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预警:有亲属在境外留学、旅居的,要警惕了!

导 读

近期,诈骗犯罪分子瞅准国外留学、旅居人员家庭经济条件普遍优渥,诈骗得手获利高的实际,通过“黑灰产”拿到受害人详细信息后实施精准诈骗。2022年11月,我省某市先后发生两起针对有境外亲属人员的冒充公检法诈骗案件。两起案件的受害人分别有子女、亲属在澳大利亚、加拿大留学或旅居情况,单案损失均超过500万元。一起来看看嫌疑人的诈骗套路。

受害人

王某,女,58岁

王某女儿在澳大利亚留学,准备毕业后留在澳大利亚工作,王某已经着手办理移民,准备移居澳大利亚。

2022年10月7日,王某前往澳大利亚悉尼照顾女儿,10月27日,其在悉尼的家中接到一个来自悉尼当地的座机电话,对方自称是澳大利亚卫生局工作人员,称王某一个在中国国内注册的138 码在悉尼的一家医院做过登记,现在这家医院出现了“疫情”,使用过该 码的人需要居家隔离。王某告知对方自己没有使用过该 码,对方随即告知王某个人信息被泄露,可以协助向中国国内 警。

对方将电话转接到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接警人员自称王昊,答应立即帮其核实手机信息泄露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王某听到接警人员和其他公安部门的对话,让王某更加相信对方。对方查询完毕过后,告知王某涉嫌罗飞跨国洗钱案,并称其在招商银行开设了一个账户,这个账户涉嫌帮助罗飞洗钱,需要王某提供其个人名下国内外所有银行卡卡 来配合调查。

王某将名下所有银行卡卡 提供给了对方,对方又让王某下载了某软件,让王某通过该软件把操作手机银行的视频共享给对方。对方称这样操作是为了方便金融监管局审查其历年的银行流水,以此来证明王某的清白。同时向王某提供了一个建设银行手机银行的用户名和密码让其登录,王某按对方提示登录好手机银行后,发现这个账户绑定的就是自己的建设银行卡,且手机银行里已经设置了多个转账账户,都是某某检察官等。对方说这些账户都是金融监管局的安全账户,让王某给这些账户转钱。10月29日至11月30日期间,王某向对方提供的多个账户转账共计508万余元。

受害人

李某,男,55岁

李某是一名教师,妻儿目前旅居加拿大。

2022年10月27日,李某在上班时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称李某在北京有健康码“红码”记录,李某告诉对方自己没去过北京,对方表示李某的信息可能泄露,要求其向北京密云警方 案,于是把电话转接到了北京市公安局密云分局。

接电话的“张警官”告诉李某其个人信息涉嫌一起成都的“潘峰”重大诈骗案,并以案件正在办理中为由要求保密,让李某在手机上下载了一款通讯软件,然后告诉李某曾在北京办了卡,以一万二千元的价格卖给了他人使用。李某解释后,“张警官”称要请示上级,然后让李某和“王警官”通话。“王警官”称有人指认给了李某五十万元赃款,事情很麻烦,要通过法官问一下,然后又让李某找“张警官”。

11月8日,“张警官”给李某发了一个逮捕令和一个资金冻结通知,要求李某加了一名叫“张洪”的法官,介绍张法官是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主任、书记,看张法官能不能给李某想办法。张法官告诉李某,因为潘峰在成都本地势力很大,现在是由北京异地办案,并称潘峰的住处搜出了两百余张银行卡,其中有一张是李某的,需要李某提供证据自证清白,不然就要冻结李某的资金。按照张法官的要求,李某把现有的钱转到了他指定的账户,随后又以儿子要回国买房子为由向朋友借钱,借到的钱都转到了指定账户。

11月22日,张洪法官告诉李某,说提审的两个嫌疑人都指认李某今年6月贩卖了学生家长信息,对方给了李某一百多万现金“好处费”,现需要李某再转两百万保证金才能办理取保候审。于是李某到银行准备把妻子卡里的钱转走,但因为其妻在国外,超过二十万的交易不能转出,张法官要求李某继续找朋方借钱。李某再次找到朋友借钱,朋友提醒李某可能被骗了,此时李某才反应过来,到派出所 案,此时总计被骗767万余元。

骗局套路解析

首先,诈骗分子冒充新冠疫情流调人员给受害人打电话,称受害人信息曾在某疫情发生地出现过,若受害人告知对方自己未到过相关地方,诈骗分子立即说可能当事人信息泄露了,将电话转给公安机关帮助解决,让受害人下意识认为自己信息的确已经泄露。

诈骗分子同伙假冒公安机关人员与受害人联系,假装进行查询,然后告知受害人的身份信息、银行卡、电话卡等信息的确被泄露,且涉嫌诈骗、洗钱或涉嫌散布疫情造谣信息等等犯罪活动(再次通过公安机关的公信力强化受害人其个人信息已泄露的意识)。以案件正在调查中需要保密或受害人当地公安机关有内鬼为由,要求受害人配合调查,不能走漏消息,不能告诉其他任何人(包括父母妻儿),使受害人处于紧张状态。此时受害人已对自己个人信息泄露深信不疑。由于害怕自己和家人受到牵连,急于自证清白,不自觉地便掉入诈骗分子的套路当中。

诈骗分子另一批同伙上场,冒充警官、检察官、法官等,要求受害人通过“出具经济实力证明”“资金优先清查”“办理取保候审”“资金回流”“缴纳保证金”来“自证清白”,消除涉案嫌疑,并引导受害人将资金转入诈骗分子指定的账户内,或引导受害人下载远程手机控制软件、录屏软件等,由诈骗分子远程操作手机、通过录屏软件收取验证码等方式操作转账、 贷等,再将受害人的所有资金转至诈骗分子账户。

冒充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工作人员进行诈骗是一种常见诈骗套路。诈骗分子以当前疫情形势为切入点,根据特定群体设计出不同的诈骗剧本,先是通过涉疫问题麻痹受害人,让受害人下意识默认自己个人信息泄露,再冒充警察强化受害人信息泄露的意识,并对受害人进行恐吓,之后再一步步诱骗被驯服的受害人进行转账操作。

  “熊猫反诈”温馨提醒  

本人或有亲属在境外留学、旅居的朋友要注意以下几点:

1.接到电话称本人涉案的,立即挂断并拨打110 警。

2.公检法机关没有所谓的“安全账户”,不会让公民转账汇款,更不会在电话中索要当事人银行卡 、密码、验证码等信息。

3.办理子女留学、跨境旅游、移居等涉外业务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在通过中介代办代理时,一定要找正规的有资质的公司,注意保护本人及亲属的个人信息,避免被不法分子掌握利用。

4.96110是全国公安机关的预警劝阻电话,一旦有96110打来电话或发来短信,说明你正在遭遇诈骗,一定要立刻接、立刻看。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11月13日
下一篇 2022年11月13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