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字发展指数 告(2021)

摘要

出品 | 零壹智库

目录

一、数字经济的历史沿革、新内涵与评价指标体系

(一)数字经济的历史沿革与新内涵

(二)数字经济的评价指标体系

二、数字发展指数实现线性增长

(一)政策驱动

(二)宏观经济整体向好

(三)创新水平持续提高

三、电信业软件业赋能数字产业化快速发展

(一)电信业务支撑能力大幅提升

(二)软件行业较快发展

四、产业数字化迈向新台阶,经济新活力加速释放

(一)互联 基础设施建设优化

(二)产业结构升级

(三)线上消费兴起

五、数字科技转向高质量发展

(一)全要素生产率线性提升

(二)资本投入指数型增长

六、东部地区保持优势,中西部地区呈追赶态势

(一)东部地区数字发展指数遥遥领先

1.广东数字发展领先

2.安徽增速最快

(二)西部地区数字产业化指数增速最快

1.江苏数字产业化指数领跑全国

2.四川数字产业化指数成绩亮眼

(三)东中西部产业数字化增速趋同

1.广东产业数字化表现抢眼

2.浙江产业数字化全国前列

(四)广东北京数字科技发展遥遥领先

1.广东数字科技发展全国第一

2.北京数字科技发展全国第二

七、展望

数字经济的历史沿革、新内涵

与评价指标体系

在衡量数字发展水平之前,我们首先对数字经济的历史沿革进行梳理,据此明确其完整内涵,再构建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

一、数字经济的历史沿革与新内涵

1996年,Tapscott在其专著《数字经济: 络智能时代的希望与风险》中首次提出了“数字经济”(The Digital Economy)这一概念。Tapscott所界定的“数字经济”是互联 与经济融合而生的“互联 经济”。这一时期,与“数字经济”相近的概念还有“知识经济”、“无边界经济”、“ 络经济”和“信息经济”。21世纪初,在互联 继续发展的同时,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 (统称“ABCDI”)等新一代数字技术纷纷进入商业应用阶段。第一、二、三产业迅速将互联 和ABCDI等数字技术应用于生产经营。学界和业界逐渐将互联 和ABCDI等新一代数字技术与经济深度融合的产物视为“数字经济”。2016年, G20杭州峰会将“数字经济”界定为: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 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与通信技术(ICT)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2022年,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并认为,数字经济是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现代信息 络为主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促进公平与效率更加统一的新经济形态。此处的“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主要为互联 和ABCDI等新一代数字技术的融合应用。我们认为,国务院的界定与学界、业界的理解相同,简单讲,数字经济就是互联 和ABCDI等新一代数字技术与经济深度融合的产物。本 告基于数字经济的这一内涵构建指标体系。

二、数字经济的评价指标体系

数字产业化的信息产业方面,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全固定资产投资是信息行业的资本投资额,软件行业平均工资可反映劳动投入,软件业务收入为主要产出;为此,本 告选取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全固定资产投资、软件行业平均工资、软件业务收入作为评价指标。数字产业化的通信产业方面,光缆线路、移动电话交换机是电信业务的核心投入,移动电话普及率、互联 宽带用户数、电信业务总量是其主要产出,本 告选取光缆线路长度、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移动电话普及率、互联 宽带用户数、电信业务总量作为评价指标。

产业数字化即三次产业利用互联 和ABCDI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对生产经营进行数字化改造的过程。产供销是企业的基本经营活动。因此,本 告从数字化生产、数字化供销两个方面评价数字产业化。数字生产化方面,计算机是互联 和ABCDI等新一代数字技术与生产经营融合的关键要素,是企业数字化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硬件投资;Internet应用具有优化企业间和企业内资源配置功能,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域名和 页是互联 应用的表征指标。因此,本 告选取期末计算机台数、域名数和 页数作为数字生产的评价指标。数字化供销方面,通过互联 以电子商务形式完成产品和服务的交易行为,是企业数字化的主要供销形式。为此,本 告选取有电子商务的企业数量、电子商务采购额、电子商务销售额评价数字化供销水平。

图1:数字发展指数指标体系

数字发展指数实现线性增长

2012-2020年,中国数字发展指数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以2012年为基期进行标准化处理(2012年基期为1000),2020年数字发展指数增长至2810.75,年复合增长率为13.79%;同期GDP年复合增长率为8%,全国数字发展指数的年复合增长率远超GDP。我们认为,全国数字发展指数持续上升有政策驱动、宏观经济整体向好、创新水平持续提高等原因。

图2:2012-2020年全国(不含港澳台)数字发展指数情况

图3:2012-2020年全国(不含港澳台)数字发展指数情况

图4: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原因

一、政策驱动

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规范电子商务发展;2015年中国提出“国家大数据战略”;2017年“数字经济”一词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 告》中,此后关于数字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不断深化和落地。

表1:自2017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汇总

二、宏观经济整体向好

2012-2020年宏观经济总体呈上行趋势,为数字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从GDP增速看,2012-2020年中国GDP复合增长率达8%,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实现中国发展奇迹。而人均GDP复合增长率也达到7.7%。

图5:2012-2020年宏观经济增长水平

从居民收入水平看,2012-2020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复合增长率为7.3%,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复合增长率为6.1%。

图6:2012-2020年居民收入与消费情况

从 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看,2012年 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05517.3亿元,2020年达到了391980.6亿元,8年时间翻了一番,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在消费增长的同时,随着互联 、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崛起,信息化、 络化、智能化拓展了新的消费渠道和消费空间,从而拉动了数字经济的发展。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2020年中国电子商务销售额由28825.2亿元上升至189334.7亿元,8年间增长了5.57倍。电子商务销售额占 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也从2012年的14.03%上升至2020年的48.30%,电子商务比重不断上升。

图7:2012-2020年 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电子商务销售额

三、创新水平持续提高

2012年党的十八大 告正式确立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自此中国步入创新发展的全新轨道。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中国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科技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创新主体活力和能力持续增强,国家创新体系效能大幅提升,创新发展也促进了产业与数字相融合。我们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观察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创新水平的提升情况。

从创新投入看,一方面,R&D投入呈上升趋势,2012年中国R&D经费投入10298.41亿元,2020年增长至24393.10亿元,增长了136.86%;R&D占GDP比重也由2012年的1.91上升至2020年的2.40,上升了25.65个百分点。另一方面,研发人员数量持续递增,2012年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全时当量324.7万人,2020年扩大至523.45万人,8年间扩大了61.21%,中国研发人员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庞大的科技人才队伍。

图8:2012-2020年研究实验发展经费

图9:2012-2020年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全时当量

从创新产出看,一方面,发明专利申请量不断增加。2012-2020年,发明专利申请量从652777项增长至1497159项,增长了1.29倍;发明专利申请量占专利申请量比重也维持在30%的高水平上。另一方面,发明专利授权量持续提升。2012年发明专利授权量217105项,2020年增长至530127项,增长了1.44倍。

图10:2012-2020年专利申请与授权数

电信业软件业赋能数字产业化快速发展

数字产业化是数字经济的重要前提,为其他行业提供数字技术、产品及服务支持。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1)》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数字产业化规模达到7.5万亿元,占总数字经济规模19.1%,占GDP比重为7.3%。经历信息及通信技术的不断升级与迭代,中国数字化产业涉及领域逐步拓宽。

图11:数字产业涉及领域示例

以信息产业和通信产业衡量数字产业化水平,结果显示,2012-2020年中国数字产业化指数逐年稳步上升,以2012年为基期进行标准化,2020年增长至2126.50,年复合增长率达到9.89%;其中通信产业自2016年起发展迅猛,2018年通信产业指数超越信息产业指数,2020年通信产业指数增长至2286.12(以2012年为基期进行标准化处理);信息产业指数为1930.04(以2012年为基期进行标准化处理)。数字产业化快速发展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图12:2012-2020年全国(不含港澳台)数字产业化指数情况

图13:数字产业化快速发展的原因

一、电信业务支撑能力大幅提升

数字产业化指标与通信产业指标密切相关,而通信产业的迅猛发展则很大程度取决于电信业务总量的激增。从2012到2020年,电信业务总量高速增长,其中2018年较上一年增长约132%,主要是由当年快速增长的移动数据及互联 业务总量所推动的。2017年以来,通信业积极落实提速降费政策,在取消国内流量漫游资费之后,继续下调国际漫游流量资费,推出大流量资费套餐等优惠政策,百兆宽带已近九成,加快向千兆宽带接入升级。截至2020年底,三家基础电信企业的固定互联 宽带接入用户总数达4.84亿户,全年净增3427万户。其中,100Mbps及以上接入速率的固定互联 宽带接入用户总数达4.35亿户,占固定宽带用户总数的89.9%。全国行政村通光纤和4G比例均超过98%,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地区平均下载速率超过70M,农村和城市实现“同 同速”。

图14:2012-2020年全国电信业务总量情况

二、软件行业较快发展

2012年以来,中国软件行业实现较快发展。从企业数量看,2012年全国软件企业数为245669个,2020年增长至1285534个,增长了4.23倍。从企业收入看,2012年全国软件业务收入247970986.4万元,2020年增长至743509838.7万元,增长了2.00倍。

图15:2012-2020年全国软件企业个数情况

图16:2012-2020年全国软件业务收入情况

产业数字化迈向新台阶,

经济新活力加速释放

产业数字化是指传统产业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主阵地,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空间。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1)》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产业数字化规模达到31.7万亿元,占总数字经济规模80.9%,占GDP比重达31.2%,两者占比均逐年上升。

以数字化生产及数字化供销两个维度衡量产业数字化情况,结果显示,2012-2020年中国产业数字化指数逐年稳步上升,以2012年为基期进行标准化,2020年增长至3480.79,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6.87%;其中数字化供销指数自2013年超越数字化生产指数后,始终保持领先地位。2020年数字化供销指数增长至3830.26(以2012年为基期进行标准化处理),年复合增速为18.28%;2020年数字化生产指数上升至3161.34(以2012年为基期进行标准化处理),年复合增速为15.47%,落后于数字化供销指数。从数字化供销的具体数据来看,2012年,拥有电子商务业务的企业数量23715个,中国电子商务采购额为2.06万亿元,电子商务销售额为3.37万亿元;2020年,拥有电子商务业务的企业数量、电子商务采购额、电子商务销售额分别增长至119785个、10.15万亿元、16.16万亿元,增速分别达4.05倍、3.91倍、3.79倍,实现数字化供销指数的快速增长。

图17:2012-2020年全国(不含港澳台)产业数字化指数情况

具体来说,导致全国产业数字化指数增长的原因具体如图28。

图18:全国产业数字化指数增长的原因

一、互联 基础设施建设优化

2012年,全国域名数为1252.34万个,2020年,域名数增长至6326.51万个,增长了4.05倍,成为全国产业数字化增长的最大推动力。

图19:2012-2020年全国(不含港澳台)域名数规模

截至2020年,中国IPv6地址数量较2012年复合增长率为19.4%。IPv4地址数量为38923万个,较2012年复合增长率为2%,自2011年2月IPv4地址分配完成以后总数基本不变,稳中有升[ IPv4即互联 协议第4版,是英文“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4”的缩写,是 际协议开发过程中的第四个修订版本,也是此协议第一个被广泛部署的版本。IPv6即互联 协议第6版,是英文“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的缩写,设计用于替代IPv4的下一代IP协议。]

图20:2012-2020年全国(不含港澳台)IP地址资源规模

互联 基础设施的优化为产业数字化发展提供基础,使互联 普及度增强,促进电子商务规模、工业互联 等产业发展。

二、产业结构升级

从产业结构的角度看,中国三次产业数字化程度逐步扩张,尤其以第三产业数字化程度最深,且第三产业每年数字化程度增速也最大,产业结构升级有助于产业数字化发展。

图21:2016-2020年数字经济产业渗透率

具体来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三次产业结构在调整中不断优化。2012年第三产业规模超过第二产业,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阶段,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快推进,2020年中国三次产业比例为7.7:37.8:54.5,“三二一”产业格局巩固,产业结构升级拉动产业数字化的发展。

图22:2012-2020年数字经济产业渗透率

图23:数字技术在农业、工业、服务业中的应用

三、线上消费兴起

2012年以来,中国电子商务快速增长。2012-2020年,电子商务企业数量的年复合增长率达18.17%;电子商务销售量的年复合增长率达18.09%,电子商务企业数量与电子商务销售量均呈上升趋势。

图24:2012-2020年全国(不含港澳台)电子商务规模

从消费看,居民消费升级,消费习惯改善直接提高了电子商务销售额,自2013年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以来,居民的实物商品 上零售额逐年提升,复合增长率达到26.8%,成为推动电子商务销售额增长最重要的因素。

图25:2012-2020年全国(不含港澳台)实物商品 上销售额

举例来说,天猫双十一交易额从2012年191亿元,迅猛增长到2020年的4982亿元,8年间增长了25.08倍;而京东618年中狂欢的交易额自2017年首次公布以来也逐年攀升,从2017年的1199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2392亿元,四年间增长了49.87%。

图26:2012-2020年天猫双十一、京东618交易额

数字科技转向高质量发展

数字科技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可从数字科技企业和数字科技创新两个维度进行衡量。在此,我们从上市数字科技企业的投入、运营及产出三个维度衡量数字科技企业的发展水平,从科技创新热度及创新实效两个维度衡量了数字科技的创新水平。

以2012年为基期,2020年中国数字科技指数增长至3658.56,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7.6%。其中数字科技企业指数为2551.94(以2012年为基期进行标准化处理),年复合增速为12.42%;数字科技创新指数为11131.24(由于2012年系数为0,故以2013年为基期进行标准化处理),年复合增速为41.09%,数字科技指数实现大幅增长。

图27:2012-2020年全国(不含港澳台)数字科技指数情况

数字科技高质量发展得益于数字科技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线性提升、资本投入(总资产)指数型增长等因素。

一、全要素生产率线性提升

2012年以来,1113家上市数字科技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均值不断提升,由2012年的4.5126提升到2020年的5.0931,8年间增长了12.86%。

图28:2012-2020年上市数字科技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线性提升

其中2012-2020年上市数字科技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均值前50排名如表2所示。爱施德以2012-2020年全要素生产率7.0545的成绩位列全国上市数字科技企业首位。爱施德的主营业务为数字化分销和数字化零售。其中数字化分销主要包括智能手机、3C数码、快销品分销以及供应链综合服务,数字化零售主要包括苹果、电子雾化器零售,电商+本地化服务以及通信+增值服务。2012年,爱施德全要素生产率为6.2271,2020年增长至7.5101,增速达20.60%。同期全国数字科技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均值由4.5126提升增长至5.0931,增长了12.86%。爱施德全要素生产率及增速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表2:2012-2020年上市数字科技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均值前50排名

二、资本投入指数型增长

2012年以来,1113家上市数字科技企业资本投入(总资产)均值不断提升,由2012年的612684.5万元提升到2020年的1263344.13万元,8年间增长了106.20%。

图29:2012-2020年上市数字科技企业资本投入

表3:2012-2020年上市数字科技企业资本投入均值前50排名

End.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3月1日
下一篇 2022年3月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