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世界杯正热。有的队只盼着能在卡塔尔多呆几天,有的却是冲着冠军去。
车圈儿也是,有的还在想办法扭亏为盈,有的却能霸榜冠军。在大型豪华SUV的国内销量榜上,宝马X5就是后者。不出意外2022年会是,2021年已是,2020年也是,2019、2018、2017年全是。
咱就是说,它自世纪之交诞生后就一直成绩不错。
上世纪九十年代对于豪华汽车圈来说并不平凡,涉足“城市SUV”这新物种的事儿被频繁列入各家董事会议题。那会儿路虎还在宝马旗下,揽胜的顶级越野技术都在宝马抽屉里,宝马推出一款既成熟又有别于揽胜的城市SUV易如反掌。于是,1999年1月,兼顾越野能力和多功能性,同时强调操控性和舒适性,流淌着宝马运动基因的第一代宝马X5就在底特律车展上亮相了。
还记得2001年的贺岁喜剧电影《大腕》。第一代X5在片中多次出镜与中国观众见面,戏里是“国际大导演泰勒”的座驾。如果那会儿有微信和抖音,估计传播流量会大得不得了,因为信息重量级相当于世界杯上出现一位上演帽子戏法的新球员。
偶尔,现在路上还能看到第一代宝马X5。那时开着它的人们,如果到今天财富还没上亿,就算家道中落。
首代X5以一颗4.6L V8引擎赢得“全球最快SUV”标签,历经7年卖出63万辆后,第二代X5于2007年上市。新车造型继承了老款的精髓,但比老款大一圈,轮廓变得更加圆润,更有肌肉感。在轴距加长11厘米并首次推出七座版的同时,缔造出更为舒适的座舱,进一步提升公路操控性能,加深“驾驶机器”的烙印。
第二代X5更注重豪华感的营造,木制装饰板和软性材质的使用明显增多,“大鸡腿挡杆”首次出现。HUD抬头显示器、倒车影像、后座DVD、iDrive操作系统等创新科技配置,在那个时代都是走在流行前沿的代表。这一代X5只卖了6年,但销量却达到近70万辆。
2013年推出的第三代X5整体轮廓变化不大,不像第一代那样让人印象深刻。但它内饰焕然一新,甩掉过往不够豪华精致的帽子,还在驾乘感受上下足功夫,CDC可变电磁悬挂让它更加舒适。这一代也是同级第一个引入插混和2.0T涡轮增压发动机的车型,配合当时最新的8速手自一体变速箱和BMW xDrive智能全轮驱动系统,实现了绝佳的高效动力输出,不断将宝马一直以来引以为豪的“运动操控”推向新高。
2018年是第三代X5的第5年,宝马基于CLAR平台打造出全新的第四代X5,迭代之快令人咂舌。第四代车身结构重新设计,双肾隔栅显著加大,内饰变化翻天覆地,水晶档杆闪亮登场;越野能力再次得到重视,越野套件和越野模式专业强悍。
第四代X5绝对算得同级最均衡的一款车,因此销量扶摇直上。尤其在中国,从此坐定销冠宝座不挪窝。为了扩大战果,2022年3月,宝马在沈阳大东工厂投产的全新一代BMW X5上市,人称“国产X5”。
于是问题就来了,很多车友问国产X5质量靠谱吗?就算不纠结这个问题的车主,也很多在提车后连夜把“华晨宝马”四个字抠掉。
其实大可不必多虑。在宝马全球31家工厂的质量排名中,华晨宝马沈阳生产基地仅次于德国柏林工厂排第二,比美国工厂的质量都要好。投资76亿元人民币的沈阳新大东工厂扩建升级后已成为宝马全球数字化、现代化程度最高的生产基地之一。而目前中国销售的进口X5主要来自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的斯巴达工厂和泰国的罗勇工厂,在生产环境和技术能力上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在宝马全球统一标准的生产线软硬件及流程管理之外,BMW对于国内零部件供应商在质量标准要求方面也始终遵循全球统一标准。身在制造业大国,中国本土的供应商们做到完全符合甲方的要求并不难。
国产X5的轴距和X7一致,相比进口X5增加的13厘米几乎全部留给后排,令车内空间堪比大型MPV。除车长略短11厘米之外,高度和宽度竟然超越X7。它还专为中国市场对座椅舒适度进行优化。座椅包裹了Sensafin高级软质合成皮,触感细腻。同时,座垫以及靠背厚度增加1.5厘米,后排座椅靠背倾躺角度更大可至31度,并配备舒适型头枕,保证车内所有人员都能拥有舒适的驾乘体验。
动力方面,直列6缸的3.0T当然要快1秒多,但2.0T发动机最大功率245匹马力,峰值扭矩400NM,零百提速也只需7.3秒,并且没有采用48V轻混,赢得更多青睐。在中国市场,国产X5销量中的六成以上是2.0T车型。
相比进口宝马X5、奔驰GLE和奥迪Q7,全新X5其实并没有因为国产就在价格上便宜太多,与部分车友的期待稍有差距。但是我认为这四款车放一块儿比技术、做工、用料和配置水平,可以说确实难分高低,但相比之下国产X5显然更加宽敞和舒适。好的驾驶和乘坐感受都是刚需,谁把这两点都做到最好,谁就会成为销冠。这很公平。
宝马X5虽然是一款豪华SUV,但一直给消费者的印象是操控标签更突出。国产X5则一步到位成为宝马全系车型里最舒适的一款产品,对于绝大多数够预算的车主来说,60.5万元的起售价,可以闭眼入手。
宝马X5的国产让这款已经本就强大的车型再次提升核心竞争力,并且正在迫使对手车型们不断加快国产速度。如果现在还在为国产还是进口犹豫,现在大可打消这方面的顾虑。中国制造业已经向中国“质”造和中国“智”造转型。在全球统一标准下,车型素质才是我们的唯一考量标准,与产地无关。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