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CPU的结构
1. CPU的功能
CPU的功能:指令控制、操作控制、时间控制、处理中断、数据加工
- 控制器的功能:取指令;分析指令;执行指令,发出各种操作命令;控制程序输入及结果输出;总线管理;处理异常情况和特殊情况
- 运算器的功能:实现算术逻辑和运算逻辑
2. CPU结构框图
2. 指令周期的数据流
- 执行周期数据流:不同指令的执行周期数据流不同
4. 影响指令流水线性能的因素
- 结构相关:
· 不同指令争用同一功能部件产生资源冲突
· 解决方法:停顿(加入气泡),指令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分开(哈佛结构),指令预取技术(适用于访存周期短的,解决对内存资源访问的冲突) - 数据相关:不同指令因重叠操作,可能改变操作数的读/写访问顺序
· 分类:写后读相关(RAW) 读后写相关(WAR) 写后写相关(WAW)
· 解决方法:后推法,采用旁路技术(相关专用通路,前向通道) - 控制相关:由转移指令引起,造成转移损失
5. 流水线性能
- INTR分散在各个中断源的接口电路中
- INTR集中在CPU的中断系统内
中断判优逻辑
3. 中断服务程序入口地址的寻找
- 硬件向量法
· 向量地址形成部件:指出目前在所有申请中断的中断源中哪一个优先级最高。即通过向量地址形成地址找到中断服务程序的入口地址。
· 中断服务程序的入口地址:中断服务程序的入口地址存放跳转指令;在内存单元中指定位置取回
– 速度快,灵活性低 - 软件查询法
· 灵活性高:通过改变程序查询的顺序,改变中断服务程序的入口
4. 中断响应
响应中断的条件
允许中断触发器ENIT = 1
响应中断的时间
指令执行周期结束时刻由CPU发查询信
中断隐指令
- 保护程序断点
· 断点存于特定地址(0 地址)内
· 断点进栈 - 寻找服务程序入口地址
· 向量地址 → PC(硬件向量法)
· 中断识别程序入口地址M → PC(软件查询法) - 屏蔽字:0:不屏蔽,1:屏蔽
- 程序断电存入“0”地址的断点保护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