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没有看到前几天的
双子座流星雨?!
绝美的银河星空,
是不是让大家心驰神往?
但…..城市里没有办法看到这么梦幻的宇宙?
复星艺术中心全新跨年大展
“星河角落X《中国国家天文》”联合策划的
科学艺术展览“步天歌”
Cosmological Elements
就能让你在城市之中,
感受来自宇宙的终极浪漫!
早在隋唐,
中国人就开始了对星空宇宙的探索。
多个版本传世的「步天歌」,
在观象台等口传却不向民间流传,
随着时光流逝,
我们不但“揭开”了
中国古代天文学史的“秘密档案”,
还开始了一段共赴宇宙终极浪漫的暗夜之旅。
这一次的展览,
近10个国家、
30位跨媒介科学家、艺术家、音乐人
与所有观众共享浩瀚星辰、
共同奔赴宇宙终极浪漫,
思索人与宇宙的深层链接。
人文与天文交织,艺术与科技交融,
以众多不同的视角探寻人与宇宙的联系,
触摸想象力与现实时间的边界,
我们不断地扑向这片头顶的熠熠星空,
就像是镌刻在人类基因里的本能,
在星河之下探索宇宙和反观自身命运,
去探索,去思考,去发现。
整个展览里最核心、最震撼
也最让人感动的《天体乐章》之
NGC2237玫瑰星云、NGC7293上帝之眼。
主创团队分别由从事软件工程、图像分析
与音频算法、数字艺术、
音乐人、天文摄影等共同组成。
从艺术家安久真实拍摄的深空天体数据
到人工组成彩色影像,
再使用“声化技术”将真实天文图像
转化为声音,
音乐制作人钱正昊用“宇宙的旋律”
以沉浸式的多元化感官体验“可听化”了
星体的位置关系、明暗变化、化学构成等。
而数字艺术家李昊哲透过交互设计
通过观测者的脚步引导出星轨,
将天文和步天歌的浪漫进行了有机的结合。
走进这个空间,
就能看到属于你自己的星轨,
围绕在脚边。
众所周知:声音在太空中是无法传播的。
《天体乐章》通过数据可听化的处理,
可以让包括盲人或听障人士,
能够聆听天文图像,
并探索他们的数据。
艺术家安久也以此提出了
“每个人都可以触及星空”的畅想。
天文摄影帮助很多人
看到光年外的气体如何相互作用,
向普通人展示了宇宙中人眼不可及的美好。
艺术家丹妮拉 ·布里尔 ·埃斯特拉达
展出了100 个装有不同矿物质和石头的吊瓶,
并标明了它在宇宙中被创造的位置
和人们在地球上可以找到它的地方。
人体是由几十亿个原子组成的,
而这些原子中的每一 个都是在深空中产生的,
其中一些形成于宇宙大爆炸时(如氢原子),
还有一些来自于恒星的碰撞或爆炸。
这些原子最初都存在于太空中,
在刚刚好的地点与时间到达位置
和距离接近完美的地球上,
从而组成了人类、树木、 矿物
以及我们所知道的地球上的一切。
在作品里,每一个瓶子里
都挂着一种特定形式的元素(矿物、液体、气体)。
展览中还有很多值得一看的“神奇景象”。
展品“星尘”从多个维度
将陨石微粒与落在地球上的尘埃联系起来,
形成了特定沉浸式体验。
随后它演变成了 一个复合型艺术项目,
它的动画是以降落在各大陆的真实陨石为蓝本创作的,
艺术家与博物馆馆长、地质学家
克里斯蒂安 ·科伯尔
和陨石研究者卢多维奇 ·费里埃密切沟通,
选定了这些陨石。
在展览“步天歌”中,
艺术家正在创作一件以 2000 年
在中国阜康附近的山上发现的“阜康陨石”
为主题的特定地点的作品,
它是一种橄榄陨铁 ——
一种带有橄榄石晶体的石铁陨石,
人们推算它有45亿年的历史。
作品“月球鹅领地”中,
几只可爱的鸭子
用宇航员的名字来命名。
它们也是浩瀚宇宙中的一员,
不是吗?
“独行研究所与微重力训练器”
仿佛科幻电影中的场景。
让人不得不感叹宇宙探索之奇妙。
总的来说,
这一场展览将神奇严肃的宇宙科学
与浪漫绚烂的艺术相结合,
让艺术家和科学奖这两个仿佛不相干的“行当”
通过合作,产出了大众可以理解和欣赏的作品。
在每一件作品的简介中,
对专业名词的小科普,
不仅让观众欣赏“美”,
更是让人们对宇宙这一深刻命题
有了初步的了解。
星河角落X《中国国家天文》科学艺术展
步天歌
展览时间:2022.12.15-2023.2.11
展览地点:上海复星艺术中心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