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2019年国家开始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截至2019年底,共有16个证书5266个试点单位;其中,高职类试点3176个,共797所高职院校[1];经过近两年的试点推广,试点范围不断扩大,试点证书不断增加,由教育部门颁发的代表学历证书的1和由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颁发的代表若干个技能等级证书的X两者无论在培养方案、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还是评价方式上都存在差异和不适应;探索适应学历证书和技能等级证书的教学模式成为必然课题。
一、高职软件技术专业《静态 页设计》“书证融通”的背景
2019年教育部公布的高等职业学校软件技术专业教学标准中《静态 页设计》是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同时,《静态 页设计》Web前端开发技能等级证书(初级)的核心内容和证书(中级的主要内容)。课程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单元,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点,课程改革是1+X证书制度顺利实施的保障[2],探索“书证融通”的教学模式成为当下高职院校教师面临的挑战和亟待解决的课题。
二、引入技能等级证书面临的问题
教学中的任何改变都会引起教学设计的改变。设计经常是理想的而实施是现实的,必然存在差距,这些差距来可能来自于教师、教材、教学环境等等因素[3];同样引入技能等级证书给教学带来了一系列现实问题。
1.教师教学的不适应问题
1+X证书制度试点是新生事物,改变了原来的人才培养目标,对教学标准、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资源等等都有了新的要求。面对这些变化,教师如何改变、如何适应、如何提升这些问题都变得急切而又现实。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队伍表现出的不适应主要表现在:X证书的内容要求和现有的教学内容存在的差异,学历证书要求的内容更加注重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以及立德树人,注重人的培养;X证书的Web前端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内容更加强调技能,虽然在证书标准中明确了“职业素养要求”,但是当下要求的课程思政的内容,在提供的教材和培训中均没有体现;如何在教学中使教学内容达到“书证融合”是摆在教师面前的现实问题。
2.教材不能满足“书”和“证”的目标问题
“书证融通”的人才培养目标对“书”和“证”的要求应该具有一致性。《静态 页设计》的教材很多,仅2019和2020年两年公布的十三五规划教材就有将近20种,培训企业也提供了1+X证书培训教材。这些教材从教学内容结构设计、教材内容的选取、教材形式的呈现方面均不均不能同时满足“书”和“证”对人才的需求。这给教学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带来了新的问题;编写适合“书整融通”的新型教材成为了教学中的新要求,教材的内容如何选取、教材的形式如何确定、教材的体系如何确立都是现实又迫切的问题。
3.教学评价的不适应问题
《静态 页设计》是山东省精品课程同时也是山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Web前端开发技能等级证书引入之前,有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采用“做中教,做中学”的教学模式,利用教学中的五个“一体化”,即理论教材与实训教材一体化、教室与实训室一体化、教室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理论教师与实践教师一体化、教学做评一体化开展教学和教学评价;即:侧重过程性评价改变传统的笔试,采用由课堂项目成员评价、自我评价、教师评价等为依据的过程性评价方式和综合实训项目开发个人总结及学生作品进行综合评价。把竞赛引入评价体系。根据学院要求,堂堂有竞赛,把竞赛机制引入课堂。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下,把任务完成作为竞赛的目标,设定考核评价标准,做到了以竞赛成绩评定学生各方面能力的依据。引入项目化、企业员工评价标准。制定了项目成员评审标准,依据实训任务检查成绩表、项目开发个人总结以及学生作品进行综合评价。注重 会及行业评价,把 会和行业评价引入评价体系,注重动手能力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引入技能等级证书后,技能等级证书的考核方式采用的是“理论考试和实操考试两部分”[4];理论考试采用的是客观性题目,实操考试也大部分采用补充缺失代码的方式,这和“教学做评一体化”的考核方式存在很大差异。如何将技能等级证书的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和现有的评价体系有效衔接,以及如何将证书和最终的评价结合起来也是课程改革现实问题。
三、高职软件技术专业《静态 页设计》“书证融通”教学的课程教学设计
解决上面的问题,需要打破原来的教学设计,进行“书证融通”的教学设计。“书证融通”是1+X证书制度的核心;是实现人才培养的全面性、系统性、灵活性相统一,不断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 会发展能力的根本保证[5]。“书”是指高等职业教育学历证书,代表完成了院校现行学制下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内容及其相关的专业课程达到了人才培养规格;“证”是指代表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书”要充分体现人才培养方案中 “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强调人才的软技能;“证”要充分体现岗位要求的职业技能,侧重于人才的硬技能。“书证融通”是指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职业岗位要求相融合;专业课程教学目标与职业技能目标相融合;教学内容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内容相融通,从而形成“书证融通”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1.重构课程结构体系
综合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和web前端技能等级证书(初级、中级)标准,从能力本位出发,与合作企业深度合作,通过对Web前端设计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优选既涵盖人才培养方案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又包括web前端开发技能等级初级证书主要技能点的3个企业 站和2个包括web前端开发技能等级中级证书主要技能点和知识点的 站设计综合项目;按照工作过程和岗位以“项目—任务—模块—能力单元”的顺序依次拆分为若干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任务;每一个任务又按照涵盖的知识点和技能点的能力要求拆分为若干个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教学模块,并把教学序化编 ;最后将教学模块拆分为若干个能力单元。按照能力单元涵盖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归类分属于《静态 页设计(HTML+CSS)》《JavaScript编程基础》《Bootstrap前端框架技术》《Php编程基础》等4门不同的课程;编写以项目为基本单位、以能力单元为最小单元的活页式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技能训练特点,将能力单元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原则创设学习情景转化为能力体系的教学案例,形成web前端技能等级证书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书证融通”的新型课程体系。
2.融入课程思政,重设教学内容
“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书证融通”的教学设计不能脱离对“人”的培养,在创设学习情境过程种一项重要的核心任务就是将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情境中,以“时时事事”遵从的养成教育为宗旨,将当下的 会热点和国家大事融入教学案例,让学生在学习、提高技能的同时提高自身的 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
3.实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保障学生“书”和“证”素质技能同步提升
以追求学生的行为改变为教学目标,通过师生的交流和活动, 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使学生形成符合生产需要的行为规范[6]。课堂教学以“翻转课堂”“竞赛法”“角色扮演”“案例教学”等方式为主、传统的答疑解惑为辅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课题组根据每一个教学模块的特点将知识点和技能点的具体要求,都录制了微课或者短视频,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任务采用独立个体任务和小组任务相结合的方式。基础单元是初级证书的能力单元,拓展单元是中级证书的单元;基础单元以“翻转课堂”的形式 采用课前线上学习,课上讨论展示、任课教师答疑解惑、课后完善的教学流程完成;拓展单元或者以学生课外兴趣小组为单位线上选学,课程组教师课后集中辅导,线下成果展示分享、课后讨论的方式完成;综合的任务采用小组竞赛和角色扮演相结合的方式法,由小组成员分别扮演客户根据任务书内容向合作组提出要求、扮演web前端设计师讲解设计思路,由小组成员合作完成客户任务,展示阶段通过客户的满意度和付费金额作为评价结果。
四、课程实施保障
1.称职高效的师资团队,保障课程设计的顺利实施
教师接受证书专业培训,全程参与证书培训工作。2019年下半年web前端开发技能等级证书启动之初,学校组织了从事相关课程内容教学的一线教师参加来自证书颁发企业、政府组织的多种形式的业务和技能培训,鼓励参训教师积极考取技能证书;成立了由参培教师和合作企业技术人员组成的课程改革小组,负责开发课程及其配套教材、教学资源开发、课外辅导等,以保障课程设计的顺利实施。由课程改革小组教师担任任课教师,课程之间分工合作;基础单元内容由各科教师分别实施,拓展单元内容由相关联课程教师共同指导,综合项目训练和课后拓展项目组教师共同指导。保障了课程设计的顺利实施。
2.开发编写适合课程设计的新型活页式校本教材,保障“书”的“立德树人”和“证”的技术技能。
课程改革小组分析了高等教育出版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 和电子工业出版 等三家出版商提供的15个版本的十三五规划教材,结合证书颁发企业提供的培训教材以及合作企业提供的真实开发项目,按照高职阶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技术技能岗位要求,开发了以项目载体综合案例为基础,以分解任务为依托,按照任务描述、任务分析、任务实施为顺序,以模块为基本单位以能力单元为最小单元;从任务分解开始自上而下都按照证书级别分解为基础和拓展两部分;基础部分以初级证书内容为主,中级证书为辅;拓展部份以中级证书内容为主。按照以上分类原则开发了包含项目说明、重难点介绍、学习方法指导、任务书、工作页、素材包和微课视频等包含全要素思政渗入案例的活页式校本教材等线上线下立体资源。保障学生在技术技能训练的同时达成团队合作和立德树人的目标。
3.“过程化”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全方位的评价模式,既保证了“书”对人才软技能的目标,又保障了“证”对人才硬技能的标准。
高职阶段的学生面对的是就业岗位,对学生学习的评价采用单一的终结性评价或者终结性评价+证书通过率很难全面的评价学生的学习实际。采用CIPP评价模式,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单元技术评价和能力评价相结合,可观性评价和主要惯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线上线下全链条不间断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8]。
斯塔弗宾认为“评价的目的不在证明,而在改进”。课程的考核是按照能力单元的教学目标达成情况进行考核,学生每完成一个能力单元都会根据完成情况由教师、学生共同评议,评议结果作为过程化评价的依据;如果学生对评价结果不满意可以继续按照成果展示阶段教师和同学的意见和建议继续改进,改进后的成果发布于课程平台,供师生进一步评议,直到学生满意为止。
评价的目的一方面是让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也是让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反馈发展自我评价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在同行中所处的地位,达成学生素质和技能同步提升的目标[9]。
五、结语
“书证融通”不应该是孤立的一门课或者是几门课的改革,这种模式打破了原来的教学模式,这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设计过程,是从专业设置到人才培养方案甚至是课程体系的重新设置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李虔,卢威,尹兴敬.1+X证书制度:进展、问题与对策[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 ,2019.(12):18-25
[2].付江伟,靳晓华,王天瑜,李晓艳.基于“课-岗-赛-证”融合的职业安全卫生工程课程教学设计[J].教育信息化论坛,2021.(4):4-7
[3].Latha.Ravindran. The Implementation of ESL Curriculum Policy and It’s Impact on Practice in Selected Primary Schools of Mandurai District, India[D].马来西亚大学教育学院, 2013.p42-55
[4].Web前端开发技能等级标准.
[5].高等职业学校如案件技术专业教学标准:
[6]. 陈丽婷,李寿冰.1+X 证书制度实施的意义与现实问题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20(27)
[7]. 涂艳国.教育评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2007
[8].李子云,童寒川.“1+X”证书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研究[J].成人教育,2020.(11):70-75
[9].唐以志. 1+X证书制度:新时代职业教育制度设计的创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6)
朱玉业:女,1970.07,山东滨州市人,滨州职业学院副教授,硕士学位;UCSI大学教育与 会科学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职业与成人教育,计算机教学。
宋玲玲:女,1974.08,山东滨州市人,滨州职业学院副教授,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电子商务教学
制作团队
我知道你在看哟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