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的十大模型

1.软件生命周期模型

  1. 创建实体关系图
  2. 创建数据流模型
  3. 创建行为模型
  4. 编写加工规格说明
    建模步骤:
    1.通过调查研究,获取用户需求。
    2.去除非本质因素,确定系统的真正需求。
    3.描述需求,建立系统的逻辑模型。
    4.书写需求说明书,进行需求复审。
    基本原则:
    1.能够表达和理解问题的数据域和功能域。
    2.能够将复杂的问题化简。
    3.能给出系统的逻辑表示和物理表示。(逻辑表示指明系统所要达到的功能要求和需要处理的数据,不涉及实现的细节)

4.软件设计模型

测试步骤:1.模块测试2.子系统测试3.系统测试4.验收测试5.平行运行
输入信息:软件配置和测试配置
单元测试
单元测试集中检测最小单元—模块;单元测试和编码属于软件过程的同一个阶段;可以应用人工测试和计算机测试这样两种不同类型的测试方法;单元测试主要使用白盒测试技术,对多个模块的测试可以并行地进行。
测试重点:模块接口;局部数据结构;重要的执行通路;出错处理通路;边界条件。

6.喷泉模型

OO = objects + classes + inheritance + communication with messages
面向对象 = 对象+类+继承+通信
面向对象的分析(0OA) 是软件生命周期的一个阶段,具有一般分析方法所共有的内容、目标及策略。也是使用面向对象的概念、原理、分析问题域、求解问题域的重要阶段。
00A基本任务是:
运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对问题域和系统责任进行分析和理解,找出描述问题域及系统责任所需的对象,定义对象的属性、服务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目标是建立一个符合问题域、满足用户功能需求的00A模型
问题域:被开发系统的应用领域,记载现实世界中要由这个系统进行处理的业务范围。
系统责任:所开发的系统应该具备的职能。
00A特点1
00A采用的概念与问题域的事务保持了最大程度的一致,对象、对象的属性和操作的命名都强调与客观事务保持一致。
00A特点2
00A模型不考虑与系统的具体实现有关的因素例如采用什么编程语言、用户界面、数据库等,因此00A模型独立于具体的现实环境。00D则是针对系统的其体实现。
00A的目标是:
建立一个符合问题域、满足用户需求的00A模型。
用面向对象方法开发软件,通常建立3种形式的模型,分别是:
描述系统静态的对象模型(类图)
描述系统控制结构的动态模型
描述系统功能的功能模型
OOA过程
建立静态模型
描述系统的结构特征,类图。
建立动态模型
描述系统的动态行为特征,交互图、活动图和状态图。
建立功能模型
描述系统的功能的用力图。
写详细说明
三个模型的建立不需要按顺序,不分前后。

8.OOD模型

建模过程

  1. 建模过程的信息源
    (1) 建模目的
    (2) 先验知识
    (3) 实验数据
  2. 建模途径
    (1) 演绎法
    (2) 归纳法
  3. 建模的可信性
    (1) 在演绎中的可信性
    (2) 在归纳中的可信性
    (3) 在目的方面的可信性

10. 建模的整个过程

软件工程的十大模型
  1. 从业务模型到概念模型
    UML通过被称之为概念化的过程来建立适合计算机理解和实现的模型称为分析模型,绘制分析模型最主要的元模型有○1边界类(界面)、②实体类、③控制类(动态、功能模型),同时软件架构和框架也通常在这个阶段产生。
  2. 从概念模型到设计模型
    要得到真正可执行的代码,需要将概念模型实例化,相当于已经得到细节和蓝图去建造部件和组装的过程。概念模型中的边界类可以转化为操作界面或者系统接口;控制类可以转化为计算机程序或控制程序;实体类可以转化为数据库表、XML文档或者其他带有持久化特征的类。可遵循的规则有:○1软件架构和框架、○2编程语言、○3规范或中间件。
    经过三个步骤的转换,就把现实世界转化到计算机可执行的语言上,如果我们把这三个模型的建立过程综合起来就形成上图,显示了建模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是有规律、可推导、可追溯的过程。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1年5月9日
下一篇 2021年5月9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