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涵(实习生)
核心观点
近期,国内智能驾驶、机器人相关政策和产业频出,尤以华为机器视觉、阿维塔11和小米机器人受到市场广泛关注,与其相关的核心传感器部件也有较好市场表现,此外华为还提出机器视觉未来将会成为公司增长最快业务之一。是什么原因引发华为如此重视机器视觉?核心原因还是在于机器视觉可以模拟人眼视觉过程,在图像、光线、颜色识别等方面具备显著优势,是未来智能领域的关键入口之一。
市场层面,预计到2025年机器视觉全球市场规模可达150亿美元左右,其中中国在国产替代化趋势下市场份额可从当前的不到25%上升至40%。
投资层面,相关指数“机器视觉指数”自2022/04/26年内低点以来累计涨幅已达72.73%,超越同期沪深300指数62.32个百分点,当中表现较好成分股主要集中在价值量相对较高的上游软硬件和中游设备等环节。
在8月8日召开的华为机器视觉产业峰会上,军团新任CEO洪方明提出未来3至5年ICT将会是华为主打的业务领域之一,其中机器视觉将会成为ICT业务线条中发展最快的产业。
那么,作为国内科技领域领军企业,华为为什么如此重视并坚定看好机器视觉赛道的发展呢?
事件驱动
智能驾驶&机器人动态频出
带动多传感器融合关注度提升
近期,国内智能驾驶、机器人相关政策和产业动态频出,带动市场对智能传感器的关注度不断上升。其中,华为机器视觉产业峰会、阿维塔11发布会和小米秋季新品发布会引发了市场广泛关注,尤其是小米首款全尺寸人形机器人CyberOne先于特斯拉Opitmus亮相,也为未来国内智能产业的发展打开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曾被马斯克形容“foolish”的激光雷达,现在怎么样了?
》当中所述,未来在智能驾驶和机器人领域,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等多传感器融合、实现优势互补,将是行业的大势所趋。
在多传感器融合方案中,除激光雷达作为主传感器以外,摄像头也是当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可以有效弥补激光雷达在图像、光线、颜色甚至语音等方面识别的缺陷,也属于机器视觉大范畴中的一个细分领域,因而机器视觉未来的应用前景之广阔可见一斑。
进一步地,从更大层面来讲,机器视觉未来也将会成为人工智能最大的一个应用场景,是数字基础设施的关键能力和未来智能世界的入口,这也是华为为什么决心发力机器视觉赛道的核心原因,可与当前的华为智能化业务以及华为汽车形成完整的生态链体系。
投资层面,近期市场对机器视觉的关注度不断提升,相关指数“机器视觉指数”自2022/04/26年内低点以来累计涨幅达75.69%,跑赢同期沪深300指数65.28个百分点。
市场格局
全球一超多强格局下
中国相关企业迎击突围赛
简单来讲,机器视觉就是运用智能机器来代替人眼做测量和判断,将被摄取目标转换成图像信 ,并进一步根据像素分布、亮度、颜色等信息将图像信 转换成数字化信 ,为智能设备后续的决策提供依据。
与3D摄像头已广泛使用于手机等消费电子当中不同,智能驾驶、机器人、智能制造等工业领域的应用对于稳定性和传输速度有更高的要求,技术实现难度相对较大,因此当前二维图像识别仍是机器视觉的主流体系,产业已形成规模化优势,成本相对较低,可以满足大部分平面检测需求。
但是,随着智能驾驶和机器人应用的兴起,业界对机器视觉提出了三维、四维甚至更高维度的检测要求,并且渗透率在逐步提升,下游应用领域主要涉及消费电子、汽车、动力电池、机器人、半导体等。
根据GGII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2021年国内机器视觉市场规模约为180亿元,同比增长超45%,预计未来几年仍将保持高速增长,年均复合增速在30%左右,至2025年市场规模将接近400亿元。未来十年,国内机器视觉产业将迎来规模化发展的“黄金期”,其中智能驾驶、机器人、动力电池等领域将成为主要的拉动引擎。
全球来看,2021年机器视觉市场规模已超11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750亿元,其中中国规模占比约为1/4;预计到2025年全球机器视觉市场规模将增长至150亿美元左右,届时中国市场份额将会有显著提升,预计占比可接近40%。
具体到企业层面,当前机器视觉核心技术仍由外资巨头掌握,形成一超多强的市场格局。其中,日本基恩士是全球机器视觉领域的绝对龙头,全球和中国市占率分别达55%和38%;其次是美国康耐视,但全球和中国市占率分别仅为9%和7%。
而与海外巨头垄断不同,中国机器视觉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市场相对分散,以中小规模企业为主,例如天准科技、奥雷特等。未来,随着华为等科技领军企业的入局,国产替代化进程预计将会显著加速,带动一批国内相关上市企业和创投企业崛起。
产业链
核心价值环节集中于上游软硬件
工业相机和算法是关键
在机器视觉产业链中,核心技术环节集中于上游的硬件端和软件端,合计成本占比达80%。其中,硬件端成本占比在45%左右,以工业相机、光源设备、控制器、镜头等硬件为主,尤其是工业相机,在硬件端中成本占比超过50%,在整体机器视觉设备中成本占比约为23%。
除软件及算法外,工业相机之所以占据了机器视觉上游的核心价值环节,主要原因在于工业相机是设备采集图像的入口和核心器件,可以将其形象地比喻成人眼的视 膜。当前,按照图像处理芯片分类,可以将工业相机分为CCD相机和CMOS相机,分别应用于高端领域和中低端领域。其中,CMOS工业相机虽然灵敏度和分辨率相对CCD更低,但因其信 传输速度快、成本低、体积小等优势,逐渐成为国内市场的主流。
投资分析
市场关注度集中于上游软硬件和中游设备端
以2022/04/26为基期,近三个多月,受益于智能驾驶及机器人板块热度的不断提升,市场对机器视觉、激光雷达等核心部件的关注度也在不断上升,其中机器视觉指数(861388.EI)和激光雷达指数(861392.EI)累计涨幅分别达75.69%和72.73%,超越同期沪深300指数65.28和62.32个百分点。
在机器视觉指数中,共有32只成分股,其中前十大成分股按自由流通市值计算的占比合计接近60%,分布相对分散,涉及业务领域多为上游软硬件端,以及中游设备端和系统集成。
个股方面,以2022/04/26为基期,机器视觉指数中绝大部分成分股实现上涨,其中涨幅超100%和50%个股分别为5只和16只,主要涉及中游智能设备端以及上游软硬件,其中以国产化程度相对较高的智能设备企业为主。
未来,随着智能驾驶、机器人等渗透率的不断提升,机器视觉、激光雷达等核心智能部件市场也将迎来爆发式增长,预计到2030年市场规模均将接近200亿美元,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智能应用市场之一,未来随着相关领域国产化率的不断提升,中国企业的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