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环境下的教育软件展望

“云”环境下的教育软件展望
 

  众所周知,随着信息技术高速发展,21世纪已成为一个信息时代。以信息技术为载体,通过多种创新途径,许多行业都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如传统陶瓷业,保险业,制造业……教育行业是一个关系国家强大、国家发展的关键行业,但教育行业却诸多问题并存,当下的教育体系本身也弊病百出。21世纪是一个高科技时代,需要大批高科技人才,不仅要有素养,更要有能力。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如何培养出满足新时代要求的人才,不仅是传统教育的使命,也是教育企业的使命。信息时代的教育应是信息技术的教育。
新世纪,新技术,随着“云”的到来,各行业,特别是IT行业,正悄悄地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美国、欧洲、日本都将“云”上升到国家信息战略;Google、Intel、Adobe、阿里巴巴纷纷推出自己的“云”产品;IT行业正在制订的一系列“云”标准……俨然,一个“云”时代的来临。如何在信息教育中充分利用“云”,让“云”为教育服务,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是教育企业不容推辞的职责。
“云”(云计算的简称)是一个能提供应用和服务的巨型 络资源库,通过自动化管理,依托 络而存在。随着互联 的发展, 络将无处不有,无时不在;“云”的出现,既是应用需求膨胀的结果,也是信息技术发展的结果;依托 络的“云”将是时代的趋势。如何让“云”从教育本质上辅助解决自身存在的不足,也将成为教育领域的一个主题。

一、教育为什么需要软件产品
  教育软件产品新时代下教育领域的新生儿,出现至今不过短短几年,主要用于对传统教育模式的补充。这里所说的教育软件产品是指以 页、 站、桌面软件形式出现的、以进行辅助学习和教育的软件;而接下来陈述的教育体系,是指以学校为教育主要场地,由教师,学习者,评判标准构成的一个用于进行教育行为的系统;前面以及后面出现的传统教育或传统教育模式与上面的教育体系在这里同概念。教育软件产品的出现既标志着可以充分利用先进而又发展迅速的信息技术来为教育服务,又会为现有教育体系注入新的活力。
(1)、中国学生当前现状
    传统教育模式,以学校为主要的知识培养场地,以书本为主要的知识载体,以教师解说为主要的知识传播媒介,以试卷测试为主要的考查手段,以成绩排名为主要的激励机制,并主要以大型考试(如中考,高考,考研)来进行人才选拔。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地位。先不论学生学知识被动,对于学生所学知识的考查,由于没有一种科学的方法,致使学生的真实水平得不到客观评判,于是,学生在道德情操、世界观、自身素养的培育上出现偏差,并且在很长的学习过程中,学习技巧、方法都只针对知识本身或应对考试。此外, 会对学生的评判也相当不客观,加上学生家长自以为是的“成龙成凤”追求,最终,出现了一种怪现状:一方面学生肩上的负担越来越重,一方面却发现真正的可用人才越来越少、学生的能力越来越单一、无法全面发展。
(2)、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学习的缺点
  中国学生当前现状源自传统教育模式本身的缺点。传统教育模式本身的缺点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分析:
1、 儒家文化教育的影响。儒家文化教育的特征是高度组织、高度集权、高度控制化,被动、服从,单纯的命令与服从关系。纵观当今学校教育,院系科班组,组织严格,控制集中。从理论上看,对于集体的管理,组织严密本来是应该与所需的,但应区分场合,对象。高度组织,高度控制只会给学生带来隐性的服从,从而限制、约束了学生的能力的多方面发展,即便是教师安排学生往多方面发展,也仍是教师带领与安排的,除了教师安排的那些,学生的其他方面仍被束缚。
2、  考查、选拔与评价制度的不足。对学生所学知识情况进行考查,在学生群体中进行选拔,选择更优的学生进行深造,发挥其最大潜能;对学生本身进行一定的评价,让其反省纠正,这些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是,一旦当考查结果大部分用一般性的分数衡量、选拔只注重未能充分展示学生本身的分数与成绩、对学生的评价非常依赖不客观考查的结果(这里主要指分数),这些不可或缺的过程就变成对学生学习错误导向的手段。正常情况下,考查、选拔、评价只是促进学生学习的一种辅助方式,不应该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导向作用,可现实情况是,这三种手段却成为学生学习的主导,教师重考查、选拔,教授知识就只为这两样及排名,学生则还看重评价,所有的学习过程及大部分的学习都只针对这三步。这三种促进学习的手段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有着中心地位,一旦不客观,对学生影响最大。
3、  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的不足。这方面的原因从两方面来讲,一是上面第2点所陈述的三种促进学生学习手段不客观带来的结果,教学内容有严重的侧重点(如只重视语文、数学、英语),不能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特长;二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针对的是大区域性的,而不同地方、不同学生有自己的特点,不应该所有地方、所有学生同等对待。
4、 教育者的不足。说到教育者的不足,一是指教育者本身能力很有限,无法根据实际情况创新教育方法,而只有创新式的教师才会有创新式的学生。二是指教育者本身的素养,在教育方面,教育者做不到真正的一切为了教育学生,其自身有很多的道德问题,一些教师的职业道德几乎是为零。三是教育环境的问题,因为 会或教育体系无法对学生、教师、学校做出客观、真实的评价,而我们中国人很大程度上特别在意对自身的评价,导致一些学生、一些教师、一些学校所做的一切与教育本意、教育目标、教育目的脱离开来。四是教育学者,教育研究者,学校教授等对教育有影响力的人的不足,他们很大部分针对的是教育理论研究,论文数量,在教育界的影响力,而不是将教育理论应用至实际。
5、 中国人的竞争观念的不足。很大一部分中国人,对于竞争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超过对手这一层次上,如,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不是我输就是你输等,而没有对竞争有着更深层次的理解和领会——竞争观念的客观性:他赢我也会赢;超越自己,让自己能实现自己设定的目标,而不是要把别人比下去,超过他人。对竞争观念的理解不足,在各行业中都存在,教育领域中也是如此。对于学生,竞争观念客观性的缺乏使得他们团队精神严重缺乏;对于教师,竞争观念客观性的缺乏使得他们只注重达到目标、超过他人而忽略教育职能本身;对于学校,竞争观念客观性的缺乏,使得学校在制订自身教育制度、措施时也过多的侧重自身的达标、忽略教育本身。
  以上就是传统教育模式中的一些不足,究其本质原因,是由统一的、具体层次的教育目标和评价、选拔标准的不客观造成。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一,学生学习时缺乏主动性。在一个大的、被动性的、教育目标过于具体而又统一的教育环境下,不论学什么,不主动的情况下是需要有人教,很主动的情况下是需要有人引导,而不管是教还是引导,都在极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学习的自主。二,学生学习缺乏兴趣。兴趣缺乏一方面束缚学生本身的特长,发挥自身潜能;另一方面又会反作用于自主性,使自主性更缺乏。三,在学校教育中存在的不正确的竞争、攀比观念,使学生的学习完全是填充式,填充式的学习就会使学生的天赋、才能完全被湮没,也致使团队精神缺乏。四,学生的创新能力极为缺失。被动式的学习,怎么会为学生带来很高的创新的能力!最高的设想也只不过是对现有知识的灵活运用。五、不只针对学生,拓展至所有的学习者,以固定场地为主要学习场所的学习模式,既不利于学习者对时间的有效管理和利用,也不利于学习者灵感的闪动和潜能的突然爆发。总之,学生的学习处于学习活动层中的底层:接受学习,学习方式急待改变,而教育软件产品本着以提升学生学习活动至发现学习为主旨,它的出现会带来学习方式上的变革。
(3)、教育改革的需要
会发展永远是向前的,一切阻挡发展趋势的事物将会被改革所消灭,并被新生事物所取代,这既是从旧矛盾到新矛盾,也是从质变到量变再到质变,更是否定之否定。传统教育模式下缺点众多,弊病百出,已不能满足 会发展的需要,需要变革。从前几年开始,我国开始进行教育改革。教育改革,就是要从教育体系各方面来去除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以促使教育最大使命——让受教育者成材,满足 会需要。为实现教育使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让受教育者成为教育主体,这就要很大程度地着重考虑学习者的学习方式;而作为给学习者带来学习方式转变、成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的教育软件产品,自然符合这一需求。教育软件产品的出现,满足教育改革的需要。

(4)、 会发展的趋势
当今 会发展迅猛,各行业蒸蒸日上。行业的飞速发展,很大的一个原因是得利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可以说信息技术是 会现代化的一个巨大推动力——教育领域也不例外,但信息技术的优势却没有得到最大化的利用。现在的学校教育中,信息技术主要用于文字(虽然相当大的程度上代表知识,但并不就是知识)展示,仅仅是让教师教学方便,方便教师,这就远远地离弃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有目的与优势。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信息技术的应用方式也会慢慢转变。信息技术在高速发展,而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却只是知识的展示,这就很大程度地束缚信息技术对教育的贡献,也无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教育领域需要更多新的信息技术应用方式。教育软件产品作为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新应用,自身的出现正符合教育发展的需要。

二、教育软件产品为什么需要“云”

教育软件产品是一类以辅助学习者学习、帮助其更好地进行学习的产品,它存在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桌面软件类的教育软件,如金山词霸、金山打字通、新概念词汇学习(第二册)、中华诗词2008等;一种是 页 站类教育软件,如新东方远程教育 站以及其它各种形式的学习 站;教育软件产品是信息技术应用至教育领域的一种表现。对于上述两种教育软件产品,虽然在学习者的学习方式上有所转变,但转变地不够深、不够彻底,对学习者的帮助很有限。
(1)、桌面软件类教育软件产品的约束性
  桌面软件类教育软件产品,可以使学习者在家里或宿舍自主学习,学习进度、学习内容完全可由学习者自己掌握,相对于传统教育模式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所转变。但是,此类产品的知识范围不广,内容少,知识表现形式不丰富,学习场地仍旧固定,对于理科演算型知识更是无法达到有效讲解的目的,并且,对于学习主动性差的学习者,如中、小学生,在学校课堂中有教师带领学习的情况下尚且不爱学习,更何况面对的是计算机中的一个程序。
(2)、 站 页类教育软件产品的约束性
  教育 站类产品,要么是拥有大量的学习资源,供学习者查阅;要么是在提供大量学习资源的基础上,再加入远程视频、音频教育。这种形式的教育产品优点是知识资源丰富,范围广,知识表现形式也比桌面类教育软件多;只要有 络,就可以使用它进行学习,学习场地无限制;远程教学的加入,学习过程具有互动性,更利于学习。但是,它也有其自身的缺陷。学习者学习过程仍旧缺乏督促,学习活动对 络依赖很大;学习资源针对的是一个学习群体,学习者无法依据自身特点进行学习;视频、音频学习时间过长,容易让学习者对学习具有畏惧心理,较容易学习疲劳;知识组织、表达、表现方式依然不够好,对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不够吸引。

四、我们的“云”方案
  我们公司是一家教育软件产品开发公司,本着以服务大众为主旨,以变革学习者学习方式从而帮助纠正教育体系中阻碍学习者自身发展的因素、促进教育改革为目标,推出一套基于最新信息技术:“云”的学习系统——学习云,以满足广大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回馈 会。
(1)、学习云总览
  学习云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服务接口、云通道和服务中心,各部分结构和功能如下(无法显示):

 
服务接口:为学习者提供学习服务的接口。我们公司对学习者经过再三研究,确定学习者对教育软件产品的使用实际上是对产品功能所带来的服务的使用,于是决定将产品的功能性应用转变为为学习者提供的学习服务。学习云的学习服务接口有两种:一种是学习 站,学习者通过学习 站使用我们公司的服务。二是手机平台,学习者通过手机软件产品使用我们公司的服务。
云通道:传输服务的通道,也可以理解为服务传输媒介。在我们公司的学习云中,整个学习系统部署在 络上,云通道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指互联 。实际上,只要是能部署服务接口,任何可使服务接口连接至服务中心的媒介,都是云通道。因此,扩展开来讲,云通道既可以是一般的互联 ,也可以是专有 络;既可以是物理互联 络,也可以是无线 。
服务中心:以应用软件形式表现的、为学习者提供学习服务的服务池。服务中心的学习内容海量、表现形式因信息技术的充分利用而异常丰富;知识结构组织合理、逻辑性强;人工智能的应用让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活泼生动、充满乐趣而又不失严谨、缜密;总之,服务中心是一片乐趣盎然的学习海洋。
(2)、学习云具体实施
  为落实学习云,一方面我们公司准备建立一个服务器集群,以作为一个面向所有学习者的学习服务中心,提供大量学习服务;一方面我们公司组织了一批教师,对知识的结构、表现形式、学习者的学习心理与需求进行研究,建立我们自己的知识组织与表达标准,完成创新型学习内容的开发;再一方面我们公司组织一批软件开发人员,按照教师研发出的标准进行学习服务的开发,完成学习云的服务接口。当以上三方面工作完成后,学习云的主体就出来了,至于云通道,则可以让学习服务使用者根据自身需要来选择。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0年1月10日
下一篇 2010年1月10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