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超越现实体验,Meta-Architect能设计什么?

metaverse这个词的前缀 meta,意为超越,我认为更多的要探讨超越现实的体验。@Amy 现实的体验有哪些/p>

Amy

我们(AIUX)采用四维体验因子分析法。将笼统抽象不被清晰定义的主观体验感知,拆解为了4种更能进行逻辑性推理分析的客观体验事实。

shadow

《盗梦空间》中构筑梦境空间的筑梦师称为Architect。

Bjarke Ingels

激进建筑师的传统形象是反对权威的愤怒青年。先锋派往往是被权威反对的内容所定义,而非其赞同的事物。

BIG代表作-漂浮城市

BIG坚信集体和个人主义并不是相互矛盾的。某种程度上来说,最强大的集体是由自由的个体组成的;反过来,自由的个体结合在一起,就变成了 区。漂浮城市的设计理念正是实践这一理念的作品,从单体浮岛出发,创造某种系统性的群体(村落、城市)。

试想,传统权威建筑流派,会从局部开始思考如何构建整体吗BIG的理念,正如其所说,“乌托邦”但“务实”。除了,在建筑理念上的先锋性,BIG不局限于建筑本身。他们还是跨媒介表达设计理念的优秀选手。

opus

我觉得@shadow 你可以把之前收集的科幻题材拿来出设计挑战赛了…

shadow

 Meta-Experience

Meta-Experience 需要考虑多少问题/p>

以前我们在讨论空间的时候,是二维的平面图,更进一步,有了3D软件的加持,我们在3D软件里讨论空间设计,有了VR设备,我们扩展了现实空间,多了一种数字空间,在数字空间里时间这个维度变成了可以被设计的维度,我们在四维空间里进行设计,再加上现实的三维,我们真正所设计的空间需要考虑7个维度的因素。

Meta-Experience /

数字孪生

数字孪生,为现实的建筑物在数字世界里锚定了一个虚拟建筑。数字孪生也像自动驾驶一样分为几个等级。想达到全自动驾驶(终极形态),数字孪生的道路还很漫长。

终极形态的数字孪生,是真正意义上的平行世界,虚拟世界里发生的事情和真实世界没有差别,会同时被“载入史册”。

目前,数字孪生的进展其实比较缓慢,最近发布的第四代万达广场“慧云4.0”介绍到:数字化运维管理平台,融合了BIM、数字孪生、Iot、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技术,实现了对商业广场消费场景、运维服务和资产的管理。

详见->虚拟形象

Meta-Experience /

数字空间

有三种,反物理、物理仿真、介于两者之间。

物理仿真,都会想到现实中建筑师所做的工作直接搬到虚拟空间来。建筑不再有规范约束,是否遵循结构力学的原理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反物理,当移动不再受空间所限制,随意移动,随意飞行,360度都可以自由地穿梭,所对应的空间(建筑)形态,也许是动态变化的建筑物。环境即建筑,建筑即环境。

介于两者之间,可能这个世界的空间是被切割成各种各样物理设定的空间所组成。例如有10立方米的空间是失重空间,有100立方米的空间是黑暗空间,有1立方米的空间是火所构成的空间,有大部分的空间是和现实中类似,但是又掺杂了一些现实中所不存在的“条件”,例如这个空间里的风是有颜色的,可以看到风在空气中的流动,声音也是有颜色的,一种“透明的”颜色,可以通过肉眼看到声音的传递、扩散……

在数字世界里,可以到龙卷风的风眼里体验,在现实中几乎不可能。

Meta-Experience /

模态

模态,代表的是信息的通道。简单来理解,对应于人类感官所能接受的信息,包括视觉、声音、触觉、嗅觉等等。

在每一条通道上再进行细分,视觉上我们可以分为文本、图像、视频三种模态。软件体验设计实验师设计的是多模态的体验。

至此,元宇宙的设计师,至少需要掌控模态+现实空间+数字空间的10+维度的元素。

Meta-Experience /

服务设计 x 叙事

服务设计是最接近于顶层规则设计的学科。往往涉及到规则、流程的设计,这是一种事物运行机制的设计。除此之外,叙事,也是一种运行机制的设计。

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说过,“人类之所以能够成为地球的主宰,就在于人类能创造故事,并且相信虚构的故事

在游戏里它叫世界观、人物角色设定,在商业世界,它是品牌的营销手段。演讲方法论里有why-how-what,也是一种叙事逻辑,帮助我们更好地传达理念。

迪斯尼是叙事高手,从早期的线形讲故事,进化到了个性化和 交讲故事。

Tilak Mandadi

数字、数据、物理和故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打造个性化和 交化的物理和数字融合体验,这是迪斯尼主题公园的元宇宙。得益于元宇宙体验的数字化属性,我们可以经常更新它们,使它们保持新鲜和相关性( 交)。

迪士尼公园副总裁Tilak Mandadi

Meta-Experience /

叙事+服务设计+模态+现实空间+数字空间

行文至此,我们为了在元宇宙中可以成为Architect,所需掌握的知识/技能已经跨越了非常多的学科。

然而,这仅仅是冰山一角。每一个细分方向,都有着非常深的技能要求。

如果对应上[决定未来的10种人],Meta-Experience需要:用户体验设计师、布景师、讲故事的人。

> Mixlab的羊毛怎么薅/em>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1年8月25日
下一篇 2021年8月26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