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测序原理
先介绍 Nanopore 测序中的几位主角:
:在自然界中,有一种可以嵌入到细胞膜中作为离子或分子通道的跨膜蛋白,具有天然的蛋白纳米孔。经过人为基因工程修饰后,得到的就是 Nanopore 测序所需的 Reader 蛋白。
:在 Nanopore 文库构建时,需要在接头上连接一种动力蛋白,用于将DNA或RNA分子推入纳米孔中。以DNA解螺旋酶作为 Motor(动力蛋白)为例,它可以除了可以解开双螺旋,使之变为单链,还可以提供推动力。
这时,解开的其中一条链会穿过蛋白质孔,它在通过蛋白孔时,会对膜两边离子的稳定流动产生扰动。不同的碱基,对离子流的影响不同,也就会产生不同的电流大小,进而形成下面的电流信 图。
这里边,最著名的就是MnION系列,2016年8月,美国宇航员凯特·鲁宾斯在国际空间站完成微重力条件的DNA测序。
它在测序时,一般像下图这样连接就行,显而易见的便携性。比如,可以直接用它在深入疫区采集样本后进行实时分析,为防疫工作争取大量宝贵的时间和资源。
一张芯片中有 2048 个 membrane wells,也就是芯片上的一个孔,每个孔包含一个nanopore Reader。
在启动测序仪后,机器自检,会将每组 wells 中依据效率高低排序。测序开始,仪器先用每组 wells 中效率最高的 wells,运行 8 小时后,更换效率第二的,以此类推。
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只有 1200 个 wells可以正常工作。
造成 wells 失效的原因:
- wells 中没有 Reader 蛋白,或纳米孔不通,这时无电信
- 膜破损,这时有强电信 ,不能正常测序
- 在单个 well 中有两个及以上的 Reader 蛋白,电信 互相干扰
三、建库方法
1、1D 文库
1D文库是将DNA双链,解链为正义链与反义链,分别测序,大约有 85% 的碱基判读准确率。
目前有两种建库方案:
标准建库
-
将 DNA 打断
-
连接 Adapter( 接头序列),接头上连有 Motor 蛋白
下图是 Tether 与接头序列识别及锚定过程
-
由于该酶的特性,会在DNA的断点两端加接头序列
2、 1 D 2 1D^2 1D2 文库
在 DNA 两侧接 1 D 2 1D^2 1D2 接头,其他步骤和 1D 文库类似。
这种文库中的 1 D 2 1D^2 1D2 接头,可以让第二链紧跟第一链来一起测序。
由于可以测到两条链,可以相互矫正,进而提高判读准确率,能达到 90%以上的碱基判读准确率。
总结
- Nanopore 测序是基于电学的检测,区别与 Illumina 和 PacBio 的光学
- 测序仪器便携,可用于远离实验室的地区,如疫区,农场等
- 读长较长,大约 300,000 ~ 400,000 个碱基,可用于从头组装基因组,可变剪切等
- 可以对DNA ,RNA,甚至蛋白质序列进行测序
- 碱基判读准确率较高,R10纳米孔数据质量值超过Q40(错误率0.01%),一致性(Identity)质量值达Q50。
参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RcP85JHLmnI
https://www.youtube.com/watch=E9-Rm5AoZGw&t=13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sv9fFeSd3kE
https://nanoporetech.com/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