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音响的领域中,数字升频运算处理这个设计常常被许多厂商运用,有的做在DAC芯片上,有的搭配PC软硬件从讯 输出端(转盘)出发,比如我也使用的HQ Player及Roon;也有直接做一台独立的升频器(Upsampler)。
究竟这些数字升频差别在哪里,这一年之中,我已经遇过至少有4位朋友问过我,也一同讨论过,虽然我自己是两种都玩过,但是因为连音箱都升级成Magico S5 Mk2了,而且最近几年前前后后设备换太多,没有同场比较,就没有判断基准;没有几个人一起试听、讨论过,就怕还不够客观,因此也说不准。
我的一位好友,同时也是认识多年的资深音响玩家如此说:「大家讲来讲去废话太多,直接把东西搬过来一起听听,就是最准的,我话说完了,谁赞成,谁反对?」
于是,有人出器材,有人出耳朵,很快地,两周之内便促成了这场聚会。
前置准备:
这次测试使用朋友带来的PC来当转盘作数字输出,音乐曲目则是拨放储存于HDD内的档案,本次参与的同好都有带来他们各自的参考曲目。
DAC的部份是使用dCS Vivaldi DAC来播放,由于Vivaldi DAC的输入端子相当丰富也最齐全,可以完全对应各种不同规格的数字讯 输入,因此朋友的Wadia及MSB DAC(由于未选购其他数字界面)暂时就先不加入测试。
另外,为了因应PC转盘USB的输出无法直接连接dCS老升频器Purcell,系统使用了一台CHORD 2YU连接到该器材,最后,所有器材也都透过这台连接以示公平,也方便输出不同规格的取样率给升频器使用。
由于在跑软件升频时,对于PC硬件规格有相当要求,因此朋友的硬件就必然稍微讲究一些,以确保每个软件升频选项,计算机都能够顺利运算。
当日所有的测试比较都是在场的6个人一起听,并选择各式不同种类的曲目来测试。
外置升频器:
一开始大家先一起聆听外置升频器的部分,有dCS Purcell、Chord M Scaler及Chord BLU MK.2。
外置升频器主要是使用专属硬件搭配器材来做数字运算、输出入整合与升频处理,所以外置升频器同时也是一种DDC,不同的器材升频的选项也不同,常用的升频除了PCM的升频模式之外,也有把PCM转成DSD的升频方式。
dCS Purcell:
一开始我们先聆听dCS Purcell,这是一台20年前由dCS改良+简化业务用升频器而发售的产品。dCS的升频器从最早专业用的972、974一直到这台Purcell,听物主说每一代的进步幅度都相当大,而且有许多唱片其实都用过dCS升频器处理过才做成SACD。
Purcell分为两个版本,前期的版本最高可以透过双AES升频到PCM 192K/24Bit,后期的版本可以使用1394界面进一步升频到DSD,本次测试的Purcell是后期完整功能的版本。
大家一致认为,这台二十年前的老古董接上去后声音进步不少,解析提高了一截,细节量多了许多,声音变得流畅且自然,出乎意料。Purcell加上系统之后的提升,真的是不容小觑。
Chord BLU Mk.2 、M Scaler:
第二组硬件升频器是Chord在2017年及2018年分别发表的BLU MK.2及M Scaler。BLU Mk.2是CD转盘再加上升频器的设计,最高可以支援到PCM 16倍(768KHz)的升频,而M Scaler则是一台标准的升频器,最高一样可支援到PCM 16倍的升频,一个明显的差异是,M Scaler工作温度比BLU MK.2低了不少。
在用完午餐之后,两位物主分别把Chord BLU Mk.2及M Scaler接上聆听,虽然细部感受各人稍有不同,但大家都一致认同的听感是,声音都变细致了,音乐的纹理更清晰也更有光泽,原本乐曲中的BASS比较乱且吵杂,现在变得凝聚且清晰(虽然有人不见得喜欢这一点),在聆听大编制音乐时音场明显大了一圈,分离度更佳。
总体而言,Chord的这两台升频器让声音就象是拨云见日般,而且更耐听还没有牺牲细节,提升感相当大。
而在M Scaler发售之初,有许多玩家常会拿来和BLU Mk.2进行比较,认为M Scaler只是将BLU Mk.2拿掉转盘的简化版本,我自己也曾是BLU Mk.2的用家,难得趁这次机会也应物主要求,大家一起好好比较。
在同样的测试条件之下,BLU Mk.2的声音表现更为全面,更有厚度,音场的纵深以及层次感比M Scaler好上一截,声音的表现更为滑顺流畅且宽松。
BLU Mk.2在连接Vivaldi DAC时可使用双AES传输,升频的档位也能切到更高,此刻出来的声音差距更大,大家都一致认为这两台器材确实是不同等级的。
最后,一位朋友突然拿出他公司用的Chord Qutest DAC,想请大家听看看,较为入门的DAC接上升频器后声音是否也能提升?
把Purcell接在Qutest上来聆听,即使DAC是Qutest,提升的幅度还是不小,声音的层次感以及细节量都有明显的进步。
软件升频:
听完了外置升频器后,再来是软件升频的部分,软件升频的设置采取官方推荐的硬件规格,我跟物主都是使用ROON及HQ Player来进行测试。
HQ Player:
从PC HIFI开始盛行到成熟阶段,HQ Player在计算机讯源的播放软件中就占有一席之地,不管是丰富可选择的功能,或是各种不同的升频处理,HQPlayer总能轻松支援。
物主将升频选项调整好,大家开始试听,升频选项不管是PCM或是DSD都有实际比较。听着RR数字母带的朋友突然说:「声音都完全变模糊了,有人有一样的感受吗?升频选项开了之后,乐器的边缘我感觉开始有碎裂感」
「但这是否是解析提高了呢?」一位在场的Wadia 16物主这样说。
组织这次聚会的大老则是说,「这不是解析高,或是细节变多,这是声音已经散开、变得不扎实,粗糙的毛边都出来了,听起来比较不自然了」
使用HQ Player的物主最后说道:「这声音没比较没伤害,老实说,我实在有点意外…」
Roon:
Roon作为新世代的播放器,整合的功能相当丰富,播放硬盘内或是串流的档案都很方便,舒服的界面配合完整的软件功能,近年来成为大家的爱用软件,我自己也有用。
朋友一样是将软件开启,开始设置升频选项,从PCM一路设置到DSD,并听看看不同的升频选项对音乐的影响。
物主听完跟旁边的友人说道:「怎么会升频越高,声音越后退越薄声?」
我则是认为,DSD的升频似乎比PCM升频还要紧绷一些,表现也更刺激不太耐听,跟我常听到的DSD档案或SACD的特性不太相像,我比较能接受PCM的选项。
心得总结:
这次很难得参与了这个主题聚会,跟多位好友,大家各自出力来一起做这个测试,不管是硬件升频或是软件升频,这个经验都相当宝贵,大家聆听后反覆讨论、辩论再试听,最后一致认为,当天使用的独立升频器的提升感目前是高于软件升频的表现。但我认为,数字资料如何演算、处理都相当复杂,这些软硬件的升频运算技术都是各家不传之密,也是这些专业工程师长年累积的对于音乐回放的理解。也因此,我感觉更要审慎对待,经过这次的聆听聚会,作为HQ Player的使用者,我也受到了一些冲击,加上几位物主朋友的怂恿,正在慎重考虑是否再升级PC硬件重比一次,或是干脆加一台升频器引进自家系统,我还在思索犹豫着。
https://forum.gamer.com.tw/C.php?bsn=60535&snA=19658
若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