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都还需要引进多少人才才能超过北京成为第一?

魔都还需要引进多少人才才能超过北京成为第一?

昨天写了篇文章,关于抢夺人才最牛逼的城市是深圳和广州。说到上海也加入了抢人才行列。官方媒体显示,2021年11月30日,上海市为加大吸引人才支持力度,特别是支持“五个新城”建设招揽人才。决定开放第二批2021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落户受理工作,并试点在五个新城和自贸区新片区就业的本市应届研究生毕业生生符合基本条件可直接落户。

几个月的疫情防控,对外来人员的生理和心理会造成不小的影响,高房价下落户人才的居住和生活是个不小的挑战。所以,到底有多少能够落户并安居乐业,值得期待。

一、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计算

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上海仍然是全国常住人口排名第二的都市,达2487.09万人;排名第一的都市是重庆,常住人口3205.416万人;排名第三的是北京,常住人口2189.3万人;排名第四的是成都,常住人口2093.78万人;第五第六名分别是广州和深圳,常住人口分别是1867.66万人、1756.006万人。

人多力量大。城市里有人气才有财气。

但多是退休老人、缺少干活的也不行呀。尤其是要靠有知识的有能力的年轻人。怎么能判定年轻人有能力呢?当前主要的还是靠个人之前的努力,就是学历。所以大学生占城市常住人口的比重就成为一个重要的指标。通常用每10万人口有多少大学生数量来衡量,这个大学生指标包括大专生。

每10万人口大学生数量,2020年全国的指标是15467人,上海是33872人,北京是41980人,深圳是28849人,广州是27277,重庆是15412人,成都是25582人。北京市大学生比重全国第一。

没有想到的是重庆的大学生比重却低于全国平均数值。重庆本是全国高等院校比较集中的地方,2021年有普通高校69所,在校大学生超过100万人,为100.27万,在校研究生数量9.74万人。说明重庆没有留住人才,相反,人才毕业后多数都离开了重庆。

魔都有那么多著名的高等学府,为什么人才也不能全部的留下来呢?记得十年以前,参加 科院某学术研讨会,王战院长说他多次建议要让复交同华师大四校本科生直接落户。可惜老领导思路太超前,位高权重也不能办。

看数据吧

大学生数量绝多数第一的是北京919.1万人,第二位的是上海842.42万人,第三位的是成都535.629万人,第四位的是广州509.447万人,第五位的是深圳506.59万人,第六位的是重庆494.022万人。

但是,这些数据里面有个问题,就是大学生数量中,有多少是退休人口?有多少是劳动年龄人口?这是个关键,如魔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高达23.4%,有581.55万人,到底有多少是已经过了退休年龄的大学生?

由于缺少第七次人口普查的详细数据,我们就按比例简单计算一下。

按照年龄段划分,大学生肯定不在0-14岁的人群中,而是在15-59岁、60岁及以上人群中。人口学统计,15-59岁年龄段是劳动年龄段,60岁及以上为退休年龄段。因此,我们把魔都842.42万人大学生数量,平均分配在各年龄段。

15-59岁年龄段有1661.91万人,加上60岁及以上年龄段人口581.55万人,共计有2243.46万人,两个年龄段占比分别是74.08%、25.92%。

那么,842.42万大学生中有25.92%属于60岁及以上群体,约218.355万人。

由此也得出15-59岁劳动年龄段的大学生有624.065万人。

同样的计算方法,可以得出北京的劳动年龄段大学生数量是714.416万人;

深圳劳动年龄段的大学生数量是474.624万人;

广州劳动年龄段的大学生数量是441.97万人;

成都劳动年龄段的大学生数量是424.57万人;

由此计算出魔都比北京在劳动年龄段的大学生数量少了90.351万人。

二、2018年第四次经济普查数据计算

魔都有第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法人单位人员+个体户从业人员)1247.7万人,

北京有第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425.6万人;

深圳有第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342.34万人;

从就业人员数量看,魔都已经处于第三位,比北京少了177.9万产业人员,比深圳少了94.64万产业人员。

按照2017年全国第三次农业普查的数据,北京从事农业生产人员约53万人,上海有52.62万人,深圳有2.724万人。

所以,在一线城市,无论是三大产业就业人口总量还是仅仅指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总量,上海从业人员只能处于第三位。

如果计算重庆市,那么上海的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只能处于第四位。重庆市第四次经济普查数据公 ,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有979.15万人,个体户从业人员有482.76万人,总数有1461.91万人。

三、按照第四次经济普查的科技人员比较集中的行业数据计算

(一)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数量:

北京有140.434万人,上海56.8万人,深圳47.531万人;

(二)教育行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数量:

北京有67.097万人,上海有43.4万人,深圳有29.143万人;

(三)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

北京138.884万人,上海69.2万人,深圳69.997万人;

(四)金融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数量:

北京80.562万人,上海47万人,深圳122.83万人;

(五)卫生和 会工作法人单位从业人员数量:

北京36.3526万人,上海32.4万人,深圳13.292万人。

以上五大行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数量汇总:

北京363.33万人,上海248.8万人,深圳282.793万人;

上海比北京少了114.53万人,比深圳少了33.993万人。

四、小结

1、按照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中大学生数量的直接统计;

上海比北京少了76.68万名大学生;

2、按照第七次人口普查中15-59岁劳动年龄段人口数据计算;

上海比北京少了90.351万名;

3、按照经济四普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中科技人员比较集中的五大行业计算,上海比北京少了114.53万人,比深圳少了34万人。

4、结论是,上海至少要引进超过100万名人才才能超过北京,前提是北京人才总量不变的情况下。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5月13日
下一篇 2022年5月13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