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研究

一、引言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学校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产生了越来越多的业务数据。审计对象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纸质凭证或电子账套,而是大量业务数据和外部数据。因此运用信息化技术开展审计,加强审计技术方法创新,提高审计信息化管理水平已经成为促进新时代审计事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二、新时代高校内部审计

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是审计对象的信息化,促使审计信息化势在必行。二是高校资金规模不断增大,工作方法创新、提高效率较为迫切。三是经济业务日趋复杂,传统审计模式无法满足要求。四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对内部审计工作提出更高要求。

三、高校审计信息化建设现状

1.高校审计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目前高校审计信息化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信息化水平大幅落后于财务、资产、科研等业务系统的建设,大数据审计理念、理论研究与应用实践还不够深入,无法满足对高校日趋复杂的经济活动管理审计需要。

2.重视程度不够,缺乏资金支持。学校信息化建设主要侧重于服务于师生的业务系统建设,未将审计信息化建设纳入学校整体信息化建设规划中,缺乏足够的资金保障。

3.缺乏精通审计业务和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高校审计人员知识结构主要覆盖财务、经济和工程管理等方面,开展信息化方面的在职教育和培训较少,缺少既精通审计业务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很难实现审计业务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充分融合。

四、高校审计信息化建设的

目标与意义

1.完善内部审计管理系统,提升审计质量和效率。完善内部审计管理系统是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审计全流程信息化管理,满足审计项目组织实施、业务指导、过程控制和决策支持等管理需要,提高审计作业标准化,整合调配优质审计资源,提升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

2.加强审计成果运用,服务学校内部治理。加强审计整改信息化建设,实现 上整改跟踪和现场核查相结合,通过对账销 方式,推动提升整改效果,做实审计监督后半篇文章,服务学校内部治理。

3.构建标准数据体系,健全内部审计数据采集机制。结合学校信息化建设情况,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审计数据采集机制,通过实时获取或离线导入的方式将审计所需数据归集到数据库。

4.推进数字化审计方式,拓展审计监督的广度和深度。从审计业务问题入手,通过构建审计分析模型,将数据挖掘分析技术与业务数据充分融合,逐步形成“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系统研究”的数字化审计方式。

五、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

平台功能构想

审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不能一味照搬,需要结合学校审计工作重点及信息化水平,在充分调研分析的基础上,逐步推进审计信息平台建设。

1.审计管理系统

审计管理系统是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能够有效提高审计管理水平,加强审计成果利用。审计管理系统主要包含审计计划、项目管理、审计资源、审计成果、审计标准、审计知识、档案管理、审计对象、整改跟踪和外部审计等功能模块。

通过在线整改跟踪模块,自动提醒被审计单位定期持续整改反馈,审计或业务归口部门进行整改评价,提升整改效果,实现审计整改由治标多治本少向标本兼治转变。同时支持对外部审计、巡视发现问题的整改跟踪。

2.审计作业系统

审计作业系统是审计项目成员的协同工作平台,包含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审计文书、项目归档、审计整改、项目台账等功能。在传统审计业务中,由于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不同,造成审计质量参差不齐、进度无法跟踪和重复工作等问题。通过审计作业系统能有效提高审计作业的标准化,降低审计风险,提升审计质量。

3.大数据审计系统

面对日趋复杂的经济业务活动,审计工作需要提高从海量数据中挖掘分析并找出疑点的能力,从“经验导向”向“数据导向”转化。大数据审计关注的是整体数据的趋势分析和相关关系,审计分析模型的构建难点在于审计业务问题的定义,解决此项问题的不是计算机专家,只能是审计人员。随着高校数字化校园和智慧校园的建设,部门间的数据壁垒已逐渐打破,为数字化审计的开展提供了良好基础保障。

4.审计驾驶舱

在上述系统建设完成且运行流畅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审计驾驶舱建设。该模块主要以图表形式向校领导和管理层展现各类审计数据,包括项目进度、审计问题、整改情况等,为领导决策提供有力支持,达到审计结果的再利用。

六、高校审计信息化建设的

注意事项

1.加强组织领导,审计部门全员参与

学校强有力的领导、各业务系统遵循统一的数据标准是审计数据采集机制推进的前提,也体现了学校电子数据的管理和利用水平。在审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通过审计部门全员参与实施,能有效提高对信息化和大数据审计的认识。学校需要支持和鼓励审计人员参加信息化方面的培训,通过审计信息化建设培养一批精通审计业务和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2.加强系统安全,提高 络安全意识

审计系统涉及学校历年审计发现问题和财务等重要经济数据,系统遭到破坏后将对学校产生重大影响。在审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加强系统安全等级测评,满足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相关要求。同时加强审计人员保密及信息安全教育,提高 络安全意识,明确电子数据管理和运用等相关人员的责任,制定系统操作和权限管理规范。

3.加强与学校OA系统融合,提高执行力

各高校已建立较为成熟的OA办公系统,实现了公文及业务的便捷审批。在审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与学校OA系统充分融合,借助OA系统的执行力与便捷性实现审计相关环节的审批。对于简单的审批操作,领导、被审计单位或其他人员可直接在OA系统中办理;对于复杂的业务办理操作,可通过OA系统跳转至审计系统进行材料补充等操作。

4.选择合适且具备长期技术支持的软件供应商

不同供应商的信息化软件侧重点不同,高校在审计信息化建设中应选择适合自己业务的软件产品。同时审计信息化建设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学校审计工作与信息系统充分磨合,审计分析模型也需要经过长期校验优化,选择一个能够长期提供高质量技术服务及不断迭代升级的软件供应商。

文章摘自《中国内部审计》杂志2022年第3期(节选原文部分内容)

目前120000+人已关注我们,您还等什么?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4月22日
下一篇 2022年4月22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