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需求分析——结构化分析
-
-
-
- 【更新日志】
-
-
- 结构化分析概述
- 功能建模(DFD数据流图)
- 数据建模(E-R实体-关系图)
- 行为建模(状态图)
- 数据字典
- 加工规格说明
【更新日志】
最近更新:
结构化分析概述
传统的分析建模方法称为结构化分析(SA)方法,它用抽象的概念,按照软件内部的数据传递、变换的关系,自顶向下逐层分解的系统分析方法来定义系统的需求
数据流图的分层: 一些较复杂的实际问题中,数据流图中出现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加工的数据流图不直观,不易理解,分层的数据流图按照系统的层次结构进行分解,能清楚的表达整个系统,也易理解
分层数据流图基本规则:自外向内、自顶向下、逐层细化,完善求精;上层为父图,下层为子图
各层数据流图之间应“保持平衡”,即父图有多少个输入输出,子图也要有同样多的输入数据流和输出数据流,才能符合子图细化的实际情况
3)画出一层数据流图
数据建模(E-R实体-关系图)
在结构化分析方法中,使用实体—关系建模技术来建立数据模型。这种技术是在较高的抽象层次(概念层)上对数据库结构进行建模的流行技术。实体—关系模型表示为可视化的实体—关系图,也称为ER图。
ER图中仅包含3种相互关联的元素:数据对象(实体)、描述数据对象的属性及数据对象彼此间相互连接的关系
eg:
数据字典
概念: 数据字典以词条方式定义在数据模型、功能模型和行为模型中出现的数据对象及控制信息的特性,给出它们的准确定义,包括数据流、加工、数据文件、数据元素,以及数据源点、数据汇点等。 因此,数据字典成为把3种分析模型黏合在一起的“黏合剂”,是分析模型的“核心”
数据字典主要包含词条描述、数据结构描述
词条描述:对于在数据流图中每一个被命名的图形元素均加以定义,如
数据元素词条:数据流图中的每个数据结构都是由数据元素构成的,数据元素是数据处理中最小的、不可再分的单位,它直接反映事物的某一特征。
①类型:数据元素分为数字型与文字型。数字型又分为离散值和连续值,文字的类型用编码类型和长度区分。
②取值范围:离散值的取值或是枚举的(如3,17,21),或是介于上下界的一组数(如2…100);连续值一般是有取值范围的实数集(如0.0…100.0)。对于文字型,文字的取值需加以定义。
③ 相关的数据元素及数据结构
数据存储文件词条:数据存储文件是数据保存的地方。一个数据存储文件词条应有以下几项内容。
① 文件名:要求与数据流图中该图形元素的名字一致。
② 简述:简要介绍存放的是什么数据。
③ 组成:文件的数据结构。
④ 输入:从哪些加工获取数据。
⑤ 输出:由哪些加工使用数据。
⑥ 存取方式:分为顺序、直接、关键码等不同存取方式。
⑦ 存取频率:单位时间的存取次数。
数据结构描述:通过定义式或Warnier图等方式描述数据结构
1)定义式:类似描述高级语言结构的巴科斯-诺尔范式(BNF)
定义是可用符 列举:

2)Warnier图:用树形结构来描绘数据结构
【详细后续更新……】
加工规格说明
在对数据流图的分解中,位于层次树最底层的加工也称为基本加工或原子加工,对于每一个基本加工均需要进行进一步说明,称为加工规格说明
在需求分析阶段,可以直接写出基本加工的程序逻辑,即其处理的规则。基本加工的规格说明主要表达“做什么”,而不是“怎样做”,因此应满足如下要求:
- 对于数据流图的每一个基本加工,必须有一个加工规格说明
- 加工规格说明须描述基本加工把输入数据流变换为输出数据流的逻辑,即加工规则
- 加工规格说明须描述实现加工的策略而不是实现加工的细节
- 加工规格说明中包含的信息应充足完备且们没有重复的多余信息
加工规格说明的内容可以包括叙述性正文、数学方程、图表等多种形式,也可以使用决策表、决策树等
若加工规格说明设计很多算法细节,则可以用伪代码等进行描述(这一部分可放在系统设计的详细设计阶段进行)
【详细后续更新……】
持续更新中……
我是桐小白,一个摸爬滚打的计算机小白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