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染”了吗?这款《血染钟楼》桌游有哪些IP谜团?

引 言

最近,桌游圈里悄然兴起了一股“血染钟楼”之风,上头的 友大呼一天不“染”就心里痒痒,呼朋唤友一起来“染”。

《血染钟楼》究竟是何方”神圣“?

Emm…Just like 《狼人杀》?

相信许多人都对经典桌游《狼人杀》并不陌生,《血染钟楼》在此框架下,让包括村民在内的每个角色都拥有自己的独特技能,原本中立的法官角色变为了更能牵引游戏走向的说书人,死亡的玩家还能继续参与讨论,再加上引入设定为“不知道自己真实身份是酒鬼”的酒鬼身份……种种创新之处为游戏增添了不可捉摸的趣味性,使玩家们欲罢不能。

但在《血染钟楼》爆火的同时,国内同名盗版游戏随即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如果游戏开发方有志于占据中国这一片广袤的市场,对于《血染钟楼》进行IP保护已刻不容缓。

下面,笔者就以《血染钟楼》为例,探讨一下桌游类游戏的IP保护问题。

1

兵马未动,商标先行

《血染钟楼》(Blood on the Clocktower)这款游戏由澳大利亚悉尼的The Pandemonium Institute开发,其设计者名为史蒂芬·梅德韦(Steven Medway),团队与生产商Panda Manufacturing合作,该游戏目前在最权威的桌游 站BGG(Board Game Geeks)获得7.8的高分评价。虽然,这股“染”风已经在国内刮起,但游戏却还未正式进军中国市场。

BGG 站游戏信息界面

那么,游戏方是否提前在中国完成了商标布局呢?

“血染钟楼”商标在中国商标 的查询信息

不过,因为“血染”二字的含义较为血腥暴力,该商标可能涉及到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八)项所述“有害于 会主义道德风尚或者有其他不良影响的”这一绝对禁止理由。

出于上述可能的原因,最早申请的一批“血染钟楼”商标已全军覆没。

不过,The Pandemonium Institute真的没有完全意识到要提前在中国进行商标布局吗?

在对“Blood on the Clocktower”的申请注册情况进行了查询后,发现游戏方以潘得曼尼研究所私人有限公司(THE PANDEMONIUM INSTITUTE PTY LTD)的名义先后在2020年3月和在2022年3月份和4月份申请了一批“BLOOD ON THE CLOCKTOWER”商标。但可惜的是,第35、41类还是遭到了他人抢注,游戏方的英文商标申请很可能在这两个类别上受阻。

“Blood on the Clocktower”商标在中国商标 的查询信息

此外,其标志性的犄角人头图形也遭到了他人抢注,四川某公司最早于2022年1月26日在第28类上申请了此图形商标,但游戏方则在2022年4月12日才开始申请该图形与“Blood on the Clocktower”的组合商标。不过,只要游戏方能够提供足够证据证明犄角人头图形的著作权归属,抢注者的图形商标即使获得初步审定,也可能因被提起异议而不予核准。

游戏方图形商标申请信息

从商标的指定类别来看,目前游戏方选择了第9类(软件)、28类(游戏器具)、35类(广告推销)、41类(娱乐服务)、42类(编程),却遗漏了较为重要的第38类和45类。第38类中包含了“提供互联 聊天室;信息传送”等相关服务,第45类包含了“在线 交 络服务”项目。对于《血染钟楼》这类桌游而言,其附带的 交属性是十分明显的,而且线上游戏的设定中玩家还可以互相私聊,与第38、45类的服务具有密切关联。

正所谓兵马未动,商标先行,提前进行商标储备,可以让游戏后续更快更加顺利地进入市场,也能预防有心之人的商标抢注行为。《血染钟楼》的游戏方虽然在游戏未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前便开始进行了布局,但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其至少在三个方面考虑得不够完善:

申请时间不够早,虽然考虑到要申请注册英文商标,但仅先行申请注册了第9、41类,导致英文商标在第35、41类被他人抢注,图形商标的申请注册时机则完全滞后了

申请的商标名称不够全面,仅申请了英文商标,未曾尝试争取更具市场知名度的译名“血染钟楼”(先不论能否获得注册以及游戏出品能否过审的问题);

申请的商标类别不够全面,遗漏了38、45类等重要类别。

游戏方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最具热度的“血染钟楼”商标遭到抢注,且即使抢注者未能注册该商标,游戏方也很难将游戏的中文译名通过注册商标的形式进行保护。对此,游戏方的策略是在2022年4月18日申请注册了一批“染·血色钟楼”和“染·钟楼谜团”商标,抓住了为广大玩家津津乐道的关键字“染”。从其国内合作平台集石显示的游戏信息来看,游戏方可能会采用“染·钟楼谜团”作为最终的译名,目前游戏正在该平台火热众筹中。不过,这批商标目前还在等待实质审查,如若最终不能获得注册,该游戏可能会再次面临改名风波。

集石平台游戏信息界面

以上就是《血染钟楼》目前的商标保护情况,其改名策略可以借鉴,其疏漏教训需要吸取。相信其他领域的市场经营主体也能从中得到一定启示,以“染”为镜,更完善地做好商标提前布局工作。

2

版权饰皮,玩法为魂

如果说一款游戏的核心玩法是其灵魂,那么游戏的设计和背景则是填充的骨肉和装饰的外衣,能帮助游戏吸引更多玩家。因此,一款精彩的游戏中往往含有大量著作权,《血染钟楼》也不例外,下面就让我们来盘一盘此类游戏可能关联到的著作权。

(一)《血染钟楼》类游戏中涉及的著作权

1、文字作品的著作权

2、美术作品的著作权

《血染钟楼》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游戏图标是一个长着犄角的诡异人头,这显然属于美术作品,目前已经能看到被一些盗版游戏所使用。游戏中的角色图标、UI界面设计、字体设计等方面也包含了游戏方设计的大量美术作品。需要注意的是,像这样的桌游类游戏,不光可以在线上进行,还可以在线下店铺或者朋友聚会时利用卡牌道具体验游戏的无穷乐趣。这些卡牌道具的设计不仅包含大量美术作品的著作权,或许还涉及到外观专利。

官方桌游道具展示图片

3、计算机软件的著作权

目前《血染钟楼》有 页版(测试中)和实体桌游版(众筹中),但盗版游戏已先行一步,开发出了电脑软件、手机APP以及小程序。未来《血染钟楼》如也同步推出游戏软件,就会涉及到计算机软件的著作权。

4、其他类型著作权

此外,游戏相关的背景音乐、介绍视频等还会涉及音乐作品、视听作品。假如游戏方未来还发展到建造真实场景的钟楼供玩家线下沉浸式体验,这或许还会涉及到建筑作品。

上述作品的著作权应该怎样保护呢?

(二)反不正当竞争法对游戏玩法的保护

那么,对于游戏的玩法该如何保护?

难道游戏开发方投入大量时间、精力调试的游戏玩法却不能受到任何法律保护?

在IP界流传着这样一个比喻:有关知识产权的三项传统法律——专利法、商标法和著作权法就如同漂浮在海面上的冰川,反不正当竞争法则是托着这三座冰山的海水。当商标、著作权和专利均不能为游戏玩法提供保护时,或许可以寻求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保护。

游戏玩法寻求保护涉及的法条通常有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的基本原则、第五条第(二)项的禁止仿冒规定及第九条的禁止虚假广告规定。例如,在BlizzardEntertainment,lnc(暴雪娱乐有限公司)等诉上海游易 络科技有限公司不正当竞争纠纷一案的一审判决((2014)沪一中民五(知)初字第22 )中,被告的《卧龙传说》游戏参考了原告《炉石传说》的游戏卡牌核心数据并还原整个数值体系,两款游戏所涉卡牌、界面相似度极高,在卡牌构成及使用规则、基本战斗规则上基本一致,且被告将这些雷同点作为其推广游戏的卖点而大肆渲染,具有十分明显的“搭便车”意图。即使《炉石传说》开发为计算机游戏而《卧龙传说》以手游形式发行,《卧龙传说》仍被认定为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的规定。对于一些“换皮”的盗版《血染钟楼》,可以同样适用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其进行打击。

新的问题又随即浮现:《血染钟楼》被玩家们称为“升级版狼人杀”,是否存在对《狼人杀》核心玩法的直接抄袭?

答案应当是否定的。

游戏玩法与游戏题材、游戏设计并不能一概而论,目前市场上的游戏大致分为休闲益智、经营策略、角色扮演、枪战射击、动作冒险、棋牌桌游等类别,大多数游戏在设计时都未能跳出这一划分框架。譬如我们所能接触到的消除类游戏普遍是将同类型的物品聚拢到一起进行消除,经营类游戏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开店或者建造城市。但其具体的玩法并不一致,最直观的体现就是玩家在体验一款新的同类型游戏时往往需要一段时间去摸索适应。而且,许多游戏的设计思路是全行业通用的,比如游戏中的职业常有远战和近战、群攻和单攻、输出和辅助、脆皮和坦克之分,又比如游戏道具的获得往往需要接取任务打通关卡才能获得。这些都是属于公共领域的游戏设计思路,不能为某一家游戏所垄断。因此,《血染钟楼》与《狼人杀》虽然都是按轮次进行发言推理的桌游,但具体的故事背景、角色技能、游戏规则等均存在区别,并没有直接复制其游戏玩法。

3

结 语

经过上述讨论可以发现,相比其他类型的游戏,桌游《血染钟楼》其实属于较为简单的游戏类型,但其IP保护问题仍涉及到知识产权的方方面面,可见游戏IP的保护实属任重而道远。对于这样一款未正式上市先火的游戏而言,其IP保护问题显得尤为严峻,暗流涌动中不少利益方意图分一杯羹。

此游戏的后续发展会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星标”、“转发”、“在看”,给小编加鸡腿哦!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5月1日
下一篇 2022年5月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