象不是国税门户 站。其实那个软件系统的具体业务我都不太清楚(惭愧),只知道是叫一户式查询系统。当时虽然了解过性能测试的原理,但是具体如何开展还是有点懵逼。在测试主管的协助指导下(说是一步一扶都不过分),艰难完成。
在此,额外截取下当时某个业务场景测试的结果数据(没有找到曲线图了,发一下当时用表格记录的数据,你没看错,是5并发时间95s!!!)
执行这次测试之后,了解到同性能测试如下相关信息:
1、系统的部署组成,相关的服务器有哪些(此时还不知道具体的 络拓扑结构)。
2、相关场景的选择依据。
3、工具的使用,脚本的录制。
4、主要性能指标。
5、基于工具结果的简单分析。
原谅我当时的简单朴素,能把握的就这些了。
后续的项目测试过程中,也有从事性能测试相关经历,如税企通项目(C/S架构)、省国税门户 站等,但真正让我记忆深刻并且获益良多的是地税的 上申 项目。
项目的相关合作方有多个, 络、防火墙、CA认证服务、核心申 等分别是不同的公司负责交付,如果测试过程中有出现问题,往往不好定位是谁的责任。
在这种情况下,了解系统的 络部署拓扑结构尤为重要,之后才是具体的测试场景开展。
具体的测试场景开展:
1、熟悉了解 络拓扑图,相关机器、服务器的物理及 络部署,为之后进行分层次测试做好准备。
2、并发数的计算,按照计算公式C=nL/T(C代表并发数,n代表平均在线人数,L代表场景操作时间,T代表场景考察时间)是比较理想化的,由于项目并没有相关措施监控,因此难以获取到平均在线人数、操作时间等具体参数。这时就要结合实际系统使用情况考虑。如系统纳税人总数及申 总数,每月申 时间(1日到15日,一般最后一周或者3天为大多数),每天申 时间(上午9:00-12:00以及下午14:00-17:00)等信息去计算出每秒事务吞吐量即可得到并发数(事务吞吐量*业务场景时间)。
3、根据实际业务选择需要测试的业务功能场景。
4、性能测试场景,如系统最大并发数,单个节点最大并发数,不同 络接入点最大并发数,稳定性测试等。
5、其他指标如响应时间、资源使用。
…
确定以上方案和指标之后再进行具体的准备和执行。
执行过程中,当然不会那么顺利,开始从系统最外围即外 进行测试,结果不理想,那么就要定位原因,过滤出指标差的业务场景,然后单独测试,此时相关场景加上时间戳信息,再在各个服务器上采集日志,之后为了确认真实,再更换不同服务器地址进行测试对比不同接入点的结果。最后再拿具体的结果给对应的合作方讨论分析。
整体的设计方案执行下来,花了不少的时间。
具体执行测试时,公司内部的功能还算顺利,到分层测试时就比较麻烦。第一是需要在不同的办公地点进行(不能直接访问IP),项目组办公室、税局机房、联通机房等,还记得在机房呆过一个晚上之后,汗渍都是绿的。遇到问题找合作方沟通时,响应速度跟指标差的场景一样–慢。当然,自己的沟通方式也是有缺点的,比如跟合作方说你的系统有问题,不能仅是口头形式,要包含具体证据( 错日志、测试结果 告等),并且定下解决时间,必要时还需要甲方在场。
但不管如何,最终是完成了原定的测试目标。过程是艰辛的,但让我在今后的做事方式更加有条理、按步骤、踏实、耐心。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