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年,我的父亲和老公的姨父相继都遭遇到重大的疾病,他们都经历了长期的、复杂而痛苦的治疗。
最后,我的父亲从医生预期的半年生存期,通过一年多的时间,一点点恢复。身体虽不如病前,但又能生活自理,又能享受到一些生活的乐趣。目前看来,医疗的帮助,有质量地延长着他的生命。
而最近,我刚刚参加了老公姨父的葬礼。一年前,他被诊断出晚期直肠癌,这一年的抗癌治疗非常的痛苦,但最后还是没有能够挽留住他。
美国著名外科医生,白宫最年轻的健康政策顾问阿图.葛文德,在他的畅销书《最好的告别》中说了一句非常戳心的话:“老年不是一场战斗,而是一场屠杀。”
听起来很刺耳,但是事实的确如此,“老年是一系列连续不断的丧失”,我们无论是坚强还是怯懦,是幸运还是不幸,最终都会越来越衰老,走向人生无可回避的终点。
相信很多经历过老人病重的朋友都有这样的感受,当老年人身体状态出现雪崩一样地下滑,当他们的生命很有可能在通往终点的最后一程时,老人和亲属们面临的最大的考验就是:
“什么时候医治,什么时候放弃治疗
经济原因是需要考虑的一个方面,有朋友就曾经调侃“真正的财务自由,不只是衣食无忧,而是可以在家人重病住院时还能财务自由。”
回想起我父亲在急诊的重症监护室抢救,每天一万多的门诊费用,我对这个观点深表赞同。
在医院,我看到过有家属在ICU外给医院写欠条;听到过医院角落里有人打电话筹款;还目睹了因为经济原因签署放弃治疗,接走病人时,那些病人子女的眼泪……
虽然我们的 会医疗保障越来越全面,但是在较长的时期里,重症的医疗费用对于不少家庭来说,还都不是一笔小数目。
即使抛除经济的原因,思考这个问题案依然很难。
当老人被诊断出无法完全治愈的衰老或者重症,只能勉强维持几天或者几个月,最乐观也不会超过两三年生命的时候,老人是否还需要冒着痛苦和巨大的风险承受重大的治疗br>
比如我刚刚去世的长辈,一系列的手术、化疗、放疗,似乎让他多活了几个月,但这一年因此受的苦,也是巨大的折磨吧。
接受治疗,也许老人会延长一段时间的生命,但是类似化疗和大手术,常会严重损伤老人的身体,比起接受治疗之前,老人的生活质量很可能会严重下降。
例如,老人上了手术台没能熬下来,或者因为手术效果不佳反而加速恶化的例子也是时有耳闻的。
对于害怕死亡的老人和他的亲人来说,不接受治疗将意味着放弃可能的生命延长。
治疗的确可能带来生命延长的奇迹,比如我的父亲,从生死线被拉回来以后,目前的生存状态已经远超过了医生的预期,我们就时常庆幸,幸亏没有放弃。
但是,在我们对奇迹的期待中,又有多少老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被试图力挽命运狂澜的家人送进重症监护室抢救,全身插满各种管子,最后却在一堆器械中痛苦和孤独的离开,那些最想说的话,永远没有机会告诉彼此。
最后的时刻,如果他们有意识,“在舒适的家里,在自己熟悉的床上,在至爱们的身边”,也许是最大的渴望吧。
所以“什么时候医治,什么时候放弃治疗,这通常是一个扎心的难题。
虽然这难题很难找到最佳的答案,但是我们还是需要时常反思一下,“我们为父母的衰老和告别,做好准备了吗
最近两年的经历,让我有一些的思考和心得供您参考:
-
给家中老人购买保险。
65岁以下的老人,尽量购买百万医疗险, 保外的住院和医疗费用可以 销非常大的比例。因为年龄或身体的原因买不了百万医疗险的老人,可以购买老人抗癌险。
购买保险时,要留意各种免赔条款,留意是否能长期续保。
买保险花钱确实肉疼,但是会让我们在未来决定是否治疗时,减少在经济上的顾虑。
我的父亲因为身体的原因,已经不能购买商业保险了。他的生病提醒了我,应该给家里的其他老人配置保障。
我给我母亲购买抗癌险以后,她说不划算,说她可能根本用不上。我是这样安慰她的:
“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癌症被治愈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如果你不幸得了癌症,我不希望自己是因为经济的原因无法全力救治你。如果你平平安安地活到百岁没得癌症,我更开心,就当三十年,分期付款一共花几万块钱,换来了你的平安。”
-
珍惜活着的每一天。
平时和老人有矛盾时,想象一下,“有一天,他们会永远地离开我们”,我们的心会立刻柔软。
我父亲的性格很强势,比较自我中心,以前我对他有些不满。当他被下病危时,我意识到,“和永远失去他比起来,他的小毛病简直不算什么”。这帮助我和父亲更好的相处。
离别终究会到来的,但是因为我们对每一天,每一次相处的珍惜,在离别时,留下的遗憾更少。
-
多了解老人的心意,并尽量去尊重他们的想法。
在我们的文化中,谈死亡是不吉利的。所以我们会尽量回避去面对死亡,更别说和老人讨论这最后的结局。
我们也害怕,在放弃给老人治疗后,旁人会觉得儿女不孝,或者受不了自己内心的自责。
我们常常会热衷于关注医疗带来的希望,很多老人就在这种希望之下被抢救到最后一刻。
普遍的现象是,大家都回避去讨论生命最后的阶段最该引起重视的问题:老人想如何度过看重的是什么什么最想实现的愿望/strong>
如果他们想积极治疗到生命最后一刻,我们就尽力去支持他们战斗的勇气;
如果他们害怕承担医疗的风险,在医疗风险较小,治愈希望很大的时候,我们可以去劝说他们;
在治疗结果不乐观,风险非常大的时候,我们就一定要尊重他们的想法。如果他们更渴望和亲人在一起,接受命运的安排,我们也不要觉得他们是懦弱的,而是尽量去支持他们的决定,不要在乎外人的眼光。
我们要尊重老人对于自己生命的决定权,而这,也是他们的自主和生命尊严的体现。
比起把他们送上风险巨大的手术台,也许陪伴他们去完成最后的愿望清单更加重要。
-
充分了解姑息治疗。
在积极地治疗和放弃治疗之间,我们还可以获得非常重要的支持,就是姑息治疗。
普通治疗的目的在于延长生命,姑息治疗的目的是减轻病人身体的痛苦,尽量保证病人生活的质量(比如镇痛,和保持病人神志清醒)。
如果您搜索一下您所在城市的医院宁养中心,姑息治疗机构,你会发现有不少专业资源可以帮助您照顾重病难愈的家人,并有效减轻他们身体的痛苦。
在专业医护人员和药物的帮助下,重病难愈的亲人可以经受更少的痛苦,过相对更有质量的生活,这样的状态,还有可能会延长一些他们的生命。
-
放手。
“那么多伟大的人,最后都会离开,所以,你爸爸离开我想得通。”当我的父亲病危时,我的老妈一边抹眼泪,一边安慰我们,我很佩服她朴实的智慧。
每当我期待父亲能多活一年、多活一个月,甚至多活一星期时,我都会因为这份期待而心碎,因为他随时都可能突然离去,我对分离无能为力,但内心却抗拒着分离。
最后,我把期待降低到了他能多活一天都是生命的奇迹,我非常珍惜他活着的每一天,也逐渐接受了他随时离开的可能。
这个世界上最璀璨最伟大的人们,最后都会告别,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坦然面对自己的亲人的辞世呢/strong>
“再见”“别难过”“我很抱歉”“我爱你”,我们可以在最后的时光,对深爱的至亲说出这样的话,也接受他们说出这样的话,我们可以学着越来越坦然地接受终将到来的告别。
在我没有思考过这些问题之前,如果病重的父亲对我说,“闺女,爸爸可能撑不了多久了。”我本能的回答一定是:“千万别这么说,要有信心,医疗会有很多办法的。”
我们害怕面对死亡,这样的回答听起来积极正确,但却会让老人无法就他最纠结的永别和我们沟通,大家都把这巨大的话题憋在心里。
如果现在再次遇到这种情况,我会拥抱他,说:“爸爸,生命也许还有奇迹的,如果你真的离开了,我也会去接受,我会很想你。”
我想,接着我可能会和他聊他能够接受的治疗的程度,聊他最渴望的事情,并尽力帮助他达成。
对今生的陪伴,我们心怀感激;对最后的别离,我们要积累放手的勇气。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