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 络概念和功能
概念
是一个将分散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与线路连接起来,由功能完善的软件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计算机 络是互连的、自治(无主从关系)的计算机集合。
功能
- 数据通信(连通性)
- 资源共享(硬件、软件、数据)
- 分布式处理:多台计算机各自承担同一工作任务的不同部分
- 提高可靠性
- 负载均衡
组成
硬件、软件、协议
工作方式:
- 边缘部分:用户直接使用
- C/S方式:客户端/服务器方式
- P2P方式:对等服务方式
- 核心部分:为边缘部分服务
功能组成:
- 通信子 :实现数据通信,物理层(集线器,中继器)+数据链路层(交换机, 桥)+ 络层(路由器)
- 资源子 :实现资源共享/数据处理,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实现资源共享功能的设备和软件的集合
传输层是连接通信子 和资源子 的接口
分类
按照范围分:广域 WAN(交换技术)、城域 MAN、局域 WAN(广播技术)、个人区域 PAN
按使用这分:公用 、专用
按交换技术分:电路交换、 文交换、分组交换
按传输技术分:广播式 络(共享公共通信信道)、点对点 络(分组存储转发和路由选择机制)
标准化工作
性能指标
速率:数据率、数据传输率或比特率。用来衡量连接在计算机 络上的主机在数字信道上传送数据位数的速率。单位是b/s、kb/s、Mb/s、Gb/s、Tb/s,换算为 1 0 3 10^3 103的关系
一字节是八比特,存储容量一般用字节作为度量的标准,
字节的单位是B、KB等换算为 2 10 2^{10} 210的关系
通信领域的带宽:原本指某个信 具有的频带宽度,即最高频率和最低频率之差,单位是赫兹(Hz),多用来表示模拟信 。
在计算机 络中,带宽用来表示 络的通信线路传送数据的能力,通常是指单位时间内从 络中的某一结点到另一点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单位是比特每秒。即 络设备所支持的最高速度。
链路带宽指的是发送方的发送数据速率,不是在线路上的传送速率。
吞吐量: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 络(或信道、接口)的数据量,单位b/s,kb/s,Mb/s
吞吐量受 络的带宽或 络的额定速率的限制。
可以理解为吞吐量是实际的数据传输率,而链路带宽是最大的吞吐量。
时延:数据从 络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要的时间,也叫延迟或迟延,单位是s
往返时延(RTT):从发送方发送数据开始,到发送方收到接收方的确认(接收方收到数据后理解发送确认),总共经历的时延。
RTT=传播时延*2+末端处理时间
需要注意的是RTT和发送时延没有关系,因为考虑的是刚开始的那个比特。
利用率:
- 信道利用率:有数据通过的时间/总时间
- 络利用率:信道利用率加权求平均值
第n层在向n+1层提供服务时,此服务不仅包含第n层本身的功能,还包含由下层服务提供的功能。
仅仅在相邻层间有接口,且所提供服务的具体实现细节对上一层完全屏蔽
体系结构是抽象的,而实现是指能运行的一些软件和硬件
- 都分层
- 都是基于独立的协议栈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