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算力、拼速度,今年火得藏不住。
就这两年,全球明星公司都纷纷开造,自建智算中心。
大洋彼岸特斯拉,马斯克今年重要的成就就是自研AI超算DOJO,为其自动驾驶破局开路。
国内超级独角兽商汤,面向未来的护城河不是别的——就是正着手打造人工智能计算中心 (AIDC)。
不止于明星公司,国内外头部城市,也纷纷打造着自己的人工智能智算中心。
北上广深先不论,武汉南京合肥……也都纷纷你追我赶。
有这样的效果,难怪全国各地的城市纷纷在智算中心上发力。
但别急,在更多城市开动这个“马达”之前,有两个问题亟待解决。
智算中心建设遇到什么问题/h2>
时下,国内智算中心的建设处于早期扩张阶段,由于缺乏规范引导,一些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一份 告中指出以下两点:
-
价格标准混乱
以两座城市情况举例,明明是定位相同、功能相近的智算中心,建设成本相差可以达到6.2倍。
-
建设方向不清
市场对算力的概念混淆,导致建设方向和建设需求错位,支持的应用场景太少。
上面2个问题合起来,最终结果就是——
花大价钱建了,却用不上。
其实类似的情况在几年前建设大数据中心的风潮中就上演过一次。
在本月一次采访中,国家工信安全中心副总工程师黄鹏表示:
我们不希望智算中心建设走上数据中心的老路,低水平重复,建了很多的基建,但是跑的应用不是很多,和它当地的发展需求不是很匹配,这不是我们想看到的。
智算中心的建设如何避免重蹈覆辙/p>
这个问题的答案不仅要在建设的执行阶段寻找,更是要在建设的规划阶段寻找。
也就是先明确究竟该建什么样的智算中心。
一个解决思路是——通过调研给出智算中心的合理价格标准和建设标准,让智算中心符合两个关键特征:
普惠和开放。
智算中心为什么要普惠/h2>
站在全 会层面看,智算中心本应是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就像电信 络、电力设备一样。
就像工业时代的工厂离不开高效集中供电,智能时代的AI企业也离不开高效的算力供应。
根据OpenAI统计,从2012年的AlexNet到2018年的AlphaGo Zero,先进AI模型对算力的需求增长了30万倍,平均每3.4个月就要翻一番。
今后国家工信安全研究中心还将持续跟踪观察算力行业动态,希望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案例,推动标准共识的形成。
有一种说法正被越来越多业内人认可:现如今,智算中心正在成为一座城市有没有数字经济潜力、值不值得看好的风向标。
甚至还有了“智算城”之类的说法,除了过去以GDP来衡量的城市梯队和排名,另一个赢在数字经济时代的一线城市,重点被关注的指标就是有没有智算中心、有多大规模的智算中心。
照目前衡量标准之下,数字经济的一线城市竞争,最积极的还是:
广州、南京、合肥、天津、成都、西安…
这其中你最看好谁者还有什么隐藏的高手玩家/p>
告全文:
http://www.cics-cert.org.cn/web_root/webpage/articlecontent_101001_1437271865428021249.html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