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影响不大
不熟悉设计领域的人或许会对Figma的名字感到陌生,但在UI(界面)设计领域,它的名字耳熟能详。作为一款风靡全球的 页版UI设计协作工具,Figma通过把软件开发工作放在云端,让设计团队与各相关方(产品人员、开发人员、决策人员等非设计师团队)皆可实时参与设计,并通过留言、评论、标注等方式进行协作,有效减少了设计偏差和后期返工概率,提高整体协作效率。
受益于团队协作、丰富的开源 区、流畅的操作体验三大核心优势,该公司成为近年来成长速度最快的SaaS独角兽之一,市值已超100亿美元。据长期关注设计工具的 站UX Tools统计数据显示,Figma全球使用率在2021年已达77%,远远甩开了其他同类型软件。在UXtools2021年度设计工具榜单上,不论是使用率还是评分,Figma也都位列第一。
但同时他也表示,对大疆而言,Figma更偏向于UI设计工具,而大疆涉及到UI和 页的版本都比较成熟了,比较容易切换为其他设计工具,因此,此事件短时间内对大疆的影响并不大。
实际上,此前就有不少设计师反映称,Figma在中国市场存在一定程度的“水土不服”,比如不支持中文版本、汉化插件体验不理想、 页加载速度慢、中文字体无法正常显示等,很多国内设计师的个性化需求未能得到满足。这也导致其在国内的普及程度远远不及国外。
“国内大多数团队和个人设计师暂时还不会被波及,”中软国际方案咨询专家战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即使封禁了账 无法使用,Figma 还是会将企业的设计文件以本地文件的形式发送给用户,不会造成资产流失,个人用户也可以及时将自己的文件进行本地备份和转移,保证自己的设计文件安全。部分本土设计软件也支持原有Figma文件的导入,并能1:1解析还原,因此影响较小。”
此外,他还说:“虽然Figma并非核心工业软件平台,但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还有非常多的核心软件是依赖于外国的,尤其是工业设计类软件,最核心的要数Adobe‘全家桶’。例如Zbrush和3DCoat(雕刻软件)、Substance Painter和Mari(模型、贴图设计软件),Unity和虚幻引擎(游戏引擎)等等在国内都很难找到类似的、好用的软件产品。”
市场有补位机会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国内市场上Figma的同类型设计软件很多,其中比较值得关注的产品有三款,分别是目前产品完成度最高的即时设计,背靠蓝湖的MasterGo,以及背靠万兴科技的Pixso。
“相较之下,即时设计的整体差距比较小,大部分核心功能是能够满足的使用者需求的,只是偶尔会出现bug、卡顿等现象。”战腾表示。据了解,“即时设计”已上线鸿蒙HarmonyOS 2.0全套设计资源。该公司透露,在“即时设计”里,用户可以自由使用设计资源进行创作,没有任何限制,并且工具也是完全免费的。
蓝湖旗下的MasterGo目前已能支持 500人在线协同设计,支持图层量 10 万级别的大型项目。在数据导入、导出性能方面,表现亮眼。该公司透露,Figma封停事件发生后,MasterGo官 流量当天暴涨超过平时10倍。
Pixso则是由万兴科技孵化,全面覆盖原型、设计、交付全流程,性能方面可以数十万图层在一个画布上随意缩放操作,格式上更是兼容sketch,figma,xd等各种格式,让企业迁移成本大幅降低。母公司万兴科技给予了其强大的资源与技术支持。
赛迪顾问业务总监、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研究中心总经理高丹指出:“UI设计企业本身内涵是SaaS服务基础上完成的设计,对于这批企业来说快速提升产品的素材采集能力,提升服务的稳定性和流畅性相对比较重要。”她认为,Figma产品优势不容忽视,比如打开浏览器后可以直接解决跨平台问题,可以适用于各种操作系统,在素材采集和上下游协作方面都有较好的功能。就目前来看,国内同类型软件还有提升空间。
“国内这些设计软件的功能和侧重点皆有不同,虽然已经‘够用’,但距离‘好用’还有距离。”李云翔介绍说道。比如墨刀缺点在于对交互效果、控件组合、操作面板的选择都不够灵活,内置交互效果包括点击、滑动、滚动等,做高保真原型的时候不够用;即时设计大文件性能还有些差距;蓝湖MasterGo功能相对简单、新功能更新周期慢等。
但高丹指出,软件产品的功能提升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经验和积累问题。此次Figma封停事件恰好给本土同类型设计软件带来了市场补位的机会,让它们有望通过不断试错来打磨升级自身技术,获取更多认可,成就下一个中国版的“Figma”。
云软件谁来主导?
与此同时,国内同类型设计软件也捕捉到了一波发育机会。如Pixso已经完成了千万级种子轮投资。蓝湖在2021年完成了三轮融资,C+轮融资高达10亿元。即时设计也在一年内连续融资到B 轮,吸引了高瓴创投、SIG 海纳亚洲、源码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参与。他们都提供的是云端的软件服务。
其实不止是他们,“云化”作为工业软件摆脱种种桎梏、走向轻量化发展的重要方式,已经近年来全球工业软件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海外达索、西门子、Autodesk等工业巨头纷纷带头做出相关布局。在国内,工信部此前发布的《“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也明确指出,要加快推进工业软件云化部署。用友、金蝶、三维家等工业软件厂商与华为云、阿里云、腾讯云等云厂商合作也在不断深化,云软件赛道上的竞争日益激烈。
产品性能被认为是云软件能否获得市场认可的关键。高丹表示:“伴随着云计算等技术的不断成熟,云改变了传统的IT架构,国内软件企业要抓住机遇,在拓展国内市场的同时,抓住时机探索国外市场,积极积累用户经验,提升自身产品性能。”
工业软件的云化需要 会各界协同推进。“我们当工具使用者太久了,以至于忘记了我们也该具备独立制作工具的能力,甚至没有考量过开辟新的工具和制造标准。这次事件让 会各界把更多注意力放到了工业软件上。”战腾指出。
他认为,一方面,应该加强与工业、云平台领军企业的联合研发能力,建立良性循环的生态体系;另一方面,需要加大整体研发投入,工业软件云化投资收益期比较长,企业自主跟进的意愿相对有限,整个行业仍需更多来自国家层面的支持和用户需求层面的驱动。
此外,李云翔建议,中国工具软件企业有必要重新审视技术框架和开发路线,提高自主创新水平和开源软件的比例。同时,加强核心技术研发、加强各层次人才培养,加强分工与协作,将成为中国工业软件发展的必由之路。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