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普遍危机问题在科技企业中的体现
1、订单下降,产能不饱和
对于涉及到生产、制造硬件产品的科技公司而言,限制开工和订单下降是最影响公司正常运营的两个因素。针对疫情对科技产业的影响,供应链分析商TrendForce分析截至2020年2月14日各关键零部件及下游产业的状况如下表所示:
二、短暂爆发的互联 吸金行业
有危必有机。疫情如此严重,依然还是有小部分企业认为自身受到的影响不大,甚至有的细分领域还从中获利。 络游戏、短视频、互联 医疗、在线教育、在线办公等行业的业务数据十分抢眼,也短期内成就了一批创业公司的崛起(如地方性的棋牌类游戏运营公司、游戏主播等)与巨头的马太效应(如《王者荣耀》在大年三十创下单日流水13亿的历史记录)。
整个疫情期间,线上经济从没停下脚步。疫情冲击下,云办公需求最先爆发,在家办公成为企业首选的工作状态。阿里旗下在线办公平台钉钉数据显示,仅2月3日全国就有2亿人进行线上办公。游戏、短视频类产品几度霸占iOS榜单前几位,宅经济大行其道。此外,生鲜电商新增用户大幅上升,行业整体来看,35-44岁用户人群的占比有较大提升,二线及以下城市的用户占比也呈现上升趋势。
在疫情催化下,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娱乐都需要在线上进行,这诞生出的宅经济、无接触经济、数字/智能经济的相关需求,都需要SaaS、PaaS、IaaS的云产品和服务作支撑,而我国目前云渗透率低,还有很大发展空间,整个云经济未来也将迎来持续增长。
另外,随着各地复工逐渐展开,公共交通的疫情防控工作压力巨大,为了减少被感染的可能性,共享单车成为了很多人短距离出行的首选。戴手套、戴帽子、用酒精喷把手和坐垫,就是现在骑共享单车的新姿势。有观点认为,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之后,共享单车有望迎来第二春。
三、疫情给5G按下的是加速键还是暂停键/strong>
如前文所述,这次疫情创造了一些应用场景,让部分领域短暂性爆发,于是不少观点认为,人们被居家隔离、只能依赖 络交流这样一种模式,同样也是5G的一个契机。但事实上,这些场景中,有些是短期的,不会长期存在,而有些并不一定需要5G解决。
总体来说,本次疫情并没有凸显出来5G的必要性。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对于个体用户而言,与4G相比,5G目前没有展现出其独特优势,还没有挖掘出来典型的应用场景。
在本次疫情中,5G最直观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应用要属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建设的视频直播;其次还有5G+远程会诊系统,把大城市的高端的医疗资源向中小城市进行输送和帮助;5G+热成像技术,快速完成大量人员的测温及体温监控;5G+远程办公/教育等,实现抗击疫情和恢复生产等等。但是,这并不代表5G已经找到了成熟的产业模式。正如北邮教授孙松林所说,5G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分为“痒点”和“痛点”,痒点是锦上添花,痛点则是不破不立,时下5G能解决很多痒点,但是解决痛点问题才是5G能够成功的关键。
1、智慧城市
从本次疫情管理和控制上,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城市在交通管理、物流运输、应急灾备、溯源机制、基础数据平台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物流数据、交通数据、医疗数据等之间存在信息不通畅。我们需要反思智慧城市建设的思路,以及它的运营和维护的情况,取长补短。很多城市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 、智慧城市等方面需要加大系统改造和升级的力度,AI+5G+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物联 ,会给城市管理者提供更为科学的决策模型和更快的响应方式。在这一方面,已经有省市在一边抗疫、一边展开行动:
山东省加大鼓励各地开展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力度,从2020年起,在数字山东专项资金中每年安排5000万元资金给予支持。目前,省大数据局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正组织起草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建设标准。下一步将加大工作力度,稳步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各项工作;
2月6日,广州市政府审议通过《广州市加快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措施》,推出构建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体系、加大软件高端人才支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等创新举措;
2月10日,上海市政府提出关于进一步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计划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全面深化推动城市的数据共享、运用及管理工作。目标是2022年将上海建设成为全球新型智慧城市的排头兵,引领全国智慧 会、智慧政府发展的先行者。
总之,这次疫情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高新科技对于城市管理的重要性,呼吁智慧防控,有专家认为,此次疫情将会加速城市信息化、智能化的进展。
2、企业转型
这次疫情的刺激下,许多企业主都将深度思考数字化、智能化的转型,如制造业,或将推动产品智能化水平提升和研发体系改革,加速制造模式的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布局云ERP、MES、无人工厂,建设机器人及自动化生产线,改进供应链及库存模式等。
因此,企业的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改革势在必行,原因有三点:第一,人口红利在逐渐消失;第二,疫情提醒我们,企业对于人的依赖性不能太高;第三,5G已经在渗透和推广大视频、车联 、工业互联 等领域,数字化转型是必然趋势。
可以肯定的是,在此疫情之后,制造企业会更加重视对BI、大数据分析和AI等技术的实际应用,并对数据分析师提出迫切的需求。届时,一批无人工厂、无人车间会不断涌现,智能制造可以把工人从繁杂重复的工序中解放出来,让更多人参与更高层次的工作。未来,无人零售、无人餐饮、无人工厂等高科技行业会强势崛起。VR/AR等场景体验类项目,将再次受到关注,再加上5G的成熟,其应用方面会加快进展,虚拟与现实的交融加速。
3、价值链全球化布局
此次疫情导致的停工不仅给制造业带来了直接的损失和危机,而且敲响了一个警钟:如果企业工厂只建在一个区域,那么所遭受的损失将是全面的,如果企业布局是全球化的,则经营就有了灵活性,能更加从容应对这类区域性的客观环境危机。因此,疫情之后,很多制造业,不仅仅是大型企业,即使是一些中小企业,可能也会思考自己价值链的全球化布局问题,或者更靠近目标市场,或者更靠近供应链,或者更具成本优势的地方。
疫情结束终将是时间的问题。在这次抗疫过程中,会倒下一批企业,也会兴起一批创业者。
风险与机遇是硬币的两面,正如“非典”推动了电商的发展,黑天鹅事件带来的也不全是坏事。经过这次疫情,会有越来越多的产业与企业加速并深化数字化进程。可以预见,顺势而变的敏捷型企业将在寒冬之后蓄势待发,而那些不够聚焦,不够专业的企业,很可能面临更惨烈的冬天。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疫情仍未结束,大家复工返岗期间请继续做好防护措施。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