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毕业一年总结
-
毕业两年总结
文章目录
- 现状
- 201808-201907 这一年做了什么
- 工作
-
- 了解自己所做工作的价值
- 主动思考该做什么
- 是否具备期望岗位所需的素质
- 生活
- 学习
- 需要反复看的话
- 写在最后
以前我以为要做领导需要比普通员工投入更多的时间。后来逐渐明白,领导者投入更多的时间只是结果,真正的原因是,领导者需要思考的更超前、做的更超前,不断地假设实践,才能踏出一条条确定的路给下属。
后面需要多沟通和思考业务的方向,下一阶段可能要面对什么样的需求和技术挑战,提前做准备。
骨干员工开始需要了解更多的东西。比如大的业务背景,具体的业务需求,关键的时间节点,项目的完成时间点,各部分的系统指标,性能指标,还有项目的相关人等。
除了上面一般性的东西,脑子里面还要开始规划和思考:上面给予的时间是充足还是紧张带领的2-3位同学,他们的特长能力是什么作应该怎划分个人要具体负责什么体的项目里程碑要怎么设计队要怎么来高效协作统本身应该使用什么框架用什么技术比较合适等等,都需要自己来把控了。
来自十年互联 人的大厂等级晋升攻略
是否具备期望岗位所需的素质
在期望走上更高岗位之前,我们首先应该先了解期望岗位所需的素质。
《原则》里提到:在挑选准备长期合作的人时,价值观最为重要,能力其次,技能是最后要考虑的。
价值观是驱动行为的深层信仰;能力体现在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上;技能是可以习得的工具。
期望成为高级工程师,那先衡量下是否具备高级工程师的素质:
- 价值观:对代码的敬畏感,工程交付的使命感等
- 能力:知识迁移学习能力,问题分析解决能力,项目设计能力,进度把控能力等
- 技能:完成项目的硬技能(代码)和软技能(沟通)
期望成为负责人,那先衡量下是否具备负责人的素质:
- 价值观:为业务的盈亏负责,owner 意识等
- 能力:商业模型、产品架构、运营体系的构建能力等
- 技能:团队管理、业务探索、资源争取分配等
生活
这一年时间里我大概只认真写了四个半月日记。
不论那天过的是快乐还是悲伤,是充实还是浪荡,只要记录下来,就在后来的日子里有了意义。
从日记的热词词频图可以看到,这一年里所记所想的,主要还是围绕着工作、技术。但比前几年,更多了一些焦虑。
学习
这一年看起来好像也学了不少,看了十几本技术、非技术书,但为什么总感觉没什么成长呢/p>
直到整理这篇文章时,我才发现,这一年里我前前后后立了三四个不同的计划。有的计划在某个文章的末尾处,写下后再无人问津;有的计划是临时起意,执行了段时间发现还有更有价值的事可以做。
数量不是问题,关键在于,我没有让计划扎根在自己的脑子里。在时间分配时,没有给计划更高的优先级。
经常会有无聊的感觉,想打开某个软件消磨时间,一不注意几十分钟几小时就过去了。这种状态就很可怕。
这么一段时间后,我卸载了抖音,脉脉,关闭浏览器推荐流,使用了一些工具,把目标放置在家里、手机的明显之处。在打开手机之后,计划就映入眼帘,执行的效率就更高了些。
明确自己需要的东西,而不是被动接收,不论是长远的,还是打开浏览器搜索这一瞬间。
诱惑无处不在,如果放纵欲望看见感兴趣的就去尝试,离目标会越来越远。
在迷茫之中,有很多时间是为了学而学,没有思考学的目的和产出,也没建立要学习的知识体系,只是读、听、记。
比如极客时间买的一些课程,听的时候感觉很有收获,但过了段时间就很难想起其中的细节。后来在解决一个问题时,参考了某个课程里的一篇文章,学的内容和现有的体系出现交集,才让这个知识点更加鲜活深刻。
列的计划无法落地,最根本的原因是,我轻视了每个小的选择,而把大的改变寄希望于突发、大事件。
每个小的选择都选择更“痛苦”但有成长的那个,累积起来的成长会大得惊人。
需要反复看的话
平时浏览各种帖子,收藏了一些前辈分享的经验,贴出来与君共勉。
0.关于程序员 35 岁
35岁程序员被淘汰的问题不是35岁这个时间点的问题,而是25-35岁这十年的问题,是这十年都奉献给公司业务,没有机会潜心钻研试错学习的机会,停留在加班处理业务,使用框架上,而业务和框架的变化是很快的,十年可能就变了,而一些技术思想这些本质上的东西是不变的。到35岁精力不足自然不吃香。
1.关于性格
「被动」「自卑」「压抑自我情绪(欲望)」这种情况大多见于农村原生家庭,父母多没什么文化,既不会辅导学习,也不会培养小孩的沟通能力(自我表达、影响他人、自我管理),运气好的凭着那一点点天赋学了出来,运气更好一点到了互联 这个高薪行业。但终究比中产家庭的孩子差一些,毕竟 会工作,纯靠技术吃饭是不可能的(能做到的是极少数),大多数时候会过得非常难受。建议看看「mindshift」这门课,Coursera上面。我也是这样的,大家一起共勉
2.关于规划
楼主的状况可能很多打工人都窘境类似,我只是为楼主现在的状况有一点点小小的惋惜。惋惜在你年轻的时候没有多跟年长的人为友。惋惜你在年轻的时候没有清晰的职业规划。惋惜你在年轻的时候,可能没有进行永无止境的学习与提升。惋惜你没有花费足够的心力去构建你的朋友圈层。惋惜你在最宝贵的青春年华,可能荒于其他,没有太多意义的事情。不过还好,30岁正值壮年,是你开启第二职业生涯的起点。祝愿你不再颓废,把接下来的青春年华都用来构建自己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吧!
3.关于经济冲击
风浪一旦来临,毫无抵抗力的,首当无产者。 何为无产者有编制且资产不抵二线以上城市两套房的人。 无产者共有的特征是,其资产在每一次经济冲击下,都会大幅缩水一次。 冲击包括:失业,通胀,疾患,还有日渐平庸。
写在最后
反省是违反本性的,尤其自己没什么值得炫耀的成绩时,总想拒绝面对这现实。
但经历的每件事都是一个成长的机会。要思考它属于什么类型的案例,可以总结出什么样的原则。这样做就能针对此类问题的反复发生找出妥善的应对方案。
就拿写总结来说,我拖延了不止一次(2018 总结酝酿了好久最后也没整理成文),最后总是给自己一个借口不了了之。
这个问题的原因,大概有这么几点:
-
最重要的一点,搞错了总结的目的,不是为了写给别人看,而是为了让自己回顾这一年
-
总结里想写自己做了什么值得说的事(以技术进步为主),事实上这一年来客观的说技术产出比较少,因此觉得没什么总结
-
我没有重视总结的优先级,把一些看起来比较重要但实际没那么重要的事排在了总结之前
-
没有利用好碎片时间,总想用一个大块的时间一次性写完,但事实上我的大块时间,要么贪玩,要么忙些其他紧急的事。
针对上面的反省,我需要做的是:
-
明确总结是写给自己看的,重点在于回顾自己这一年的得与失,而不是为了获得点击量或者其他
-
思考技术产出比较少的原因,除了技术有什么别的成长
-
重视反省总结的重要性,找出反复出现问题的原因
-
在需要总结时间段里,先立大纲,然后拆分每个部分到零碎的时间,最后花一个周末拼接起来,而不是只写很多上下文无关的感悟
毕业第三年的总结写的略水,主要是自己这一年里没有清晰的规划,执行时也总是拖延,导致没什么值得说的成就。
好在还有一些日记,让我可以回顾这一年做的事,想想这一年时间究竟去了哪儿。
希望我的工作第四年,坚持写日记做总结,确立明确的学习计划,多做艰难但正确的选择,踏实执行。
工作上提升个人效率和协调沟通能力;生活里做一个积极阳光的男子汉,不负时光不负小肉;学习上多动手、多产出文章、代码。
希望明年这时候,多一些骄傲,少一些遗憾。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