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MySQL之父Monty有着四十多年的编程经验,从儿时的兴趣到长大后的深耕,他在编程领域不断钻研,最终成为编程大师。《新程序员004》带你走进Monty的程序人生,谈谈他在编程方面的最新感悟以及对未来的预测。
如今,我们正处于数据爆炸的时代,软件崛起的背后是数据的支持。而随着开源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数据库选择创建开源 区,让更多开发者参与到数据库的建设中来。
作为在技术界游历半生的资深“程序员”,Monty对编程的理解也有许多独到之处,他认为只有学习编程20年以上,才能像读懂音乐一样,看出编程之美。除此之外,他还表示:“写代码时要尽量将代码一次性写成,而不是写完后再没完没了的修改。”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称得上是一名优秀的程序员。而这也是他长久以来所遵循的“编程法则”。
近期,《新程序员》有机会邀请Monty分享他的程序人生,谈谈他对于技术的感悟,以及对于数据库发展的看法与心得。
《新程序员001——004》订阅地址:https://mall.csdn.net/item/76785
“我在编程方面有一定的天赋”
1962年,Monty出生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小时候的他便对计算机有着浓厚的兴趣。1978年,年仅16岁的Monty用他一整个暑假打工攒的钱买了人生中的第一台电脑,并且用BASIC语言写下了第一行代码REM,从此以后他便与编程结下了不解之缘。三年后,Monty被北欧著名高校赫尔辛基理工大学录取,但由于自己的学习理念与学校不同,他感到在学校学不到什么东西,因此没过多久就辍学了。1981年。离开了校园的Monty开始在荷兰的一家叫做Tapio Laakso Oy的公司当程序员。在近十年之后,34岁的Monty开发出了历史上最流行的开源数据库之一——MySQL。
设计MariaDB的初衷(图源自MariaDB官 )
MariaDB开源数据库可以看做是MySQL的一个分支,主要由开源 区维护,目的是要完全兼容MySQL,甚至包括API和命令行。MariDB推出后,不少MySQL的员工都转而投向MariaDB,甚至是原先使用MySQL的各大公司也将数据库迁移到MariaDB上,其中就包括谷歌和维基百科。Monty表示:“与MySQL相比,MariaDB更加成熟,拥有更大的研发优势,并且在安全性修复方面也更加出色。”直到现在,Monty依旧亲自参与MariaDB的开发维护,可以说他的工作重心都在MariaDB上。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