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你精彩
即刻关注
/strong>
【定量指标概念】
(1)滞回曲线
滞回曲线(又称恢复力特性曲线)是恢复力随着变形变化的曲线。在结构/构件抗震试验分析中,恢复力模型是进行抗震分析的基础。滞回曲线反映结构在反复受力过程中的变形特征、刚度退化及能量消耗,是确定恢复力模型和进行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的依据。根据滞回曲线可得到结构、构件或节点的骨架曲线和耗能性能,进一步可分析变形能力、延性、刚度退化、强度退化、承载力等力学特性。
在循环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滞回曲线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a)混凝土受拉开裂及钢筋的受拉屈服使刚度降低;
b)屈服后,在同一级位移处,第二、三次加载的承载力和刚度均低于第一次加载(强度退化)。
根据材料、受力及构造的不同,结构、节点或构件的滞回曲线的典型形状一般有如下四种:
① 梭形
弓形具有一定的“捏缩”效应,显示出滞回曲线受到了 一定的滑移影响。滞回曲线的形状比较饱满,但饱满程度比梭形要低,反映出整个结构或构件的塑性变形能力比较强,能较好地吸收地震能量。例如剪跨比较大,剪力较小并配有一定箍筋的弯剪构件和压弯剪构件,一般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等。
③ 反S形
(3)耗能能力
耗能能力是结构、构件或节点在地震作用下的一项重要的抗震性能指标。引起结构耗能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阻尼耗能和弹塑性耗能。
(阻尼元件中也经常在消能减震结构中产生于阻尼耗能,详情可见推文:)
【JY】结构概念设计之(消能减震黏滞阻尼器)
【JY】消能减震黏滞阻尼器的力学原理与应用
在此我们主要讨论结构或构件超过弹性极限后的弹塑性耗能。目前,对耗能能力常用的两项指标为累计耗能和等效黏滞阻尼比,两者具有不同的特征。累计耗能为滞回曲线的包络面积,它反映了试件在地震作用下耗散地震能量的能力。等效黏滞阻尼比为滞回曲线包络面积与其对应的弹性势能的比值,反映了滞回曲线的饱满程度,用下式确定:
简单来说,累积耗能为研究对象的耗能总量,等效黏滞阻尼比为研究对象的耗能效率。两者为两个不同的概念,累积耗能多的结构等效黏滞阻尼比不一定大,反之,等效黏滞阻尼比大的结构累积耗能不一定多。所以我们在做抗震试验分析时需要通过这两个指标对其耗能性能进行综合评估。
(4)延性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分析中,有四个状态是我们所关心的,分别是开裂点、屈服点、峰值点和破坏点。通常我们可以认为从结构发生屈服之后就不宜再继续使用。因此,从屈服点到最终的破坏点这一阶段,即是结构或构件的延性发展阶段。通俗来从结构自己说“我快不行了”开始,到最终说“我无了”结束,认为是其塑性变形阶段。延性好的结构,构件或构件的某个截面的后期变形能力大,在达到屈服或最大承载能力状态后仍能吸收一定量的能量,能避免脆性破坏的发生,给住户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撤离。于是我们可以通过引入延性系数来定量地定义结构或构件的变形能力:
b)残余塑性变形法
该方法套用套用金属材料的规定,以塑性残余变形为0.2%确定屈服点。但直接将金属材料单轴屈服点推广到构件、结构中,会出现不合理的情况。
d)初始刚度作图法
该方法作直线OA与初始段相切,与过峰值点的水平线交于A点,作垂线AB与曲线交于B点,连OB并延伸与水平线交于C点,将C点的位移作为屈服位移在曲线上对应的点为屈服点。但作图过程中初始刚度的确定将对最终屈服点的确定产生较大的影响。
Fi+ 和 Fi-在某加载级上正负向峰值荷载,+ 和 -是某加载级上正负向峰值位移。此处力和位移是广义的,当对应为荷载和位移时,所对应的刚度为侧向刚度;当对应为弯矩和转角时,所对应的刚度即为抗弯刚度。
/strong>
【结语】
如果把一个结构/构件比作一个人的话,对结构/构件进行抗震性能试验的分析,就好比对一个人进行体检,体检 告的结果是这个人够不够高,肌肉够不够发达,柔韧性好不好等等。抗震性能试验能反映出结构/构件的优缺点,以及我们关心的原本力场下的各个力学性能指标,可让我们进步了解结构、构件及节点构造本身的力学性能属性。
下期再见!
往期精彩*点击即达
#性能分析
【JY】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浅析(一)
【JY】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浅析(二)
【JY】浅析消能附加阻尼比
【JY】近断层结构设计策略分析与讨论
【JY】浅析各动力求解算法及其算法数值阻尼(人工阻尼)
理念
【JY|体系】结构概念设计之(结构体系概念)
【JY|理念】结构概念设计之(设计理念进展)
【JY】有限单元分析的常见问题及单元选择
【JY】结构动力学之显隐式
【JY】浅谈结构设计
【JY】浅谈混凝土损伤模型及Abaqus中CDP的应用
#概念机理
【JY】基于Ramberg-Osgood本构模型的双线性计算分析
【JY】结构动力学初步-单质点结构的瞬态动力学分析
【JY】从一根悬臂梁说起
【JY】反应谱的详解与介绍
【JY】结构瑞利阻尼与经济订货模型
【JY】主成分分析与振型分解
【JY】浅谈结构多点激励之概念机理(上)
【JY】浅谈结构多点激励之分析方法(下)
【JY】板壳单元的分析详解
【JY】橡胶支座的简述和其力学性能计算
【JY】振型求解之子空间迭代
【JY】橡胶支座精细化模拟与有限元分析注意要点
【JY】推开土木工程振型求解之兰索斯法(Lanczos法)的大门
【JY】基于OpenSees和Sap2000静力动力计算案例分析
【JY】建筑结构施加地震波的方法与理论机理
#软件讨论
【JY】复合材料分析利器—内聚力单元
【JY】SDOF计算教学软件开发应用分享
【JY】Abaqus案例—天然橡胶隔震支座竖(轴)向力学性能
【JY】Abaqus6.14-4如何关联fortran/p>
【JY】如何利用python来编写GUI/p>
【JY】如何解决MATLAB GUI编程软件移植运行问题br>
【JY】浅谈结构分析与设计软件
【JY|STR】求解器之三维结构振型分析
【JY】SignalData软件开发应用分享
【JY】基于Matlab的双线性滞回代码编写教程
#其他
【JY】位移角还是有害位移角br>
【JY】如何利用python来编写GUIbr>
【JY】今日科普之BIM

~关注未来更精彩~
文章知识点与官方知识档案匹配,可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算法技能树首页概览34296 人正在系统学习中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