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NewBeeNLP。今天在知乎刷到了清华大佬学长的求学经历和感想,颇有感触,分享给大家,希望对曾经迷茫或正在迷茫中的你有所帮助~
今天的机器学习和计算机视觉行业,本科生也能在顶会上神仙打架,共襄盛举。但2017年走上读博道路的我,在专业上的积累只能说是聊胜于无。在南大的三年,我锻炼出了科班化的代码能力,学到了软件工程的方法论,却偏偏对自己将要投身的领域毫无了解。
2016年9月,在以相对优秀的本科成绩和机试分数通过了清华的面试之后,我回到了当时正在实习的公司——上海SAP研究院,开始恶补未来要用到的知识基础。直到2017年初,在非常悠闲的实习工作期间,我看完了吴恩达的机器学习课程和Andrej Karpathy老哥主讲的斯坦福CS231N课程,总算是对未来要做的事情有了一些基本的准备。
2017年初,来北京做本科毕设,才是两年焦虑生活的开始。初来乍到,没成想,我的开启新生活的激情被北京的租房黑中介按在地上来了一套军体拳。
作为一名非正式学生,在不那么舒适的住所和不怎么方便的生活条件下,我磕磕绊绊地做了一个用于神经 络稀疏化(非结构化剪枝)的方法。在这一段时间,由于目标(赶紧做完毕设回南京享受生活)是明确而低难度的,我所感受到的烦恼仅仅是轻微的(听涛餐厅的饭实在太难吃了)、偶然的(实验结果不理想)。
虽然不是特别焦虑,我却经常会感到迷茫。我不止一次地在实验室楼下的寒风里开自行车锁的时候想:这样的日子还要多久,我到底什么时候能毕业,能不能毕业,毕不了业的话怎么办/p>
第三阶段:感觉不错,下次还来
我觉得,一个挑战第一篇CVPR的博士生就像一个寻找厕所的腹泻的人:结果出来之前,你永远都不知道自己还能坚持多久。
终于,最终结果证明,经历了一年多的磨难,我的设计、代码、写作水平不能说有多么高吧,至少也是达到了CVPR的门槛。2019年2月25日下午,CVPR还没发出正式的接收邮件,但放出了接收的ID列表。在几千个数字里用ctrl+F找到自己的数字以后,明知道ctrl+F不会有错,还是多看了两眼,确认这个被蓝色背景选中的四位数字确实是自己的作品以后,我如释重负,然后去丁香园花三十多块钱吃了一顿香锅。那时我既没有大额奖学金也没有实习工资,作为月入小几千的学生,这也算是性价比极高的消费了。
之后几个月里,我保持了较高的工作强度,状态也越来越好,三项工作分别连续中了ICML、NeurIPS、ICCV,不但达到了毕业要求,还超了一倍。每次收到中稿的邮件,我会风轻云淡地发个朋友圈,说“感觉不错,下次还来”。不错的到底是什么感觉,下次再来还要付出多少,只有自己知道。
文章知识点与官方知识档案匹配,可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Java技能树首页概览91428 人正在系统学习中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