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全力拼经济系列观察③
近日,广州一南一北“双响”引发全国关注,南是全市最大动力电池项目因湃电池在番禺动工,北是全国最快卖到1500万辆车的合资车企东风日产在举办“销量达成仪式”,与此同时世界500强企业采埃孚百亿级汽车电子工厂落户花都。
汽车产业是广州第一大产业。2018年—2021年,广州汽车制造业稳占全市制造业比重1/4,年均拉动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至少1个百分点;年均近300万辆的整车产量占全省90%以上,占全国11.3%,连续三年居全国城市首位。
汽车产业集群重镇提质、智能 联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核心板块补齐、传统车企销量规模刷新行业速度,多个元素让南北“双响”意味深长。
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对稳定全市经济大盘,推动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把制造业厚实家当要做优做强的应有之义。
全链条高质量变革的背后,广州汽车制造业浮现大企业、大产业、大环境的“三重联动”。
第一重
大企业看好汽车产业布局
这个全市最大动力电池项目,指的是因湃电池科技有限公司12月11日在番禺区动工,总投资109亿人民币,占地约666亩,可满足60万辆车的装机需求,年产值将超过210亿。
这是一个期待已久的动作。
近年来,面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价格一路攀升,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今年多次对外透露,广汽要自建电池企业。
因湃电池就是由广汽埃安联合广汽乘用车、广汽商贸共同投资建设的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工厂。其动工是广汽埃安打通上游原材料研发制造、电池回收及梯队利用的能源生态产业布局。
无独有偶,小鹏汽车也注册50亿元,成立了广州鹏博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公司经营范围涵盖电池制造。
这是一个全国性趋势,蔚来汽车成立蔚来电池科技(安徽)有限公司,创始人、CEO李斌亲任董事长;2024年才量产小米汽车,已先后投资了中创新航、蜂巢能源、赣锋锂电等多家电池产业链公司。
在全国性趋势下,智能 联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龙头看好广州,将广州汽车产业南部重镇番禺当作其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关键节点的投资重点。
2022年7月出台的《广州市智能 联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提出,广州要在2024年初步建成以企业创新为主体、以自主可控为导向的智能 联与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群。
因湃电池作为广州最大的动力电池项目,其动工有利于填补广州电池产业链空白,拉动配套设施建设,正是广州建成智能 联与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群的关键一步。
另一边厢,1500万辆车“销量达成仪式”,指的是东风日产在全国合资车企中率先完成1500万整车销量。
12月11日,兴奋的东风日产公司甚至在广州基地花都二工厂的广场上,用汽车摆出了一个“15000000”的巨大数字车阵。
从2003年第1辆SUNNY阳光下线,到2022年卖出1500万辆,期间创造了诸多“行业最快”:5年达成100万产销规模、10年达成累计450万产销、15年刷新行业1000万辆最快纪录……
刷新速度靠的是投入,说明外资车企舍得在广州“花钱”。事实上,东风日产已经累计纳税2400亿元;累计投入100亿元研发费用将东风日产技术中心打造成日产汽车公司在全球第四个高水平技术中心,2000多人的技术团队拥有完善的整车自主研发和实验能力。
东风日产制造总部总部长杨耀辉说,东风日产计划再投入10亿元,升级现有整车生产线,至少再导入2个新能源汽车平台,未来新能源汽车年产能要达到20万辆。
汽车产业对广州制造业很重要,广州汽车制造业2018—2021年稳占全市制造业比重四分之一,年均拉动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至少1个百分点。2022年1-10月,汽车制造业担当广州工业增长的主要支撑,增加值同比增长13.6%,比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高9.4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同比增长96.5%,是10月份广州消费市场表现稳定的“顶梁柱”。
汽车制造业大企业看好广州积极布局,给了广州制造业实在的底气。
第二重
大产业规模效应初步显现
尽管广州2022年受到超预期因素影响,但据广州市统计局统计,广州新能源汽车1-10月产值和产量依然分别逆势同比增长1.2倍和1.3倍。
这表明两个结果,其一是新能源汽车占汽车产业比重超过三分之一指日可待。1—10月,广州新能源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占汽车类商品零售额比重比今年初大幅提高了7.5个百分点,已经达到28.5%,增长趋势难挡。
其二是广州新能源汽车企业正在崛起。1—10月,特斯拉、合创、理想等新能源车销售企业在广州卖出了111.17亿元,同比增长超45%,占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新能源汽车类商品零售额比重近四成。广汽埃安等本土自主品牌零售额更是同比增长近70%。
两个倍增、两个结果都说明,智能 联与新能源汽车这个广州新晋支柱产业规模效应初显。
当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新能源汽车连续7年产销全球第一。据麦肯锡预测,全球智能 联汽车市场将爆发式增长,规模到2025年达到1.9万亿美元。
在大产业规模效应初显之际,广州的广汽埃安、小鹏汽车等一批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迅速崛起。
做大一批小企业,做强一个大产业。新风口、新赛道呼唤广州版“特斯拉”,带动形成一个新的万亿级产业集群。
2022年3月,在广汽集团财 发布会上,集团总经理冯兴亚提出,要将“造车新势力”第一梯队的格局从“蔚小理”改变为“埃小蔚”。如此一来,第一阵营,广州三者有其二。
曾庆洪透露,广汽埃安全年销量目标从20万辆改为30万辆,意欲挑战近300%的增长目标。
在广州这个大市场上,除了本土企业,比亚迪、吉利、上汽、奇瑞等传统车企扮演重要角色,蔚来、理想等“造车新势力”也日益成熟,甚至百度、小米、华为等互联 和制造业企业纷纷投身智能 联与新能源汽车产业。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在《中国发展观察》发表文章指出,多年来中国传统汽车产业采取进口替代战略,以市场换技术,虽然汽车产销量居世界首位,但产业大而不强,高端汽车、核心零部件受制于人。而智能 联和新能源汽车产业中国企业抢占先机,电池技术等方面走在前列,为中国汽车产业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换道超车”的新赛道。
第三重
大环境迈向更加精益
东风日产1500万辆车“销量达成仪式”后仅一天,花都又获得了世界500强采埃孚集团百亿级汽车电子工厂的新投资。
这个电子工厂将按“灯塔工厂”标准建设,生产自动驾驶相关电子产品。
采埃孚集团中国区总裁汪润怡表示,采埃孚集团是全球领先的汽车零配件供应商和技术公司,希望长期与广州市保持密切合作,不断拓展合作领域。
面对各类投资纷至沓来,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纯麒提出理性判断,现阶段年销10万规模的新能源车企有不少,但未来年销百万甚至几百万辆的企业将是凤毛麟角,这要求包括研发、智造、产业链、营销服务、组织文化在内的大环境支持。“从过去的经验来看,智能新能源汽车行业离不开企业与政府的协同合作。”他说。
12月9日召开的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广州市加快先进制造业项目投资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推出一揽子扶持举措,是广州大环境更加精益的最新动作。
这项新政策将对工业经济贡献大、产出效益高的区,给予制造业新增用地指标奖励;对符合条件的新业态企业,放宽税收、规模等引进落户条件。
新政策实施后,对“十四五”期间广州市总投资10亿元以上的制造业项目,在省级对其新增实际固定资产投资额不超过2%比例普惠性投资奖励的基础上,市级财政给予1:1配套扶持。
广州还将聚焦3个国家级、5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围绕白云民营科技园、广州临空经济示范区等全市重点产业发展平台,促进产业空间集聚发展,优化提升一批重点产业园区,打造辐射带动各区产业发展的动力引擎。围绕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构建“一江两岸三片区”空间格局,建设全球数产融合标杆城市。
智能 联与新能源汽车产业是这个新政策明文列举的排名第一的重点。
事实上,面对机遇,广州近年在优化大环境上连续出招,尽管扶持举措百花齐放,但仅从各个目标上就能看出广州“心情迫切”。
《广州市汽车产业2025战略规划》指出,未来10年是广州汽车产业实现中国品牌赶超国际知名品牌、智联新能源汽车与国际同步发展的历史机遇期。
《广州市智能与新能源汽车创新发展“十四五”规划》谋划,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过50%,保有量提升至80万辆、占汽车保有量比重超20%。
广州市“十四五”规划将智能与新能源汽车作为全力打造的三大新兴支柱产业之一。
随后出台的《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智能 联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定位,从广州“十四五”规划的“新兴支柱产业”升级为“支柱产业”。
最新公布的《广州市智能 联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明确,新能源汽车年产能要进入全国城市前5名。
杨耀辉回想起2020年疫情初,为了企业第一时间复工复产,花都区紧急开具106份复工复产需求函,帮助955名湖北地区东风日产员工及家属顺利返穗,为企业解决2290名外来务工者入村居住问题。他说,“广州政府给予的政策支持,从员工落户、置业居住、子女入学、出行环境再到疫情防控,坚实有力!”
一线视点:
联友科技:做互联 与主机厂的连接器
伴随着智能化的发展,软件定义汽车的浪潮席卷而来,虽说软件定义汽车的提法并不陌生,但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对软件如何定义汽车并不了解。
“好比联友科技是上层大脑,明珞汽车是做现场执行,两者形成互为合作的关系。”在花都汽车城,联友科技副总经理陈锣介绍智能 联汽车中软件的关键意义。
自2002年4月成立以来,联友科技主要在东风汽车集团体系内做信息化业务,并积累非常丰富的经验和大量数据。基于自身的经验和对趋势的判断,联友科技认为,未来有竞争力的数字化体系,不单是某一个车企凭一己之力能建立,未来数字化的过程一定是面向产业化的。
因此,联友科技决定将20年来汽车行业积累的产品和解决方案,通过数字化服务的方式输出到更多的车企,形成更好的产品、解决方案及服务。
在传统汽车时代,传统的零部件供应商和主机厂的关系是,零部件厂商来研发和生产,主机厂来集成的关系,主机厂按照传统的方式把零部件上最优资源集成到车里,按照主机厂对车的定位,来打造产品,最终推向市场,推给消费者。
在“软件定义汽车”的新形势下,软件对于汽车越来越重要,软件在车上的话语权越来越大,在整车成本的占比上也越来越高。“对于零部件厂商,一方面要从底层架构软件上更多要去支持主机厂获得能力,从零部件的软件体系上更多去给主机厂赋能。另一个方面,零部件供应商、软件服务商要在应用层上形成各自的专业发展方向,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来为用户提供丰富的应用。”陈锣说。
联友作为汽车行业生态里的一员,定位为汽车制造业与移动互联 产业互联的践行者。他们向车企提供信息化、数字化解决方案,围绕车企研发、生产、物流、销售价值链,通过帮助车厂连接车辆、用户、员工、伙伴及生态资源,创造更多的机会和商业价值,助力车企数智化变革。
联友科技给自己的定位是一家类互联 公司,要做到比互联 更懂车厂,比车厂更懂互联 ,做互联 与主机厂的连接器。
怎么连接?“我们的优势在于帮助企业建立基于中台的流程化和数字化的决策服务体系,通过端云一体化的后台体系,打通数据后台,帮助车企形成面向C端的服务闭环模型体系。”张云飞说,车企在数字化转型中心态越来越开放,只要核心数据受控、核心节点受控,车企会去接受更好的数字化解决方案,这也给了联友科技更大的发挥空间。
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车企的必经之路,这条路我们不仅需要蔚来、小鹏、理想,也需要华为、联友等科技公司构建新的价值链,新生态。
目前,联友科技汽车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覆盖率超过九成,在众多主机厂都得到了深度应用,年产值达到15亿元。“我们在汽车全价值链每一个领域,都有很多最佳实践,拥有支撑年产百万台汽车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的能力。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提供支撑主机厂成功实现业务增长和业务转型的产品和方案。”陈锣说。
相关: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