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期的话题很早就想写了,其实是对整个程序员生涯的一个复盘,但复盘这么多年的过往一定是个大工程,懒癌始终让我无法动笔。
最近新读者越来越多了,很多读者上来就会问我在哪工作呀,对新入行的程序员有没有什么建议之类的问题。一个个回复真的累得慌,那就给所有老板股东们汇 下过去多年的职场经历,也让大家更了解洋哥呀。
这篇详细拆解了洋哥每一段工作经历及得到的认知和洞察,全文超过5000字,阅读需要一点点耐心,相信或多或少会有收获。
好了废话不多说了,我们开始吧:
1.初入腾讯
2008年硕士毕业就加入腾讯游戏部门了,也算开局比较顺利,哪怕是在我们那个985计算机硕士还比较稀少的年代,毕业进腾讯勉强也能算top 25%。
能加入腾讯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刷题+计算机体系基础知识牢固,这里前文讲过不少,就不啰嗦了。
重点强调下校招其实是可以临时抱佛脚的,那时候在面腾讯之前,我把刷过的算法题重新看了一遍,没想到面试官问的两个算法题都是我做过的。
最近秋招结束了,明年的春招马上也要开始了,还在找工作的朋友要加油了,关于应届如何进大厂大家可以看看这篇旧文:CS年薪百万,YYDS(
https://mp.weixin.qq.com/s/GkMeBwL-S8GLWl5BGvjB-g)
在腾讯的工作是非常繁忙的,每天基本都是11点下班,周末跑去加班会发现同事都在,项目排期都是倒排,老板直接告诉你deadLine,我们的老板要求也巨高,一不小心就会挨批,卷是真的卷不过收获也很大,在工作的第一年养成了精益求精、使命必达的职场品质,这些品质在随后的职场生涯中让我受益匪浅。
2.北上加入人人
2009年在人人 工作的师弟小强的一个电话让我产生了跳槽的冲动,彼时的人人 刚完成4亿美金的融资,正准备冲击上市,这一下就吸引了我。
彼时人人 的极客非常多,比如今天方正证劵的CTO曲浩大神、微软大佬穆总、现在担任腾讯的技术专家的欢哥、移民加拿大顶尖公司的小白等等,相对来说公司也不怎么加班,大家基本到点就走,氛围非常轻松愉快。
在人人 我开始带团队,领导欢哥给了我一个任务:研发人人游戏大厅,是一个 页版游戏大厅要用到很多插件技术。
刚接到任务之际压力非常大,毕竟之前没接触过插件技术,能力不行加班补,并且在腾讯的经历也让我形成了自觉加班的习惯,这个习惯也影响了我很多年,是好是坏暂时不表,最起码在人人 那段攻坚时间,这个习惯让我扛住了压力,按期将人人游戏大厅推上线了。
上线后,这个产品一度做到100万日活,领导们对我也非常满意,半年时间连续拿了两个A级绩效,同时给我的团队加了两个人。
这个时候还算春风得意,刚毕业1年多就担任技术组长了,并且得到了老板们的支持。
但接下来发生了一件很意外的事情:公司COO在一次宣讲期权政策中透露,后续的期权授予将减少,甚至不再授予。
这和当初HR的承诺直接矛盾了,感觉就是被坑了,这之后我开始心猿意马,感觉初心无法在这家公司实现了。
恰巧人人游戏大厅需要查杀功能,老板们选择了和360合作,合作完之后,对方开始挖我。
从各方面了解到360的信息:发展迅猛、老板大方、员工能力强,我迅速做出离职加入360的决策。
今天回看这个决策,充满了风险与挑战,因为毕业1年7个月就跳槽两次,一旦跳槽失败,可能就是万劫不复了。
幸运的是,后来的经历证明了这次跳槽是对的。
3.360的那五年
我在360工作了五年,伴随360从500人发展到1万人规模。刚加入360担任高级工程师,离开的时候管理整个部门的产品技术,几十人的团队承担了6个产品业务。
在工作中我不会给自己设置边界,刚进360我是一个码农,但会很积极地参与到产品的讨论中。
我们部门做的是远程人工修电脑业务。通过公司研发的远程控制平台,由我们的电脑专家给用户远程解决各种电脑问题。
我发现我们的支付流程有好几步,这个过程用户流失严重,于是我做了一个JS注入帮用户自动输入后续的步骤,用户输入一次之后就会看见一个支付流程动画,等待几秒后支付就完成了。
这个改动上线后的第二天副总裁发现公司销量涨了30%,一问才知道是我主动做的优化。
从这以后副总裁就特别认可我了,进入360半年后赶上发期权。副总裁直接给我争取了总监级别的期权,并且很快让我担任技术经理。
在360,我完成了从技术骨干到二级管理者的跨越。技术骨干其实相对单纯,比如3q大战的连续通宵编码,和腾讯打攻防。
从技术骨干跨越到一级管理者,有三点最重要的改变:
一级管理者跨越到二级管理者也说三点:
在360还有个很重要的心得:「技术驱动生产力的进步」:
中国最快的远程控制软件
在360周鸿祎要求我们要把远程控制做到极致的快,于是我们开始自研远程控制软件,从各种角度出发去提升远控的速度,技术角度挖掘完了,我们就从产品流程角度去创新:
(我们研发的远控自动系统架构示意图)
技术和商业、产品、业务深度结合所产生的巨大推动力,是难以估量的。这也是技术人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点。
4.创业做手游
2015年,深感360已经成长为一家巨头公司,而我依然是创业者的工作方法,这种工作方法和一个成建制的组织格格不入,我也开始各种不适应。
这之后我决心创业,说干就干,很快离职拿到500万天使投资,组建团队开启游戏研发,很快我们研发出一款画质、流畅度都非常高的2D卡牌对战游戏:《死神Q传》:
这家公司的数据库是单库模式,一张表就有几百个字段,简直搞死人。
当时公司已经惨到只要改一个功能就得测试2周的悲惨境地,线上出一个故障技术团队更是惶惶不可终日。
耗时2周我们才完成第一步:深入了解了这个大泥球和对应支撑的业务。
接下来耗时1个月,采用ddd领域设计:
接下来我们最终确定了新架构的六大关键元素:
● 前端业务模块
● 支撑业务模块
● 核心业务模块
● 中台服务模块
● 平台服务模块
● 基础架构模块
基于领域模型的拆解,我们还确定了六大关键元素之间的并列、包含、支撑关系。
然后我们设计出了新的架构:
服务重构后:
这之后 易HR开始持续联系我,最终我也选择了加入 易。
加入 易这一年,负责的业务是公司最核心的业务之一,依然压力山大,但这种压力跟创业真的不一样。
毕竟,我不再需要操心公司财务、员工工资、办公房租和水电费,对不对/p>
我只需要专注个人成长、团队成长、公司的业务成长,即可。在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继续高速成长,对现阶段的我而言,尤其重要。
当然打工的生活也不是风平浪静,今年我们遭遇了双减,团队也在艰难转型中。
在 易具体做了哪些事,推进了哪些东西,现在的确不方便说,留到日后有机会再给大家说。
最后唠叨几句:
过去十三年,我做过程序员、技术经理、技术总监,也带过产品运营团队,也经历过创业失败的绝望,最近两年转型业务管理者,但程序员的初心永远没有迷失。
当腾讯的游戏上线之际、人人游戏大厅突破100万用户之际、360的产品日活破千万那一刻、创业的游戏有了第一个用户之时,那种喜悦,真的只有程序员才能体会。
一直到今天,毕业之际的梦想依然无处安放,但我早已不再焦虑:每个人的起步和节奏都不一样,但每个人又是这个世界独一无二的存在,满满奋斗、满满探索,这一生找到自己就很好!
今天这篇可能是最近一年写的最长的文章了,希望对大家有启发、有帮助,也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和陪伴。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