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概况
2017年,广州大学联合腾讯等国内十多家软件行业创新型企业建立智能软件学院。学院面向粤港澳大湾区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人才的巨大需求,依托计算机及相关学科优势,以校企协同建设高标准人才培养体系和高质量协同创新研发平台为目标,致力于培养智能软件创新型专业人才。学院每年为智能软件及相关行业输送近400名专业技术人才,并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智能软件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标准化、基础技术、新产品研发、产品认证等公共技术服务。2020年,学院入选广东省第二批示范性产业学院。
培养模式
(一)多元的管理架构。学院院长由计算机科学与 络工程学院院长担任,聘请企业高级技术人员担任顾问及副院长,人才培养方案、产学研合作项目等决策由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学术指导委员会讨论通过。学院下设校企协同创新平台、综合办公室、专业实验室、省市级科研平台,按各自功能职责开展相应工作。
学院管理架构
(二)创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学院以“创新实验班”“创新项目”“学科竞赛”为抓手,建设校企合作的有效机制,采用面向企业需要的基础研究及工程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与培养架构,开设企业专家讲堂和校企合作课程,形成“校企协同、产教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
(三)引领型的教师队伍。学院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校企师资队伍,学术带头人为张景中院士、方滨兴院士及郑志明院士,团队中教授26人、副教授29人、企业兼职教师60多人,拥有海外经历50多人。学术带头人引导专业前沿的发展方向,其他教师以研究方向为团队开展相关教学、研究工作,发挥各自优势,系统化培养人才。
(四)优质的校企协同平台。学院与软件行业龙头企业共建校企产学研协同平台12个,与腾讯、奇虎360、安天等企业建立联合实验室,与广州五舟科技股份公司建立广东省院士工作站及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与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奇安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浩鲸云计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实践基地及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各类联合实验室
院士工作站
建设成效
(一)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学生获奖学金、参加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参加学科竞赛、主持或参与科技创新项目基本全覆盖,每年毕业生的就业率均稳居全校之首。近三年,学生参与中国国际“互联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ACM 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全国数学建模竞赛等各级科技竞赛活动获奖56项,其中国家级奖项14项。“天眼情 ”软件系统入选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20年“科创中国”先导技术榜单(广州仅两项)。
ACM 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金奖
获“互联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
(二)教研成果丰硕。近三年,学院获批国家一流专业1个,建设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广东省一流本科课程及校企课程共26门,获批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40多项、发表教改论文50多篇,相关教学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
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三)智能软件产品初现成效。学院与共建企业共同研发了多款智能软件产品,其中面向数学教育的“ 络画板”已成为国内外智慧教育行业的优秀产品,为国家公共资源服务中心及10多个省市资源服务平台、智慧教育行业企业(如希沃、科大讯飞、天喻信息、好未来、腾讯、联想等数十家公司)提供支撑服务。目前 络画板注册教师用户超过100万。
智能软件产品“ 络画板”
(上下滑动查看)
转一转
赞一赞
看一看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