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女生,消失在考研之后

开阔眼界、趣味驱动,培养4-12岁孩子的求知欲

好的教育,不是给他世界观,而是带他观世界

文科生考研,卷中卷中卷

不知从何时开始,“文科生考研”正在成为考研困境的代名词,每每提及,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其背后的困境——

“文科考研的意义在哪?”

“文科生真的好卑微,如何跨专业?”

“文科生比较好的出路是什么?”

……

问题一个接着一个,而文科生们需要思考的还远不止这些。

文科生考研,卷中卷中卷

近几年的考研潮,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形容显然已经不足够。

据教育部数据,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考人数为457万。

从2011年的151.2万,到2022年的457万,全国 考人数在过去12年里实现了3倍跃升

而在这场抢跑中,文科生,无疑是公认的“最容易被挤下水”的一群人。

首先,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僧多粥少”,是文科考研人避不开的问题。

每当提起文科考研,不少人的印象关键词都是:“准入门槛较低”。

不考数学、就业广泛、跨考生多,是人们关于文科考研的普遍印象,那一句“学文科背就行了”,更是流传多年的文理科热梗。

在一则“跨专业考研的人最想考哪些专业”的调研中,位列前五名的新传、中文、教育、心理学、历史,都是“不考数学”的文科或文理科兼收型专业。

图源:谷雨数据

当然,考研热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随着每年考研人数剧增,“史上最卷考研年”也准时上线。

过去10年,我国的研究生招生规模从2010年的53.82万人,增加到2020年的110.66万人。

但其中招生量增长的主要是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和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公共卫生等服务国家战略、 会民生急需领域学科。

反观越来越卷的文科,“僧多粥少”之外,考研分数线仍在一年年地往上涨。考研人中间流传一句话:“一个人努力可以提高成绩,一群人努力可以提高国家线。”

据中国教育在线统计,文学考研国家线连续十年领跑第一。到了2022年,文学线已涨至367分,比前一年高出12分。

不仅如此,笔试线之外,复试线也在节节攀升。

在今年34所自划线院校中,复试线近400分的专业并不少见,其中常见于文学和经济专业。

有人带着“400分”成绩,把最后的希望放在调剂上时,结果发现:收文科调剂的院校,屈指可数。

对于文科生而言,考研,并非卷完上岸就行了,真正的挑战从未停止。

图源:小红书

尴尬的文科生,

研之后消失了

“我甚至觉得 会根本不需要文科生。”

在当下的主流话语体系里,经常出现的现象是,文科似乎被赋予了和理科完全不一样的意义。

文科生和理科生被认为是“两个世界的生物”,理科仿佛生来就为“实用”而战,文科的意义却要显得飘渺一些——

“文科无用论”的基调大抵如此。

《围城》里曾有角色挖苦主人公:“在我们搞实际工作的人看来,学哲学,跟什么都没学,也差不多。”

对于文科生而言,如果说这只是一种刻板印象,带来的杀伤力可能也只是停留在“皮外伤”。

但真正致命的是,将视线转移到现实生活中,实际运转时,文科也总是被认为“低理科一等”。

毕业之后,职场上的薪资水平、用人需求,扩招专业里的虚无存在感,都在为文科“定价”。

根据麦可思《中国2019届大学毕业生培养质量跟踪评价》,毕业半年后收入最低的十个专业里,文科占了8个名额,包括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历史学、教育学等都在其中。

在毕业后半年内收入最高的列表里,涵盖的专业则基本都是如信息安全、软件工程、 络工程、等热门理科专业。

从市场需求来看,理科也是占优势的一方,对于文科的需求在缩减。

根据德邦证券的调查,在2022年春招中,互联 企业对于核心业务岗和技术岗的招聘增多,对于职能岗位的招聘减少。

自我价值被质疑和预期的缩水,也成了文科硕士难以绕开的症结:

在拿到远未达到预期的offer时,很难不开始怀疑自己的价值、考研的价值。

图源:新浪话题

对于文科女硕士而言,这份质疑还要更明显一些。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的一项调研显示:文史类专业中,超七成都是女生, 科类近六成学生也是女性,而在理工类,女生比例不到三分之一。

“可以说,比追梦更难的,是文科生追梦;而比文科生更难的,是文科女生。”

正如一位 友说的,“大家有没有思考过文科考研的意义,尤其是冷门文科,再加上女性的话,就业前景不一定有本科生好。”

在不少人看来,文科硕士往往更“水”

“说不准一不小心就成了鄙视链的最底端。”

困境重重,文科考研还有必要吗?

文科考研,

还值得一试吗?

2023年考研尚未开始,在某 交平台,2024年考研的分组已经建成,讨论区里满屏的文科生。

在为什么要考文科研究生这件事上,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的原因。

有人是出于焦虑和迷茫:“大学伪学霸了这么久,终于生活给我暴击。除了考试,好像啥都不会,所以我得有方向。”

有人是出于喜欢:“本科是二本,没有文学氛围,想真正体验重点高校的学术环境。”

图源:b站@杨宁老师

而在“学历通胀”顾虑下,通过考研,让自己的未来“多一份保障”也成为了许多人想继续考研的重要因素。

“别人有的学历,我也想要,总能用得上。”

“至少,文科生在考公考编方面也还被认为有一定优势。”

图源:《请回答1988》

面对毕业后的“洪水猛兽”,时常处在争议中心的文科考研,在想要“上岸”的人看来,仍是想要把握住的出路之一。

如果此时再问:文科考研是否还值得一考?

考时,由于门槛低,文科是无数考生眼中的“香饽饽”;放榜时,文科专业每每因为录取率低、分数线高霸屏热搜。

成功上岸的文科生,自然成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里的胜利者,被赋予鱼跃龙门、顶级学霸的光环。

这或许是文科与文科生,最光鲜亮丽的时刻。

上岸后,教学内容中没有“技术”,毕业后面临就业难、薪资不高,许多岗位的替代性高,被认为“谁都能干”……极端的竞争,没有带来相应的“回 ”,成了无数文科研究生的心结。

会待遇或许无法改变,或许,弄懂自己想要什么,才是文科生走出内耗的唯一解。

如果想要的只是硕士文凭,那一纸证书已经得偿所愿,“研究生”这段经历的使命已然完成。

如果对文科心怀热爱,却受困于“文科无用”“学了这么多年,只挣这么点钱”的 会评价,或许可以参考王小波开出的药方:

“假如你相信智慧是好的,就应该从善如流,不该反过来问智慧有何用处。……假如此门学问里真的包含了智慧,想着有意思,那无论如何也要弄下去——我不信会饿死。”

当然,这段话还有后半句:“假如这个学科本身毫无智慧,尽在那里扯淡,就不如早散”。

不仅文科,任何学科都是如此。

“热门”如计算机、旅游管理,会遭受冲击;“天坑之一”的生物,会遇到适合发展的时代。我们无法向学习求得一个确定的回 ,你能确定得到的,只有学习和知识本身。

在了解这个前提之后,再做出是否考研、选择专业的决定,就像《无问西东》里的那台词:

“如果提前了解了你们要面对的人生,不知你们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

回复“历史26”,可免费收听:《让孩子着迷的中国历史》泡爸语音版全集26节

童书作家。出于给泡泡讲知识的原因,“不小心”成为作家。已出版《让孩子着迷的中国历史》、《让孩子着迷的中国地理》、《大人孩子都能懂的时间简史》等十多本知识童书。

教育学者。“顺应天性的教育”思想创建人。著有亲子教育书籍《你的蜜糖 他的毒药》、《天性》。

以大人感兴趣、孩子更喜欢的故事型知识,开阔眼界,趣味驱动,培养4到12岁孩子的求知欲,提升家长知识储备。

以“顺应天性的教育”方法,解决亲子教育问题,培养孩子正向性格。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11月14日
下一篇 2022年11月14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