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友为幌子 色诱为手段 这些交友软件亟须整治

核心提示:一些交友软件披着“交友”的外衣,利用“软色情”“性暗示”获取流量,甚至进行诈骗。对此,业内人士和专家表示,对这些交友软件进行整治已势在必行。

正文共2793个字,预计阅读需8分钟▼

同城交友、异性配对、一对一视频……近年来,交友类应用接连出现,逐渐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但是,一些交友软件披着“交友”的外衣,利用“软色情”“性暗示”获取流量,甚至进行诈骗。

近日,某用户因在两款交友App上发布带有性暗示、性诱导的违法违规信息,被海南省互联 信息办公室分别罚款20万元。对此,业内人士和专家表示,对这些交友软件进行整治已势在必行。

部分交友软件沦为“软色情”温床

张先生刷手机时,出现一个非常暧昧的弹窗广告,一时好奇,张先生通过这个弹窗广告下载了一个交友聊天App。

注册后,一个昵称为“迷茫的少女”的 友主动添加张先生为好友,聊天过程中,张先生按照“迷茫的少女”的要求,与其进行“裸聊”。让张先生想不到的是,几分钟后他就被告知,刚才的“裸聊”过程已经被录像。此外,张先生通过手机 注册这个交友聊天App时,手机通讯录竟也被同步复制,“迷茫的少女”告诉他,想要删除“裸聊”视频就要给“她”转账2000元,否则就把视频转发给张先生通讯录里的所有人。

武汉大学 络治理研究院副院长袁康表示,交友软件利用“软色情”“性暗示”等手段获取流量的现象,反映出两个现实问题,一是这类软件的开发运营者并未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对软件传播的内容进行有效的管理,忽视甚至纵容默许一些淫秽色情信息的传播;二是提供软件下载的应用商城或者应用平台,也疏于对相关软件进行合理的审查,没有尽到平台应尽的注意义务。

今年4月,河南省南阳市警方侦破一起交友类 络诈骗案,在5年左右时间内,该诈骗团伙共诈骗7000多人,其作案手段多是通过冒充女性 友身份,利用交友聊天App账 添加受害人,不断编造各种借口诈骗对方的钱财。该团伙规定诈骗时不能骗取大额资金,诈骗金额以2900元为上限。

袁康认为,随着 会发展及互联 技术不断进步, 交 络平台获得巨大发展,成为人们重要的 交手段,但不断出现利用 交软件实现“招嫖”之类的功能,甚至还出现了以色情活动诱发的诈骗、敲诈勒索等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有的受害人到公安机关 警后因为侦查难度较大无果,也有受害人因为羞于启齿而选择自认倒霉。因此,针对在 交 络上出现的色情诱骗行为,除了 交 络平台自身要积极承担起应尽的平台责任外,公安机关对这类案件的侦办力度应该进一步加强,结合用户实名制以及支付账户的实名制,及时有效挖掘和打击 络犯罪,对存在侥幸心理的犯罪分子予以严厉打击。

专家建议强化实名注册

原平方认为, 交需求和情感需求是客观存在的, 交 络平台可以提供有效的途径来满足用户的这类需求,但是 交 络平台也应当尽到合理的注意义务,避免用户的人身财产安全受到侵害。目前仍有不少 交 络平台为争取客户而放松了合规审查,没有严格按照用户实名制的要求以及内容监管的要求为用户提供服务,从而为以交友为掩护的 络欺诈活动提供了温床。

袁康表示,目前,针对部分交友软件传播淫秽色情信息的现象,不论是平台的内容监管义务,还是对诈骗和敲诈勒索的刑事追责,都有比较全面的法律规定。当前最核心的问题是,监管部门以及公安机关对这类案件的重视程度应继续提高,不能因为受害数额小、 会危害性相对不大等原因就疏于管理。

原平方表示,现在还有一些犯罪分子“打擦边球”,利用诈骗罪和敲诈勒索罪的立案标准不同,开展频繁的小额诈骗活动,对于这类情况, 信部门除加大专项整治力度外,公安部门也应当按照涉嫌犯罪的账户流水情况进行一并认定。另外,还要与运营风险高发的 交 络平台的运营商进行约谈,畅通受骗用户的投诉渠道,通过采取封 以及风险标识等方式来防范此类诈骗活动的蔓延,并且要落实用户实名制的要求,以便公安机关锁定嫌疑人身份,方便案件的侦破。

王勇建议,用户应当提高警惕、拒绝诱惑,增强法律意识、证据意识,同时在使用交友软件过程中,要以道德为底线,摆正心态,一旦上当受骗,要及时 警。

·END·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7月3日
下一篇 2022年7月3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