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技术生态,英特尔与生俱来的“源代码”

在商业世界中,跨越“S型曲线”实现二次增长是几乎所有企业的追求,也是让企业实现永续发展的不二法门。上世纪80年代,英特尔将主营业务从存储器进军到微处理器,成功跨越了业务和技术的双重不连续性,并在此后凭借坚实的底层技术和创新产品相继驱动并定义了以PC、服务器等为代表的产业生态。自此,由硬核技术驱动的生态这一“源代码”深深地埋在了英特尔及其生态的底层。

正如英特尔CEO帕特·基辛格所强调:“任何一家公司都必须为开放生态系统创造具有吸引力、便捷、安全、更好的体验”。对英特尔这样一家更主要面向B端的科技企业而言,硬核技术不是也不能孤立存在,必须与合作伙伴、用户等一起,将英特尔的算力与各种不同的终端设备、解决方案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才能让算力真正发挥出来,进而形成了英特尔特有的硬核技术生态。

构建硬核技术生态,助力异构计算腾飞

英特尔研究院副总裁、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宋继强曾表示:“如今已经进入到新的技术周期,底层技术的创新至关重要。”他认为,面对新概念、新技术、新应用的出现,英特尔坚信通过底层技术的革新,不断寻求突破,能够加速推动产业发展。

英特尔对硬核技术不吝投入,坚持底层技术创新,一如既往地通过制程工艺、封装和架构等方面的创新来推进摩尔定律。去年7月,英特尔公布了公司有史以来最详细的制程工艺和封装技术路线图,展示了一系列底层技术创新以及两项突破性制程技术:英特尔近十多年来推出的首个全新晶体管架构RibbonFET,以及业界首个背面电能传输 络PowerVia。而随着半导体埃米时代的到来,英特尔更新的节点命名体系将创建一致的框架,来帮助客户和行业对制程节点演进建立更准确的认知。面向异构计算趋势,英特尔已成为包含CPU、GPU、FPGA、AI及其他加速器等多种计算架构的XPU公司。诸如此类的“硬核”技术就像是英特尔打下的算力“地基”,挖的越深,地面之上的建筑才能越宏大、越稳固。

(英特尔制程工艺技术路线图)

不仅如此,英特尔在神经拟态计算和量子计算等更为前沿的计算领域布局,以积极姿态开启面向未来的计算之门。身为一家整合了最多计算类型的公司,英特尔得以能够集生态之力,改善行业中各家产品“各自为营”的现状,形成具有旺盛生命力的计算生态——英特尔居中提供核心算力的保障,而“inside”周边以及更开阔的“outside”地带,则交由更多的生态伙伴共同完成,这也被称之为一种平台战略。

以硬件之矛扎入软件之域

当然,这并非能够概括英特尔这部“运算大脑”的所有精妙之处,毕竟技术的发展本身是不连续性的,英特尔必须不断跨越技术的不连续性,同时担当起生态守业者和拓荒者的双重角色,以使得生态在贫瘠程度不同的土壤扎根生长。

(软件的三个层级)

正如英特尔CTO Greg Lavender所说:“英特尔的技术加速了边缘计算的增长,在云和数据中心上运行着世界上至关重要的服务器工作负载,并提供高质量和安全的软件作为‘机器的灵魂’。自英特尔创造了第一个商用微处理器以来,软件就一直是我们工作的核心。”英特尔对软件的重视由来已久,其对Linux内核的贡献多年保持全球第一;在全球,英特尔有超过19000名工程师,即使将他们单独视作一个公司的团队,其规模在全球纯软件公司领域也非常可观。

以英特尔着力打造的oneAPI为例,它提供开放、统一的跨架构编程模型,旨在简化跨多架构的开发过程。oneAPI让开发者在一个开放、基于标准的编程环境中,打破基于单个厂商的封闭式编程模型的限制,为加速计算提供出色性能,并且允许代码持续迭代。它提供了一个单一、开放和统一的编程模型,简化跨不同架构的开发工作,让开发者能够摆脱专有语言和编程模型的束缚。

(oneAPI在全球已获得广泛的业界支持)

可以说,XPU+oneAPI构成了英特尔独特的优势,为未来的异构计算构造了新的软硬件技术生态。正是在这种实力的支撑下,英特尔得以整合优势,开放资源,与 会各界、产业合作伙伴一道协同创新,推动行业不断向前发展。就像那句灵魂拷问,我要的只是墙上的一个孔,为什么你非要给我一个钻孔机?用户需要的,是最恰当的算力,而异构计算为用户创造了灵活性,英特尔通过oneAPI提供统一的架构编程模型,在底层支撑并持续激发异构计算的灵活性,让生态快速扩展成为可能。

拥抱开源,成为“新物种”

在英特尔软件和先进技术事业部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谢晓清看来,英特尔已经不能用纯硬件公司来定义,而是软硬混合的一个“新物种”。在专注硬件的同时,英特尔也通过近2万名软件工程师为市场提供配套的软件支持。这些软件支持不仅面向商业市场,更面向开源 区。“英特尔坚信,开源这一软件形态所提供的庞大创新力是支撑数字时代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是英特尔愿意长期投入、长期支持的重要领域。”谢晓清表示。

如果把开源和非开源的界限比作南北气候划分的秦岭,那么并不是说哪一方的气候和环境就一定会更好,而是充分体现了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决定了附着其上的生物特性,而南北合璧构成了中国的地质地貌和气候、生物的多样性。英特尔拥抱开源就是尊重这种多样性,开源软件能够大幅降低CSP、ISV们的创新成本,另一方面,丰富且活跃的开源 区也为技术的自由成长提供广泛的空间和无限可能。

除oneAPI项目外,英特尔还大量参与到Pandas、scikit-learn、MXNet等目前热度非常高的开源 区,以代码贡献来帮助项目更好的使用英特尔硬件,促成开源项目的未来成功和持续繁荣。还有“AI实践日”这样的活动,它是诸多开源活动的重要一环,它涵盖边缘到云端、至强平台到MovidiusVPU的一系列人工智能实践学习课程,英特尔的工程师们从实际应用案例中精选经典的设计及优化实例作为蓝本精心制作,并担任导师。可以说像一个有效的“管道”,能够第一时间把英特尔这些优秀的工具、优秀的技术传递到开发者那里,缩短从英特尔到市场、客户的距离。

(AI实践日)

毋庸置疑的是,足够硬核的底层技术是实现这一切的基础,没有强大的软件和硬件,计算能力便无从谈起。可以说,英特尔拥抱开源是双方的彼此成就,就像云朵不断在空中相遇和积聚,并最终落下了滋养大地和万物的雨水。

人才培养,英特尔要做“时间的朋友”

在英特尔构建硬核技术生态中,人才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而这一过程中,除了积极的布局和操作之外,最平淡无奇却又影响成败的因素就是做时间的朋友。从时间的维度,对英特尔来说,“未来仅有一种成分构成,那就是当下”。

如今,经过多年的布局,以北京的英特尔中国研究院和上海的英特尔亚太研发中心为核心,英特尔与学界和产业的合作可以用纵贯南北来形容。2005年成立至今,英特尔亚太研发中心已经为各大高校提供了5000余个工作实习岗位,英特尔中国研究院已成为定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英特尔中国研究院与清华大学联合有关物联 和仙境移动计算技术的研究中心,还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同打造急诊危重症医学的“连续性医疗体系”,构建数字化医疗新生态等等。

推动行业标准建立,避免“重复发明轮子”

对硬核技术生态而言,行业标准就是“施工图”,这张“施工图”体现了合作伙伴在共同参与生态建设的过程中,所应当采用的技术规格、方法或者步骤等。如果没有标准,那么“重复发明轮子”将不可避免,生态的支离破碎也将带来无尽的麻烦。

英特尔在推动开放平台和塑造行业标准方面有深厚底蕴:如USB、Wi-Fi、蓝牙等,以及支持这些标准的软件和API。又如,英特尔与阿里巴巴、思科、戴尔EMC、Facebook、谷歌、HPE、华为以及微软联合宣布成立CXL开放合作联盟,共同合作开发CXL开放互连技术。CXL是一个开放性互连技术,能够为处理器(CPU)和专用加速器的计算密集型工作负载带来显著的性能提升,并消除瓶颈。

在与各类行业标准组织的长期合作中,英特尔的目标非常明确,确保现有标准能够与时俱进,满足用户不断增长的新需求,与产业伙伴共同进步。

可以说,硬核技术生态作为英特尔基因中“源代码”,它定义并“规定”了英特尔的发展方向,技术不是炫技,而是高效率的创造价值,而这种价值是多元的,它最初的动能可能来自于英特尔,但价值的释放程度却不完全取决于英特尔,而是这片新土壤、新生态的综合“肥力”。从这个角度讲,没有硬核技术生态的驱动,就没有今天的英特尔,也不会有英特尔的未来。正是这种硬核技术生态建设的思维与实践,让英特尔“创造改变世界的科技,造福地球上每一个人”的宏旨不断落到了实处。

(7959414)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6月3日
下一篇 2022年6月4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