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PKPM结构软件将在2021年8月27日发布V6版本程序,该版本软件全面升级,尤其在结构设计中涉及方案变更、方案对比、增量修改、灵活定制计算书、施工图及施工审查等各个环节做了系统的优化,为设计师进行反复方案的变更提供了系统高效的解决方案,大幅度提升结构设计效率。施工图审查软件基本实现强制条文及规范审查要点全覆盖,让设计结果更安心。
目录
01.高效的设计方案变更——智能衬图
02.设计方案间的对比和同步——工程对比
03.快速把工程中已布置构件复制到其他部位——格式刷
04.快捷批量调整墙垛长度——双击数字修改墙长
05.一键高效布置各种特殊构件(墙洞、板洞、悬挑板、板上局部面荷载)——捕捉衬图直接布置
06.计算效率进一步提升——云计算及活荷不利布置
07.解决减隔震设计难点、痛点问题——PKPM-GJ及PKPM-JZ更简单、更直接、更智能化的设计
08.后处理结果专业深化——指标汇总细化、轴压比及组合内力输出更符合设计师高级需求
09.施工图软件——帮用户出好第一版施工图
10.基础抗浮验算结果更直观——为基础的抗浮安全保驾护航
11.重构的基础施工图——符合用户出图习惯
12.施工图审查软件——让施工图出图更安心
13.解决设计师棘手的问题——支持砌体结构和钢结构、混凝土结构的整体分析
09
施工图软件
——帮用户出好第一版施工图
以前设计师一直觉着施工图不好用的问题:
对于自动生成的施工图,设计师一直觉着程序在图层、钢筋选择、文字避让、样式标注、现行标注等方面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绘制的施工图不满足设计师的需求,导致很多设计人员宁可自己手工画图也不愿用软件去出图。
V6版本给出的解决方案:
施工图模块V6版本主要目标是,旨在“帮用户出好第一版施工图”。本版本软件在图纸的准确性、专业性有了很大的提升。
一方面夯实基本功,把最基本的模板图,从图层定制到规范细节表达,争取为用户提供一版精确的模板图。
另一方面,巩固核心的选筋,优化算法,丰富参数,综合考虑受力的合理性,配筋的经济性,施工的便利性,使选筋符合工程经验和设计师习惯,大大减少人工调整量。
同时,我们也尝试引入了AI技术,与传统技术结合,让新科技助力传统行业的大进步。
全新的选筋算法:综合考虑受力的合理性,配筋的经济性,施工的便利性,可实现参数控制配筋,符合工程经验和设计师习惯,解决了用户提出的自动成图软件的很多选筋问题,大大减少人工调整量。
图22 软件纵筋选筋界面
图23 梁施工图自动避让效果图1
图23 梁施工图自动避让效果图2
10
基础抗浮验算结果更直观
——为基础的抗浮安全保驾护航
以前设计师抗浮计算存在的问题:
设计师对整体抗浮尚可以按照规范的要求,使用软件进行整体的抗浮计算,能够保证整体抗浮的安全性,但是对于局部抗浮验算就存在各种细节问题,导致有些结构的局部抗浮失效。软件虽然提供了整体的有限元计算功能,可进行整体抗浮验算,也可进行局部抗浮验算,但是设计师还是希望能按照每个竖向构件(柱、墙)的抗浮验算结果进行局部抗浮的把控。
V6版本给出的解决方案:
软件在“结果查看”菜单增加“抗浮设计”菜单。用户可直接在该菜单下进行结构整体抗浮稳定性验算及局部抗浮稳定性验算,可查看抗浮工况下及抗浮组合下的位移及反力结果。
图23 整体抗浮及局部抗浮验算
整体抗浮验算会输出整个结构基础底板范围内的抗浮稳定性验算结果。分区域抗浮稳定验算,点击该项后,需要用户手工框选需要进行抗浮验算的区域,程序会输出每个指定区域的抗浮稳定验算结果。
对于局部抗浮稳定性验算:输出每个竖向构件(柱、墙)的抗浮验算结果。单构件抗浮验算的时候,这里输出抗浮力G包含上部恒载、基础板自重、抗拔锚杆或者抗拔桩的抗拔承载力,且是考虑抗力系数后的值。水浮力Nw为单构件分担的水浮力值,是考虑抗浮重要性系数后的值,Kw=G/Nw为安全系数。
图24 局部抗浮稳定验算结果
11
重构的基础施工图
——符合用户出图习惯
本版程序基础施工图模块做了整体重构,按国家规范图集绘制基础施工图,同时可以按列表方式出图。重构以后的施工图模块功能设置及出图效果预期更符合用户习惯。
图25 基础施工图
12
施工图审查软件
——让施工图出图更安心
V6版本施工图审查软件基本实现强制条文及规范审查要点全覆盖,同时软件优化校审数据处理,展现了更全面的校审功能,并且采用CAD方式打开图纸,适应用户操作习惯,显著了校审提高效率,同时提升DWG+WPJ校审方式的速度以及准确率。
图26 层间梁标注识别结果示意图
图27 优化校审结果表达
13
解决设计师棘手的问题
——支持砌体结构和钢结构、
混凝土结构的整体分析
对既有建筑进行加固改造的需求日益增长。V6版本的混凝土鉴定加固模块支持砌体结构和钢结构、混凝土结构的整体计算。可以更好地支持采用消能减震技术进行抗震加固的整体计算。
图28 砌体结构、钢结构、
混凝土结构整体分析模型
在既有建筑改造过程中,常在砖混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结构上直接加建一层轻钢结构。对新建的钢结构楼层不能仅仅进行与下部结构分离的建模计算,“分离”的模型不能计算出加建部分的真实地震作用,应对整体结构进行抗震计算。V6版JDJG可以更好地支持多种材料结构的整体计算。
结语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